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南安县界题字刻石》作者陈敬同志的答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165
颗粒名称: 《唐·南安县界题字刻石》作者陈敬同志的答复
分类号: K295.7
页数: 2
页码: 94-95
摘要: 陈敬同志在回复中提到了对读者质疑的解释。他讨论了长泰县的历史演变,以及铭里石和雷篆的地理位置和命名问题。他强调应以实地考察为准,而不是怀疑古书的记载。他还指出《宣室志》中的仙篆释文可能是传说,而不是史实。最后,他说历史应根据其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来理解,不能用现代标准评判。总之,这些观点供参考。
关键词: 华安县 陈敬 漳浦

内容

……(略)承来函转告,认真的读者提出一些质疑,鄙见如下:
  一、今日的长泰,盛唐为南定县武德乡崇教里地,贞元十九年(803)划归大同场(属南安县),乾符三年(876)从大同场析出,置武德场(仍属南安县),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升场置县,属泉州,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隶漳浦。
  南安县题刻的下限当不出元和五年,出入不大。其所在地,《宣室志》泛指“泉州之南有山焉”并无矛盾;明代汰内已属龙溪县治,而《闽书》把县界题刻列在“长泰县·良岗山”条目下,显然与实际不符。《漳州府志》称“铭里石在长泰”,《闽中金石志》谓“雷篆……在漳州长泰县治”,《福建金石志》则有二说:“漳泉分界雷篆,在长泰”,“雷篆在泉州”夹缠不清,难免引起读者的疑问。但尽管《漳州府志》的铭里石”、《闽中金石志》的“雷篆”、《福建金石志》的漳泉分界雷篆“,其命名虽有不同,而地理实体应是一处,即今日华安之仙字潭。主要原因,历来地名屡更,建制频繁,古代交通不便,有些荒远地域景观,不易核实,因而传闻异词,记载不一。可行办法是以实地勘验来正古书记载之不足,而不是以古书模糊的记载来怀疑今日的现实。在今日长泰内,确实难于找到铭里石,可是华安汰内则有仙字潭石刻赫然在目。除非长泰有新的发现,以为反证,则仙字之为铭里石倒是无可置疑的。
  二、《宣室志》所示仙篆释文,既然是传说,也许与史实相去甚运,且不见于《昌黎集》,故作为“文起八代之衰”的一代宗师,对此可以不负任何责任。
  三、读者对分界的见解,若从现代地理概念和现代法律程序的角度来衡量,是有理由的,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有它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很难以今日的标准来衡诸古人的。
  以上各点,仅供参考。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八辑

《华安文史資料第八辑》

本书分为华安春秋、古今人物、畲村史料、宗教述闻、艺苑巡礼、史学商榷、旧事重提、风物杂记、意见交流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