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基督教梗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八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150
颗粒名称: 华安县基督教梗概
分类号: B97
页数: 2
页码: 48-49
摘要: 本文主要概述了华安县基督教的发展历程。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英国伦敦教会暨美国长老会开始在闽南地区传教,后来在华安成立了基督教堂。最早传教士马礼顺在华丰建立了中华基督教堂。华安基督教堂会下设多个支会,提供宗教活动和教育,如明新小学。至1938年,华安基督教堂在华安地区有约200名信徒。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华安教会受到冲击,活动几乎停顿,部分信徒转向“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宗教政策得到逐步实践和落实,华安教会重新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1984年7月3日,华安县成立了中华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筹备小组,开放城关中华基督教堂供信徒宗教活动使用,推动爱国宗教事业发展。文章根据老一辈信徒的口述整理而成。
关键词: 华安县 基督教 梗概

内容

清光绪十三年间(公元一八八七年),英国伦敦教会暨美国长老会,前后派宣教士从厦门到闽南、闽西一带传教,然后逐步在闽南地区成立一个闽南大会,在龙岩县分设个北溪区会,区会下辖龙岩、漳平、宁洋、华安等四县堂会。最早到华安传教的牧师名叫马礼顺。初期在华丰建立中华基督教堂(即今医药公司和广播站地址)。历任传道牧师有刘向荣(漳州人)、林建邦(漳平人)、林连东(漳平人)、许俊祺(漳平人)、苏堤柳(华安人)、陈清玉(女,龙岩人)、许汉生(永福人)、李豫川(另名李立民,华安人)、肖清波(安溪人)、芒新起(河南人)、陈则民(漳平人)、李恩典(华安人)等。信徒人数由少到多,全县共有二百名左右。
  一九一八年间林建邦牧师(又名林之光),以基督教会名义创办一所明新小学,校长由林兼任,教师四人,学生三十多人。一九三〇年,苏堤柳任华安基督教堂牧师,陈清玉任传道,明新学校校长由苏堤柳兼任,教师有李国祥、邹淑和、陈绍颜等人,学生有七十多名。
  华安基督教堂会,下设仙都、新圩、下垅、官田、桂东洋等支会。(官田和桂东洋属漳平县)。
  至一九三八年抗日期间,龙溪私立寻源中学由漳州迁入华安草坂村,寻源中学也是基督教会办的中学。当时对华安教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每星期日信徒们聚集教堂礼拜,由牧师或传道人在台上主持,礼拜仪式有:祈祷、读圣经、吟圣诗、讲道理。对儿童们另办主日学,专人指导唱歌、游戏、讲故事。平日还有定期查经聚会、家庭访问、以爱心互相关怀,拯济穷人,考察广大慕道友中信德能合格者,则可举行洗礼入教,每一季度由牧师举行守“圣餐”,省察己身,在神面前悔过从善。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举行普天同庆,甚为热闹。
  至于教会经费问题,在每星期日礼拜将欲结束时,让各位信徒自由奉献,然后把款集中后,缴交长老、执事保管及主理教会日常费用。
  解放后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三年,华安基督教堂由陈则明担任牧师。从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由李恩典代理华安基督教堂事务。文革一开始,李恩典受到冲击,投水自杀。自此以后华安教堂被借用、占用、折毁改建、财产被分散,无人领导,教会活动几乎处于停顿状态。广大信徒在长期停止聚会的情况中,产生分裂,一大部份信徒转向“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因此我县基督教分成了“中华基督教会”和“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两种派别。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宗教工作的正确方针政策,逐步得到实现,落实宗教政策,教会恢复了正常的宗教生活。一九八四年七月三日,华安县亦同全国一样,成立了中华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筹备小组,开放城关中华基督教堂为宗教活动场所,发扬爱国守法的优良传统,坚持自办、自养、自传三自方针,抵制国外宗教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异端邪说的泛滥,团结爱国宗教人士,调动教徒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贡献。
  (本文系根据华安县邱永钟、陈银连、李达德、李博仁、邱仁义、苏春禧、邹淑和(玉桂)及漳平县陈清辉等老人的口述整理而成。)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八辑

《华安文史資料第八辑》

本书分为华安春秋、古今人物、畲村史料、宗教述闻、艺苑巡礼、史学商榷、旧事重提、风物杂记、意见交流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寿南
责任者
邱永钟
责任者
陈银连
责任者
李达德
责任者
李博
责任者
邱仁义
责任者
苏春禧
责任者
邹淑和
责任者
陈清辉
责任者
马礼顺
相关人物
刘向荣
相关人物
林建邦
相关人物
林连东
相关人物
许俊祺
相关人物
苏堤柳
相关人物
陈清玉
相关人物
许汉生
相关人物
李豫川
相关人物
、肖清波
相关人物
芒新起
相关人物
陈则民
相关人物
李恩典
相关人物
李国祥
相关人物
邹淑和
相关人物
陈绍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