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立鉴 为漳州立史 为人民立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6176
颗粒名称: 为时代立鉴 为漳州立史 为人民立言
其他题名: 芗城文史资料工作五十五年的历程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6
页码: 1-6
摘要: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已经走过了五十五年的不平凡历程。芗城与全国各地一样,响应周恩来同志1959年倡导并创立文史资料工作的号召,在我区(市)历届政协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下,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历经风雨,硕果累累,充分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为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五十五年来,《漳州芗城文史资料》为时代立鉴、为漳州立史、为人民立言,共征集、出版44辑、510万字。
关键词: 时代立鉴 漳州立史 人民立言

内容

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已经走过了五十五年的不平凡历程。芗城(原县级漳州市)与全国各地一样,响应周恩来同志1959年倡导并创立文史资料工作的号召,在我区(市)历届政协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下,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历经风雨,硕果累累,充分发挥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为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五十五年来,《漳州芗城文史资料》为时代立鉴、为漳州立史、为人民立言,共征集、出版44辑、510万字。按照时间与编辑单位划分,分为四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59—1965年)
  1959年7月,县级漳州市政协,建立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开始征集、整理、编辑与出版漳州文史资料工作,从1960年7月至1966年“文革”前,出版《漳州文史资料》1—5辑(其中:1—3辑为铅印本;4—5辑为油印本),刊载文稿98篇23.5万字。在1961.12—1964.1四届政协期间,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郑图、副主任朱明文、郑达三。
  二、恢复阶段(1979—1984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恢复征集与出版文史资料工作,从1979年8月至1984年10月,出版《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6辑(总6—11辑),刊载文稿116篇、56.07万字。1979.5—1984.12五届政协期间,文史委主任林杏雨、副主任陈松年、吴行敏、鲁毓桂、吴荣珪;1984.12—1985.9六届政协期间,文史委主任阮位东,副主任陈松年、吴行敏、许周民。
  三、联合阶段(1985—1990年)
  1985年7月地、市行政体制改革以来,漳州市政协与芗城区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实行共同征集、编辑、出版、发行,市、区联合出版《漳州文史资料》7—13辑(总12—18辑),刊载文稿218篇98万字。该阶段文史委主任阮位东,副主任徐振铎(市政协办公室主任)、陈松年,到1987年11月,区二届政协增补王和贵为副主任。我市(区)文史资料工作受到全国政协和省政协的肯定和赞扬,也曾经在全国、华东、省做过介绍。
  四、发展阶段(1991—2015年)
  从1991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协,各自建立文史资料委员会及其编辑部,分别征集、编辑、出版《漳州文史资料》与《芗城文史资料》。芗城区政协三、四、五届文史委主任由副主席林仲华、廖淑琴兼任。从六届开始分管文史资料工作的副主席有蔡月莲、关金花、叶永栋、赵慧真、刘志明、刘南煌。六、七届文史委主任是杨苡贞,八届文史委主任徐阜东。文史委下设编辑部(文史办),由王和贵、汤怀亮(1991—2003年)、庄宗沛(2004—2009年)及历届文史员组成。在这20年中,出版《芗城文史资料》1—26辑(总19—44辑),刊载文稿773篇331.5万字。图片473张。做到年年征集、出版不间断。按照全国政协提出的要求,始终保持文史资料“亲历、亲见、亲闻”的特色和统战特色,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总体方针。在征集工作中,提出了要真实、具体、大胆直书,撰写史料不限体裁,不求完整、不拘观点、不扣帽子,对撰稿人给予稿酬、给予帮助、给予尊重等明确要求。在编辑工作中,确立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把好政治关、史实关和文字关的编辑原则。我区文史资料工作多次受到省、市政协表彰或奖励,这是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努力的结果。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文史资料工作五十周年,经区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编辑出版《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成立以魏方旭主席为主任的编辑委员会,下设编辑组与校对组,经过将近一年的工作,在经济界各位委员大力支持,于2009年出版了。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分为6卷8册;第一卷系“文革”前1960—1965年出版的1—5辑,文稿98篇23.5万字。第二卷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1984年出版1—6辑(总6—11辑),文稿116篇56.07万字,第三卷系市、区两级政协联合出版7—13辑(总12—18辑),文稿218篇98万字,分上、下册。第四卷系芗城1—10辑(总19—28辑),上册文稿113篇47.5万字;下册文稿149篇41.4万字。第五卷系芗城11—15辑(总29—33辑),文稿172篇74.2万字;第六卷系芗城16—20辑(总34—38辑),文稿146篇75.10万字。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有文稿一千多篇、420万字,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色:
  1.地方特色强。芗城文史资料所反映的史实,比较集中在漳州市中心城区以及相关的地域,体现乡情、乡音。比如辛亥革命时期的漳州,其社会状态跟全国有所区别。由于当时末任漳州知府陈嘉言的特殊人品,因而在漳州政权转换中显得比较和缓,而新政权建立后又发生许多矛盾,这都是漳州独有的地方特色。
  2.汇集资料真。文史资料搜集工作的原则是“亲历、亲见、亲闻”。前期编写,许多老一辈的还健在,他们拟定后还找同时代的人进行印证。如当时巷口街道有个政协学习小组,经常一起讨论,集体写作。著名工商业家、副专员、副市长蔡竹禅先生就写了四篇文稿。后期编写也十分重视史料真实,撰稿者要查阅资料,访问当事人,由阮位东、王和贵带着录音机到福州,采访原专员鲁光和宣传部长罗晶等,做到求真务实。又如太平军入漳的所作所为,到底应该如何评判,文史资料尊重作者的表述,“两说并存”,让读者通过时空的变迁,进行认识、理解。
  3.内容涵盖宽。我们这套文史资料所反映的史情有政治事件,地方人物、文物特产、民风民俗,事关国共两党,情牵台海两岸,波及国内国外。可以说,这是一部了解漳州芗城的百科全书。
  4.时间跨度大。虽然芗城文史资料搜集工作只有五十年,但反映的史料所涉及的时间有一百多年。从十九世纪未到二十一世初,是文字中的“三朝元老”,对于研究漳州的近代史是极有意义的。
  5.征稿范围广。这套四百万余言的合订本,撰稿者的范围很广阔,除了本地文史爱好者之外,有市外、省外的大学教授,有台湾的学者,甚至有远在澳大利亚的朋友,他们把涉及漳州的文字材料,寄到芗城政协,供我们编写使用。
  《合订本》出版后,我们继续征集、编辑、出版《芗城文史资料》。2010年11月,《城文史资料》第21辑出版,刊载文稿27篇13.5万字;2011年10月,《芗城文史资料》第22辑出版,刊载文稿37篇(含补白9篇)13.4万字,插图66幅;2012年10月,《芗城文史资料》第23辑出版,刊载文稿33篇(含补白6篇)16万字,插图99幅;2013年10月,《芗城文史资料》第24辑出版,刊载文稿36篇(含补白7篇)13.5万字,插图145幅;2014年12月,《芗城文史资料》第25辑出版,刊载文稿37篇20万字,照片114张,地图11幅。该辑系统地介绍芗城区农村和街道史料;2015年11月,《芗芗城文史资料》第26辑出版,刊载文稿36篇(含补白7篇)16万字,插图105张。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研究政协文史资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探索做好政协文史资料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推动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搞好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必须创造良好条件,做到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作用、要着力完善工作机制、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我区文史资料工作者要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继续继承和发扬勤奋敬业、无私奉献的文史资料之精神,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奋发有力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努力开创人民政协文史资料工作新局面。
  芗城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
  2015年12月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各辑文史资料篇目合计1300余条,按内容分为“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科技、医卫、文化、体育”、“文艺”、“社会”、“史地”、“人物”、“文史资料工作”8大类,再逐级细分小类,以便读者查询。对于内容比较特殊或读者难以查找的,则专门列类;条目较多的人物也专列。

阅读

相关地名

芗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