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谒祖报宗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6141
颗粒名称: 返乡谒祖报宗功
分类号: K828.8
页数: 2
页码: 155-156
摘要: 我们中华民族是很重视孝道、重视根源的族群。我离乡七十余载,虽然已入籍美国,旅居海外,但时时心系故乡。隔绝一甲子,首次回老家,沿途看到那落后景象,令人感慨。九龙江的西陂两岸天堑,交通仍旧船渡。嗣由我与政协副主席杨金文、林书记、乡长方超群、武装部政委陈东升等向县委书记王复兴汇报,拍板定案。随后政协副主席杨金文陪同县长孙孔强,前来湖林我宅“柏庐”造访,鼓励赴台湾、美国、新加坡、印尼等地,发动海外侨胞,捐资造桥。几经奔走努力,海外侨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众志终成城。1995年5月1日,一座跨越九龙江的水泥大桥终于顺利通车。今日眼看故乡交通方便,天堑变通途,人民财力与生活,均有大幅改善,至感天佑我宗。
关键词: 漳州 返乡 陈明光

内容

木有根,水有源。我们中华民族是很重视孝道、重视根源的族群。我离乡七十余载,虽然已入籍美国,旅居海外,但时时心系故乡。隔绝一甲子,首次回老家,沿途看到那落后景象,令人感慨。九龙江的西陂两岸天堑,交通仍旧船渡。1992年夏天湖林乡党委书记林清水来访,谈及已有建造铁索桥计划,只是短缺资金,我乃建议为长远之计,应建造水泥桥,方便来往车辆行驶,也才有效益,至于建桥资金方面,我可以尽绵力,帮助向海外乡亲筹募,玉成此事。嗣由我与政协副主席杨金文、林书记、乡长方超群、武装部政委陈东升等向县委书记王复兴汇报,拍板定案。随后政协副主席杨金文陪同县长孙孔强,前来湖林我宅“柏庐”造访,鼓励赴台湾、美国、新加坡、印尼等地,发动海外侨胞,捐资造桥。“众人抬柴火焰高”。几经奔走努力,海外侨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众志终成城。1995年5月1日,一座跨越九龙江的水泥大桥终于顺利通车。今日眼看故乡交通方便,天堑变通途,人民财力与生活,均有大幅改善,至感天佑我宗。
  海峡隔断心不离,首次返乡修父坟。眼看先父遗留的旧屋,仅剩残房,心中暗自淌血,决定重新改建,施工期间,隔海奔波,难计次数。1993年4月间再次返回湖林,舍惯乘的火车,改搭较为颠簸的汽车,途经西陂芝榔坂路段,眼看有一座坟墓在道路拓宽范围内久未迁移,引起儿时随父扫墓的记忆,看似眼熟,于心戚戚。经打听,竟然是我房开基“尚德堂”祖妣李氏墓茔,乃洽询工程单位,据称,曾经公告迁移,久等无人认领,亦曾通知李氏宗亲会,石沉大海。闻此,即办理认领,选择吉日迁葬竣事。
  另有一桩,是重修先祖父坟墓。坟茔位在我出生血迹地的“树德堂”附近,解放初期,被村长盖新房强行侵占,挖掘破坏。经向政府诉说,始由政协及乡委协调解决修复。至于先祖母灵骨,因二战时期,先父经营布店,结束营业,生活陷入贫困,灵骨只好挖土穴暂寄,经与大哥商量后,择地圆坟。
  90年代初期,乡村通道,都是羊肠土路,每遇春天雨季,确实泥泞难行,只好出资购置碎石修缮,其余如建学校、修宗庙、缮殿宇及续修《珍山旺国陈氏系谱》等等,凡公益设施,每役皆与,做人原则,就求心安。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陈明光
相关人物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