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旧社会船民血泪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七缉》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119
颗粒名称: 华安旧社会船民血泪史
分类号: K820.857
页数: 5
页码: 68-7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华安旧社会船民的血泪史,揭露了船民在旧社会受到的压迫、剥削、欺凌和贫困。文章反思了船民的弱点和困境,并感谢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船民带来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 船民 旧社会 贫困

内容

我今年七十六岁了。我生在船上,长在船上,干活在船上,结婚在船上,养娃儿在船上,在船上整整混过七十二年了。本来自认为也要象旧时代的老船民死在船上,亏得解放,人民政府让我在岸上有个家,我的儿子、儿媳妇都有了工作,我过着幸福安宁的晚年,还当过华安县政协第一届政协委员,这是旧时代船民做梦也休想得到的。我真该对党和政府说句“千恩万谢”!
  在旧社会,我们船民在江上风里来雨里去,受到官匪、民军、恶霸的压迫、抢劫和剥削,真是泪流成河,千言万语也说不尽。
  现在让我来谈谈华安旧社会船民的血泪史吧。
  我本来出生在新圩船上,父亲是个船民,专走西溪。后来我转到沙建来,因此对新圩和沙建都有点熟悉。当我十几岁时,我就在船上帮父亲干活了。那时代,新圩和沙建都有船帮,叫做新圩帮和沙建帮,各有五十来艘船,每艘船各住一家口。两帮都有二三百人,川走石码。新圩帮的码头老板——船家尊称“老师”——黄连旺是漳州人,家住东坂后,是个四振堂硒厂的东家,家财富有,人人敬畏。船帮的字号叫北河胜记。沙建帮有两个所谓“家长”,一个叫阮原,一个叫张罗,专们收集船民的礼物向“老师”纳贡。沙建帮的“老师”叫张春祺,是龙岩人,经营纸馆。船帮字号叫五合宜记。两个“老师”凭藉富厚,勾官结吏,专走衙门,神通广大。船民却是小家子,无权无势,一辈子全在船上,岸上事情,一概不懂。家里犯上什么事,只好央“老师”设法摆弄一下。逢年过节,整纲整纲的鸡鸭鱼肉酒往“老师”门里送,他们不客气全收下了,只在木盛里放张名帖当做回礼。船民们就好象得一道护身符,保庇不受邪鬼欺凌,喜欢得不得了,其实这道符是用多少血泪换来的呀!
  护身符见不得到处都灵。碰到黑道上的伙计就不管用。旧社会九龙江两岸,土匪比茅草还密,有时一夜来了好几趟。我们没有枪,没有子弹,只好眼睁睁让他们搜括得一干二净。土匪在岸上喝声蹲下,我们就得蹲下。甚至放牛的孩子故意大喊一声,我们也乖乖地听他的摆布。船底人真是软弱好欺啊!有一回我的船破了,没修好,只得在堂弟的船上帮工。有两个土匪原来是打算登上“红风”、“黑麒麟”那两条船发“横财”的,不知怎的,错搭上我们的船了。船走了一程,他那两家伙发觉我们船上没有油水,仅仅搜去了两块多钱,就叫嚷靠岸。当离船前,一个土匪凶神恶煞似的,不问情由,突然一手抓住我的领口,一手拿着驳壳枪,向我胸前猛撞了两下,还狠狠地说:“误上你的船,给你这两下,活该你倒霉!”当时我并不觉得怎样,过后却疼得叫娘,到现在一遇括风下雨,还酸痛得直冒冷汗。
  我们每走一趟石码,就得向民军詹方珍控制下的商团交税,一趟二三块钱。到了下游,浦南附近,还得向土匪吴仔赐交过路钱,每次十大洋,换回一面小小的旗子。
  在抗战期间,我们船家要替反动军队运枪弹、运军粮,往往一个钱也得不到。有时还给抓挑夫。有一回我替反动军队挑铁灶,从黄枣直到县城。押队的人叫我们吃饭,等着发工钱,我想这不是玩儿,恐怕还要往上面送,乘间溜跑了。
  当时船民各干各的,不会团结,也不懂得组织,到处受欺凌,有冤无处诉。船民有句俗语说:“船民放尿搜(拌)沙不做伙”(不会结成一块儿),正足以说明船民的弱点。
  船民要编保甲,新圩保长叫林发,沙建保长叫陈文荣、阮南山,船民虽然免征壮丁,但壮丁费少不了。该出多少,只由保长决定,船民没权讲价。
  船就是家,一条船大概六丈二尺长,可载两万三四千斤,一家子都住在一条船里头。爹娘、儿子、儿媳只隔一床蚊帐睡,真不好意思,两小口夜半讲悄悄话给听得清清楚楚的。说到男女婚姻,嫁女儿不收聘金,即使收点钱,也用人家的泥抹人家的壁,当做嫁妆花出去了。女儿出嫁时双方两条船靠拢在一起,搭上跳板,由男家请个送嫁姆把女儿送过去就算了。不过新郎新娘还要拜天地、拜〓公,祖先、灶君,喝杯喜酒。结婚要择日,禁止同姓结婚,禁止船民和陆上人家结婚,理由是船民是水,陆上人家是火,水火不相容,碰在一起准会惹麻烦。船家到处飘泊,没有定居,亲家年节互不作客。
  娃儿生在船上。孕妇临盆时请不到稳婆,要自己的婆妈接生。重男轻女,在船民的脑子里也很严重。孩子会爬会走,要用绳子拦腰系上,提防他掉下水去。我有个孙儿六岁了,长得很帅,就因为媳妇忘记把他栓在船上,不慎落到水里淹死了。到现在我还有点怨气。
  儿女教育最成问题。船家无钱请教师。船上设学堂,自古没听过。到岸上上学去吧,教师要轮流到东家吃饭,儿子读书托人照顾,也要伙食费、零用费,船家可供给不起,只好让儿子做白眼瞎,女儿更甭说了。
  船民害病,如果自己不能上岸求医,大夫们是不轻易下船来看病的。病家的人便只好自己上岸掘草头,胡乱给病人吃下去,也当作是治病。不幸死了,家里人把死的抬到山上丛冢里挖个窟窿埋下就算了。
  我们船民都有迷信思想。每月月底拜“好兄弟”——就是水鬼野神。五月十三日帝君诞,要拜磁窑帝君,很多人专诚到东山县关帝庙行香,来往每人要花二十多元。六月十八日往南靖山城拜南海观世音。七月十九日到平和山格拜大众爷。可是世世代代,船民个个还都闹穷。只有到了解放,船民才脱离了官匪、民军、土劣的压迫,真正翻了身。我的儿子、儿媳妇都受过中小学教育,有了陆上职业,并过着象样的生活。
  说来难叫人相信,船民多数不习水性。我在船上七十多年,到老不会泅水。有时碰见人家破船落水,船民倒束手旁观,不敢搭救,原来他们大多不会游泳;又有迷信思想,生怕下水给水鬼叫交替,救人要吃亏。见死不救,这种态度要不得,要好好纠正过来。解放以后,船民受了党的教育,思想有很大进步。
  我们的船儿,年年都要修。破船儿无法传代。修船得花上一笔大钱,我们那时使船用桨,不象今天机帆船快,到石码往来一趟要好几天,所赚不过二十来块钱,还要交税,沿途遭匪抢劫。有时赚钱不够修船费。祖上流传一句俗语:“船赚船吃,船破做乞食”。又有句话说:“放尿撒水面,有钱赚,没钱剩”。一百多船户,就从来没见一家富裕的,赚得一点钱,略为美食一顿,赚不了钱,泡盐咽苦笋也得过。
  有人问道:“船民这样苦,为啥不改行?”
  是的,应该改行,但一来没门路,二来不懂行,三来没本钱。叫船民怎么办?
  顺便一提,我在九龙江上来来往往七十多年,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都在船底,如果问我看到啥怪物怪事,什么也没有。只记得有一次,看见一个活象小娃娃的东西,浑身光溜溜地在水面上翻滚,好象闹着玩儿似的,一霎时又不见了。人们说,海上有海和尚,那么江上是不是也有江和尚呢?有的说是“水猴”,让科学家为我们解这个谜吧。
  华安旧社会船民的血泪史象一部影片终于映完了。我们不愿再看它,我们要看另一部影片——华安新社会船民幸福史!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七缉

《华安文史資料第七缉》

华安文史资料 第七缉介绍了以《人物志》为主,所列人物都属现代人物,至国民党军政人员传记所述事迹。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文章
责任者
黄山樵
责任者
阮原
相关人物
张春祺
相关人物
詹方珍
相关人物
吴仔赐
相关人物
陈文荣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
新圩镇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
北河乡
相关地名
龙岩市
相关地名
浦南镇
相关地名
南山区
相关地名
磁窑镇
相关地名
东山县
相关地名
关帝庙镇
相关地名
南靖县
相关地名
南海区
相关地名
平和县
相关地名
习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