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自然地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华安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30000022
颗粒名称:
自然地理
分类号:
P942.57
页数:
6
页码:
5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华安县的自然地理,其中包括了华安地理形态、金银玉碧地名考等。
关键词:
华安县
自然地理
内容
华安地理形态
(试解纵贯华安中部自然实体形态)
华安地名办
华安是一个多山、多坑、多谷腹之地。纵贯中部诸群山,起伏连绵,总体形态类似鸡脚之跖骨,一、二、三、四趾骨,依此划分全县四大高山区、三大谷盆地、二条濒江带和一个潭外丘陵。座落东北县界山福鼎尖,海拔1503米为第一高峰。抱列千米以上山峰5座,800——1000米的10座,把大坪、湖林、石井、上田、岭埔、送坑、上苑诸大队接壤地构成县北闭塞高山区,其位正如跖骨上端部。逶迤偏西南连乌石山、大凭山、九龙山等形成千米山脊的分水岭,堪称跖骨之中部。岭东下是仙都大谷盆地(平均高程200米之间):岭西坡为吉土、上田的坑谷高地,倾斜濒临九龙江为濒江带之始。属位跖骨下端部则总括白颈石、双尖山、燕寿山、狮头角、石察、石笋尖等海拔600——900米之间山地,其西斜面则是曲线形华丰、罗溪一带濒江带。至此下续一、二、三、四趾骨。向东横延为第四趾骨(前左趾爪),越江西行称第一趾骨(后趾爪),西南向为第二趾骨(前右趾爪),中南行是第三趾骨(前中趾爪),浑然成为一整体。第一趾骨以三畲尖为主体,海拔1411米,县第二高峰。环抱千米以上山峰10座,环列和春、草仔山、平东、砾头、高车、前岭、高石诸大队接壤地,形成中西部闭塞高山区。南面则是高安大谷腹盆地(平均高程300米之间):西南向蛇孵蛋、岩下格、大片尖、甲指尖等构成高车、砾头、三洋、山溪美(山溪尾)、绵治等交错成为深山高地区,为第二趾骨。其趾节显示一个上坪小盆地。中南面押楼牛、鸡人为、倒梯尖、龙尖寨、乌荇尖等称第三趾骨,除趾节中形成天宫、五岳、下路等小高地和上、下樟小谷腹地外,其趾端下是汰内大谷盆地(平均高程50米之间)。东向石宝山、笔架尖、高顶岩等为第四趾骨,构成新圩、官畲、华山、玉山一带之东南高山区。西侧坡沿九龙江是新圩、沙建一带濒江带(坪山柚产区)。此外,一个潭外丘陵的丰山,已是粮、蔗、豆,春、夏、秋有名果的,物尽其宜的地区了。
由于四大高山区的阻隔、分划,调节了风、雨、冷、暖、促助三大谷盆地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华安主产粮区,切合自然实体形态所安排。综合气象资料年降雨量和一月低温的正常年值分析:居跖骨上端位(县北高山区)为1700——1800公厘和10℃之间;跖骨之中、下端部联第二趾骨则由千米山脊分水岭斜至深山高地区成一直线是1600——1700公厘和11——12℃之间;第一趾骨(中西部高山区)属1700——1800公厘和10——11℃之间;第三、四趾骨(东南高山区)处1500——1600公厘和12——13℃之间;丰山丘陵区是1400公厘和13℃以及马坑高山地带1900公厘和9℃之间。说明其分布形成降雨量和低温有二对称(县北高山区和中西部高山区略似)、一斜直(由东北贯穿县中部至西南成一斜直线带)、一啦叭(自溪南坂起沿江成啦叭状展宽)和二等差(丰山、马坑)之差别。
以上初步解释纵贯中部自然实体形态,以求探索全县地理特徽,雨量气温的关系,对发展农林渔牧付业生产是有所助益。
金银玉碧地名考
华安地名办
在九龙江潭外一带,近距漳城北郊的岭外丘状平原区,曾流传“金、银、玉、碧”之地名雅称。据查考这一雅称纯指富裕之村而言者:金曰金沙;银曰银塘;玉曰玉兰;碧曰碧溪。由地名录其座落,除金沙属漳州市郊管辖外,均是华安丰山公社之属村。同在这公社内散住二十多个村庄中而获雅号查究由来,对照自然地理实体,追溯考证,确有所据。
银塘是一个片村。由大路、顶角、内角、新楼、顶楼等居住地名总称,都是沿九龙江边,而背靠千亩连片平坦浦地。属早时沿江入潭内主要行人道的起点,成为众所注目之地。初建开居自称“大路”,由大路而续分内角,顶角,继而建新楼,复分顶楼;凡此兴盛迹地,都表明居民集中,物产丰富,生活美好。地博其利,浦地收一冬,三年吃不空,素有“粮果之乡”闻名于世。居者安享乐业,遂有“银”号相传。
玉兰原名牛楼坂。早时建基取其地理状似牛形,盖楼而命称牛楼坂。沿九龙江边,设人渡通浦南圩,为附近左右村舍来往贸易的通路隘口,村中排摊设铺,为其独特,沿袭至今仍不逊色。后因村中有株玉兰树,花香醒人情爽心怡,素称美丽富饶,始改称玉兰为村名。过去,由于经营得宜,大片浦地,广博其利,养牛挤奶,农付并举,素有“粮、果、牧、商”之称,普遍过着玉液琼浆的美好生活,故有玉字之雅传。
碧溪据查考名由,原传说前清时,村里有位读书人,赴龙溪县考中解元,归乡后,亲自踏勘地理,依村居“背有青山绿,前临江水清”而取村名“碧溪”。沿九龙江边,隔江相对浦南圩(当时浦南圩是山内山外交往的重镇历史雅号小漳城),位于一水之隔的碧溪村,市贸便利,地尽其力,粮丰果盛,逐渐成为富裕之村,外号“碧”字。
鉴述“金、银、玉、碧之来由共同特色是粮果之乡。素有“浦地农事三年顺,母猪耳朵穿金钩”之说,盛赞民富。史例说明除以粮为主还必须善于多种经营、劳动致富,以启发后代走富裕道路之途径。当时作为民间雅号流传,在社会沿革中,富有响往安定美好日子的心愿;也可借题考查历史过程的地方民情。对地名考,大有卑益。
知识出处
《华安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本书设置华侨史料、民族史料、教育史料、乡土物产、名胜古迹、自然地理六个栏目,收录“华安华侨概况”、“华安畲族社会调查”、“解放前华安教育概况”、“华安县乡土树种资源简介”等14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华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