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抗战期间在华安农村的宣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181
颗粒名称: 回忆抗战期间在华安农村的宣传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5
页码: 24-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一九三七年间陈郑煊曾和一位同志在华安山村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时间虽说过去近半世纪,但留下的印象很深,回忆起来,情景还是历历在目,现在记述片断于下接受宣传任务、在丰山乡演皮影戏、在玉兰坂、银塘、沙建等地宣传、利用圩日宣传、我们在上樟、进入匪巢宣传抗日、在途中受虚惊等情况。
关键词: 抗战期间 华安县 农村宣传

内容

一九三七年间,我曾和一位同志在华安山村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时间虽说过去近半世纪,但留下的印象很深,回忆起来,情景还是历历在目,现在记述片断于下:
  (一)接受宣传任务
  “七·七”抗战爆发后,中共漳州地下党领导的群众团体“芗潮剧社”,首先成立了抗日救亡宣传队(后来归并于龙溪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运用演讲、歌咏、弹词、漫画、街头剧、皮影戏等文艺形式,在市区以及四乡向民众宣传抗战。
  金门沦陷后,日寇飞机不断在闽南一带轰炸扫射,舰艇侵入厦门领海,厦门岌岌可危,漳州人心惶惶。在这紧张形势之下,“芗潮剧社”以抗敌会名义召开讨论会,准备万一日寇侵入漳州时,要组织一批爱国青年,进入华安山区作对敌斗争。会上选派我和杨殿钟(中共党员)两人,前往华安山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因感到山区村落分散,交通不便,宣传形式拟定以演讲结合“救亡弹词”和皮影戏为主。
  (二)在丰山乡演皮影戏
  出发时,我带着一把月琴和皮影戏道具,殿钟身背简单行李和干粮,两人头戴斗笠,脚穿草鞋,先步行三十多里到浦南圩(漳州郊区),然后乘船渡溪上岸,转往华安境内丰山乡。这乡里有位殿钟的旧同学杨裕德(听说现在还居住丰山乡某村,两眼已失明),我们专程去拜访他,受到热情招待。杨裕德协助宣传工作很积极,发动当地群众在祠堂前的广场上,用桌子木板搭成一座小戏台,又邀请当地“锣鼓馆”协助后台乐队。当时山村还没有电灯,汽灯临时不容易借到,只好点煤油灯来照明。晚上七点多钟,皮影戏开始演出,观众挤得水泄不通。裕德在台下维持秩序,我在后台上任主演,殿钟做助手。剧目是我自编的《抗日英雄小白龙》,内容描写东北沈阳沦陷后,一个绿林好汉拒绝日寇收买当汉奸,组织抗日义勇军袭击敌人的故事。对话唱词全用方言,曲调采用闽南流行的“锦歌”,深受观众的欢迎。当皮影戏演到日寇惨杀我同胞的场面时,不少观众切齿愤怒,咒骂日本鬼子无人道;演到义勇军打杀日寇与汉奸的场面时,观众鼓掌称快,甚至有人高喊:“杀得好!”“该杀!”抗敌气氛十分高涨,据当地的群众反映:这是首次看到别开生面的宣传形式,认为用皮影戏作抗日宣传,效果很好。
  (三)在玉兰坂、银塘、沙建等地宣传
  在丰山过了一夜,又往玉兰、银塘、沙建、桃源等地巡回宣传。每到一村,都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协助,如:安置住宿膳食、设法搭台借灯,替我们带路等,使宣传工作能顺利开展。更值得提起的是:我们宣传过后不多久,沙建、银塘、玉兰坂一带的农民,自动捐献柚子数万粒,集中以小帆船运往漳州,交给抗敌会转送厦门慰劳抗日战士。
  (四)利用圩日宣传
  到达汰内时,那天刚好是圩日,赶圩的农民云集,熙熙攘攘,我们则乘这机会,在圩中的广场上进行抗日宣传。群众以为我们是走江湖要唱歌卖药的,纷纷围拢上来。宣传方式很简单,我先自弹自唱几首方言的“救亡弹词”,然后由杨殿钟挂起一幅日寇暴行连环图,用通俗的语言来讲解。群众听得十分激动,记得有个农民当场说:“我们住在偏僻的深山里,根本不知道国家大事,今天听了宣传,才知道日本鬼子又侵占金门,野蛮残杀百姓,实在令人痛恨。”宣传结束,我和殿钟在圩场随便吃些点心,休息片刻,又动身转往上樟。
  (五)我们在上樟
  从汰内出发,登山涉水,约走一点多钟头才到上樟。村里一些孩子瞧我身背月琴,误认为是要来卖唱占卜的,高喊:“唱歌卜签的来了,大家快来听呀!”我不禁发笑,请一个孩子带我们去找当地的保长。保长听我们说是漳州抗敌会要来宣传的,搬椅倒茶递烟招待,又叫家里人捧出自制的米粉糕请客。本来要在晚上演出皮影戏,据保长说:当地附近常有土匪出没,到了晚上,村里的人都不愿意出门。我们因时因地制宜,宣传时间就改在白天,地点设在一株大树下,宣传方式与汰内相同,只用唱“救亡弹词”和讲解日寇暴行图。宣传完毕,有个打扮不似寻常的农民,走近前要请我们到绵治去宣传,殿钟满口答应。是晚,保长诚意替我们安置住宿,又劝告我们别去绵治,他说:“绵治山高林密,都是羊肠小道,崎岖不平,真不好走,那个地方是‘嗍仙仔’(抽鸦片人的绰号)邹坑匪巢,陌生人进入绵治,性命难保。”我听完这些话,和殿钟研究去不去绵治,他认为进入绵治是要宣传抗日,并不是打土匪,估计土匪是不会加害我们的。讨论结果,决定冒险到绵治走一趟。
  (六)进入匪巢宣传抗日
  第二天凌晨,辞别上樟那位好客的保长,整装前往绵治,路程实在难走,山路弯弯曲曲,上岭下岭都要拾几百石阶,走得气喘腿酸,尤其是烈日当空,晒得汗流浃背,走了半天才到绵治地界。当登上岭时,突然有个佩短枪的汉子从树下出来,盘问来由,我们说要到绵治宣传抗日,又指着挂在胸前的抗敌会证章让他瞧,他打量了一下才带我和殿钟到邹坑的住宅大门前,叫我们暂停足等他向头头报告。片刻,在上樟请我们宣传的那个汉子走出来(原来也是匪徒)笑脸相迎,引见匪首邹坑。料不到邹坑倒很客气,叫手下招待我们到客房休息吃点心。他又命令敲锣通知村里群众,今晚要到大埕看戏听宣传。
  夜色来临,戏台上悬挂两盏明亮的汽灯,台下站满男男女女的村民,村前村后放哨巡逻,邹坑跟他的三姨太,跷脚坐在台前抽烟谈笑,随带着护兵,神气十足。宣传开始,殿钟站在台上演讲:揭露日寇侵华罪行,指出救国人人有责,号召全国各阶层要团结一致,抗战到底。接着,皮影戏开场。当演到义勇军战士以手榴弹掷炸日兵时,邹坑觉得有爆炸声和喷火烟,十分新奇,离座走上后台看我们怎样表演,边看边说皮影弄(操纵)得很好。
  皮影戏演完,邹坑设宴招待,亲自敬酒陪饮,在席上含着几分醉意说:“如果漳州失陷,你们可以到这深山来,我们一定跟你们一起打日本兵”,我赞扬他好比皮影戏中的抗日英雄小白龙,他高兴得哈哈大笑。
  (七)在途中受虚惊
  我和殿钟要离开绵治时,邹坑派两名便衣护送到岭下。走不上三、四里路,看见前面有一队穿着草绿色军装的士兵,携带步枪、机关枪直向绵治岭路前进,我们觉得诧异。过了几分钟,突然枪色四起,子弹嗖!嗖!从我们头上飞过。这时候,路上有个挑柴的农民,惊慌地叫我们快跟他到附近的破庙里躲避。在庙里我们问他这是发生什么事故,他叹声道:“唉!又是兵匪交战,百姓遭殃!这一定是保安队围剿”嗍仙仔”(邹坑)。”我不禁说声:“阿弥陀佛,幸亏绵治离得早,不然的话,就没命了。”殿钟诙谐地说:“要是咱们二人死在匪巢,抗敌会总免不了会开追悼会”。等到枪声渐息,挑柴的人从庙后小路回去,我们也离开破庙。本来还要到下樟宣传,因为情况突变,恐怕途中又碰到意外事,于是打消原定计划,沿途问路,翻山越岭从天宝大山转回漳州。芗潮剧社一些同志说:“向土匪宣传抗日,确实少有。虽然在途中受到一场虚惊,可是宣传的收获还不少”。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二日记于厦门
  *编者按:杨裕德华安丰山乡人,解放前曾参加北溪农民运动。眼被黄雨定踢伤,坐致失明。现年七十六,在漳州家居。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九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九辑》

本书分地方建设、华安英烈、乡土史料、文物风光、名产介绍栏目。收入“风山大桥兴建记实”、“回忆抗战期间在华安山村的宣传”等约20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郑煊
责任者
陈郑煊
相关人物
杨殿钟
相关人物
杨裕德
相关人物
邹坑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