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英书院追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七缉》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130
颗粒名称: 超英书院追记
分类号: G649.299.57
页数: 2
页码: 101-102
摘要: 本文讲述了超英书院的建立、历史作用和意义,以及它在文化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 超英书院 传统文化 文化教育

内容

超英书院亦称文昌书院、文昌庙,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一九〇〇年)间,由“二十四寨”乡绅所倡建。当时,正逢维新变法潮流高涨之际,办学之风甚盛。龙溪县二十五都宜招保一带的开明士绅,以林沸川为首力主开办书院,招集子弟读书会文,乃筹集巨资,择址于仙都乡岩墘村蝶形山兴建书院,与朝天古刹毗邻。是处境界清幽,远离尘嚣,实是办学盛地。
  这座书院系仿照祠堂格式而建筑,主体为一高耸的平屋,后面有一列十几间围成□形的房屋,作为师生宿舍。正堂门楣上挂着“超英书院”金字大匾。堂中供着一尊文昌帝君塑像;龛里排列着二十多座捐资助学的乡绅名牌。
  书院的倡建,旨在继承传统文化,培养科举人才。在当时交通阻塞,文化落后的九龙江北溪地区,曾经起了敦教化,益人心,开通风气,蔚起人文的作用。这个书院是比一般塾学高一级的学府。“二十四寨”民众送其子弟到此就学深造。清末秀才林通浦、林仲谦曾长期在书院执教。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生日,书院例行隆重祀典。书生们为求文运亨通,仕途得意,都到此参拜。祭礼按规定仪式进行,有主祭、陪祭、赞礼生等名色,在祭祀进行中,要鸣钟击鼓,与祭者穿长衫马挂,戴礼帽,依照赞礼生口唱“跪”“拜”“兴”行礼如仪,气氛庄严肃穆。礼毕,举行宴会和评奖。据说书院建成后直至一九三二年共三十年间,二十四寨的一些书生每年在二月初三之前,要写出一篇相当于科举考试的策论文章,在祭文昌日评选。据笔者所知,于一九三〇年至三二年间,会文题目均系宿儒林德成所拟。有一年文题是《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论》,又一年文题是《范仲淹作秀才时以天下为己任论》。祭礼前后,到会乡绅、书生于品茶中传阅所集文章,咬文嚼字,品第甲乙。荣获第一名奖羊头,第二名奖羊颈,第三名至第六名奖羊腿。秀才林仲谦的佳作,连年都夺得魁首。这一会文活动,可说是当年对莘莘学子学业优劣之总鉴定,也是乡里父老策励后进的一种方法。
  这所培育人文的书院随着人事代谢而成毁,现已湮没无存。书院之废将由进修学校或学会形式取而代之,实属必然之势。今后文教的繁荣,一定远胜于今日和昔日,这又是不待烦言的。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七缉

《华安文史資料第七缉》

华安文史资料 第七缉介绍了以《人物志》为主,所列人物都属现代人物,至国民党军政人员传记所述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水秀
责任者
开基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文昌书院
相关机构
超英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