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公路兴建记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179
颗粒名称: 石井公路兴建记略
分类号: K828.8
页数: 2
页码: 20-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林乡位于华安县北部,地势东高西低,九龙江两岸群山起伏,峰岭挺拔。解放前交通闭塞,匪患猖獗,人民穷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颁布各项侨务方针政策,海外侨胞更加热爱祖国和家乡,纷纷捐资兴建学校、医院、办工厂、修公路,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陈先生是湖林石井村旅外侨胞,他捐资修筑了从湖林乡政府所在地到海拔850米的石井村的公路,全长13.8公里,工程艰巨。陈先生的爱国行动得到了市、县领导的赞扬,这条公路改变了交通闭塞的落后面貌,繁荣了山区经济,对促进山区商品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将起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 华安县 九龙江 捐资

内容

湖林乡位于华安县北部,鹰厦线、九龙江入境之地。西北与漳平县交界,东北毗邻安溪县。该乡地处戴云山脉西南坡,地势东高西低,九龙江两岸群山起伏,峰岭挺拔,境内的福鼎尖海拔1503.3米,为县境最高峰。
  解放前属珍山乡,地广人稀,交通闭塞,历来匪患猖獗,盗贼如毛,人民穷困。乡民为谋生计和逃避旧社会统治者的压榨、灾荒、疾病以及社会变革等缘故而出洋者不少。在生活安定的基础上,他们世代相传,客居异邦,心怀祖国,对家乡感情浓厚,关心家乡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颁布各项侨务方针政策,海外侨胞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纷纷捐资兴建学校、医院,办工厂,修公路,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湖林石井村旅外侨胞陈先生,解放前随父远渡重洋到海外谋生,一九八三年以来,每年返乡一次,曾为筹建华侨旅行社捐资二万元,后又送一辆丰田车。陈先生回乡探亲,看到了交通闭塞,信息不灵,阻碍了山村经济发展,是开发山区经济的首要难题,认识到要使村民脱贫致富必须解放肩挑手提的落后现状。于是决定为民办实事,捐资十万元,赞助修筑西陂一一石井公路。这条公路从湖林乡政府所在地到海拔850米的石井村,全长13.8公里,总工程量土方7万mm3,路基宽达四米半,拱桥四座四十米,涵洞28个,又多悬崖陡壁,须悬空凿石开路,工程艰巨。陈先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市、县领导的赞扬,有关部门从财力、物力、人力上
  给予支持。总投资达23.3万元,其中陈先生捐资10万元,县财政拔款7.4万元,国营西陂林场投资3.5万元,石井村群众投工八千工折款2.4万元,同时县、乡解决民工补助粮4.2万斤。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开始测量筹建,一九八六年三月成立石井公路修建指挥部,四月一日破土动工。在工程进行中,县政协领导多次亲临工地检查指导,并组织三胞工作组会同侨委到工地视察。于九月三十日建成通车,比原计划提前十五天完成任务,节省一万四千工日。
  石井公路西端连接华(安)西(陂)公路,可达西陂火车站,直通华安县城。公路通车后,改变了交通闭塞的落后面貌,繁荣山区经济,对促进山区商品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将起着重大作用,同时为海外侨胞,特别是第二、三代侨胞回乡探亲、寻根认祖提供方便。
  一九八六年国庆前夕,75岁高龄的陈先生再度回乡,驱车直上自己家门,心情十分激动。其弟又携子第一次回乡认亲,并捐资港币二万元修缮家乡小学。乡亲们赞扬陈先生的崇高精神,他却说:“我为家乡建设出点力是应该的”。陈先生热心于家乡建设公益事业,其功绩将永远留在华安人民的心上,记在华安的县史上。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九辑

《华安文史资料第九辑》

本书分地方建设、华安英烈、乡土史料、文物风光、名产介绍栏目。收入“风山大桥兴建记实”、“回忆抗战期间在华安山村的宣传”等约20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杨金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湖林乡
相关地名
漳平县
相关地名
东北镇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福鼎市
相关地名
珍山乡
相关地名
石井村
相关地名
石井乡
相关地名
于家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