丰山禁烟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184
颗粒名称: 丰山禁烟记
分类号: D669
页数: 3
页码: 39-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华安丰山乡烟毒泛滥,给社会治安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1954年,华安县公安局在普选工作中进行了初步调查,并抽调人员领导生产进行调研。通过了解情况,抓捕了一批烟贩,缴获了大批鸦片和相关工具,教育了群众。最终,丰山乡烟毒取缔,推动全县禁毒工作,烟毒犯纷纷投案自首,鸦片馆关门,鸦片烟毒销声匿迹,华安旧时代的烟患成为历史陈迹。
关键词: 丰山乡 烟毒 禁毒

内容

鸦片战争以后,英帝国主义以战胜者的声威把大批鸦片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成为中国的一大祸害。肃清烟毒是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清廷和国民党政府所难肩负的任务担当起来,并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解放以后,华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连续取得和平解放、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一系列胜利,于是,立即进行肃清烟毒工作,仅以一两月时间,就彻底地扫除了一百多年的痼疾,把英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人民身上的锁杻解放无遗。
  丰山的禁烟是华安禁烟的攻坚战役。丰山禁烟工作一经胜利完成,华安全县的禁烟也就迎刃而解。
  华安县三区丰山乡,靠近漳州市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也是解放前全县烟毒的中心。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就有丰山人到漳州天宝大山下的吉洋村种植鸦片,并在丰山开设鸦片馆,人民深受其害。解放后一九五〇年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连带推动了清毒工作,但烟患并未根绝。一九五三年后又逐渐萌发,大肆活动,暗藏鸦片馆由一家发展至三家,不仅供应本乡烟民吸食,而且吸引到全区及龙溪、安溪、长泰等县瘾君子,成为烟毒转运贩卖集散地。吸毒者日益增加,小偷小摸的犯罪行为也随之上升,农村治安秩序和群众生产受到威胁。
  一九五四年在进行普选工作中,对清毒工作进行了初步调查。后来,县公安局抽调治安股副股长韩跃芳到丰山乡以领导生产为中心,进行调查研究。丰山乡有一只渡船是贩运鸦片的工具,船工是鸦片吸食者。我们公安人员抓住他们这一弱点,向他们进行政策教育,指出前途,使其为我工作,这样为侦察破获毒案开辟了道路。由此我们了解到丰山烟毒来自诏安,每七天至十天一次。烟贩假冒干部,穿干部服装,将鸦片藏于包袱内或缠于腹部、腿部;如果人地不熟,就将毒品放于村外草丛中,然后进村找买主去取;如系熟人就直接带来买主家中;若是两人同来,则一人带货留于村外,一人进村接头后再去取。接头时一般是在果园或较偏僻处所,同时交货交钱,鸦片即放于畚箕内用蔬菜等掩盖后带进村。
  在掌握以上情况后,我们即与区委、乡治安主任等研究了破案方法。四月十八日,据报来了两个身穿于部服的中年贩毒犯。我们即设伏等候,抓了这两人,同时逮捕了该乡鸦片馆主张木松、杨两水、杨毛蟹。杨青青仔等四人。捕获时,有的正在吸毒,有的煮鸦片。当场缴获鸦片五十两,烟筒五支,铜锅三个。逮捕后立即审讯、扩大战果,并教育群众,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四月二十日,又自诏安县来了一个贩毒犯张亚钦,立即被群众检举抓获,当场缴获鸦片十五两;二十七日又逮捕了两名诏安贩毒犯,又缴获鸦片十五两。就这样来一个捕一个,来两个抓一双,先后共捕获华安县毒犯六名,诏安县毒犯五名。共缴获鸦片八十两,煮鸦片锅九个,烟秤十支,烟筒十五支,鸦片巾六条,人民币1,361,800元(旧币),大洋五元,小洋十三个,黄金一钱,七九子弹十五发,军用刺刀三把及反动书籍五本。
  全案破获后,乡(区)政府即召开群众大会,揭发毒犯罪行,组织毒犯进行坦白,用算细账方法教育群众认识了烟毒对农村治安与群众生活的危害性。群众杨银谋说:“人民政府有办法,来一个抓一个,将毒犯一网打尽,小偷就少了,只有严惩这些罪犯,我们才能安心生产。”烟民家属邱仔说:“人民政府替我们办了好事,我真欢喜。以前我劝丈夫他不听,一直弄到没饭吃,下雨天我拾柴换些米也被他偷去换吸鸦片,今天改造好我丈夫,我的生活就好过了。”
  丰山乡烟毒取缔后,也推动全县禁毒工作,烟毒犯纷纷向我人民政府投案自首,鸦片馆关门,鸦片烟毒销声匿迹,从此华安旧时代的烟患永远成为历史陈迹了。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九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九辑》

本书分地方建设、华安英烈、乡土史料、文物风光、名产介绍栏目。收入“风山大桥兴建记实”、“回忆抗战期间在华安山村的宣传”等约20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杨金泉
责任者
韩跃芳
相关人物
张木松
相关人物
杨两水
相关人物
杨毛蟹
相关人物
杨青青
相关人物
张亚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丰山乡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北洋镇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吉洋村
相关地名
龙溪镇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长泰区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
于村乡
相关地名
诏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