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洋桥与内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七缉》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128
颗粒名称: 上洋桥与内桥
分类号: TS951.3+3
页数: 2
页码: 98-97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上洋桥与内桥位于青德,建于清雍正六年,是当地交通阻隔的历史见证。现在仍完好无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华安县 上洋桥 内桥

内容

上洋桥与内桥位于青德(现高车),一在村头,一在村外。上洋桥建于清雍正六年(公元一七二八年)八月,雍正七年十一月竣工。云山童维范撰并书上洋碑文。碑在村前石桥下水田中。
  青德昔属归德保,山高岭竣,道路崎岖,交通阻隔,境内外货物贸迁,悉靠人工挑运。华丰、仙都、新圩、前岭商民,运货往归德、永福,至高车之九州,则受阻于清溪;永福、马坑、高安、〓头商人,运货往华丰、新圩,又受阻于楼前溪。每逢雨季,溪流汹涌,都不可向迩。〓头童仁山乃集众鸠资一百二十一千有馀金钱(一千钱一贯),建造上洋桥与内桥两座,桥成立碑纪念,颜曰“青德桥头。”然碑文仅载上洋桥,不及内桥,何哉?
  世传造桥师徒跳丧比赛,徒弟丧身事,与云水桥、流长桥所传者同(见《华安文史资料》第二辑),足见故事流播之广,然皆不足遽信。
  碑文现仍完好无缺,但作者喜用古字,故作艰深,今易以通行字体,全文附录于后。
  《法苑珠林》说:“若种树园林,造井桥梁等,是人所为福,昼夜常增长。”此是佛教说法,劝勉世人行善。我国人民向来就有修桥、造路、穿井、种树良好习惯,利人利己,传之无穷。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尤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候,各地人民群众,自动筹办当地福利事业,更是风起云涌,日有所闻。因此对于先民捐资造桥等等美德嘉行,纪录下来,亦必有其合乎时代要求的意义。
  上洋桥记
  清溪之上洋有桥焉。溪流发源自〓头,由高车而汇流于斯。水势冲急,陡然浩激。至若滂沱猝涨,一川之阻,隔如千里,往来病涉者盖有年矣。时清雍正六年八月始建造之,越明年讫工。萦址于渊,酾水为桥门二道,梁空以行。其长四十二尺,丈有七尺之高,广制六尺。架梁之石板,各道三焉。靡金钱一百二十一千馀。适夏季洪水,中柱及拱深圮,更为难其慎,祗厥告成。董其事者乃〓头童仁山、童维壁暨诸子姓等。时会聚于此,圜视志云:“上洋梁桥,往来络绎,西北通衢,远通捷域。川流激湍,厉揭艰历,担肩负背,骇心丧魄,轸念显急,鸿工砌筑,巨材锁架,坚垒固壁;平葺其堤,联亘其脉,褰裳不涉,蹴踏利迹。于己何功,仗众之力。桥功告成,勒之于石。”
  云山童维范撰书
  谨将乐助姓名开列
  童仁山捐银六十两 杨氏捐银四大员
  童维壁捐银五十两 童传绵、齐甫、遄鏄、楚金、亦仍、谅
  云各一大员,男童其昌三大员、男童维章四中员,其毕三大
  员维范八中员钰祖、绻心、愔姓各五钱唐四钱
  雍正七年十一月吉旦 同立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七缉

《华安文史資料第七缉》

华安文史资料 第七缉介绍了以《人物志》为主,所列人物都属现代人物,至国民党军政人员传记所述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福金
责任者
罗火月
责任者
童维壁
相关人物
童仁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
青德镇
相关地名
村前镇
相关地名
德保县
相关地名
新圩镇
相关地名
高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