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南洋的闽南好汉——缅甸国王长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6127
颗粒名称: 来自南洋的闽南好汉——缅甸国王长孙
分类号: K825.2
页数: 3
页码: 104-106
摘要: 据鳌浦村吴水俊生前介绍,吴世忠的父亲吴忽,字允隆(1822一?),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三四都鳌浦人。父母早逝,全靠兄长一手抚养,不过,由于自小身患顽疾(皮肤病),难以治愈,遂想跳河一死了之。他的兄嫂无意中得知这个消息后,赶忙劝他说“小小年纪,日子久长长,千万不要做傻事。我与你阿兄想想办法,叫他拿些银两,让你到外地(厦门)去治看看?”于是,吴忽带着兄长交给他的十两银圆离开鳌浦。在厦门,吴忽碰巧遇到一艘正欲开往南洋的大番船,他干脆上船“过番”去了。吴忽在罗摩国生活多年,生下了吴世忠等四子。吴忽六十多岁病逝,赐葬罗摩国。此外,在厦门还修建了一座提督码头。
关键词: 漳州 吴世忠 闽南好汉

内容

据鳌浦村吴水俊(87岁,已故)生前介绍,吴世忠的父亲吴忽,字允隆(1822一?),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三四都鳌浦人。父母早逝,全靠兄长一手抚养,不过,由于自小身患顽疾(皮肤病),难以治愈,遂想跳河一死了之(免得拖累兄长一家)。他的兄嫂无意中得知这个消息后,赶忙劝他说“小小年纪,日子久长长,千万不要做傻事。我与你阿兄想想办法,叫他拿些银两,让你到外地(厦门)去治看看?”于是,吴忽带着兄长交给他的十两银圆离开鳌浦。在厦门,吴忽碰巧遇到一艘正欲开往南洋(旧指“番邦”,今东南亚一带)的大番船,他干脆上船“过番”去了。
  船行到半路(南海一带),狂风大作,雷雨交加,海上波涛汹涌,数艘船舶瞬间沉没,死伤不计其数。这时,若不将风帆收起,吴忽乘坐这艘船同样危在旦夕,正当船上人面面相觑、惶恐不安的时候,凭着过去在自家门口(九龙江北溪鳌浦渡口)练就的一身好水性,有着娴熟攀爬技艺的年轻小伙子吴忽,急忙口咬锋利小刀迅速攀上船上桅杆。突然,一道闪电差点击中吴忽,他只觉得身子一热,看了看没事(注:出乎意料的是,他久治不愈的皮肤病不知为何反而好了,可能是被闪电一击而愈的缘故吧),便赶紧将风帆割断,整艘船顿时转危为安,人人不由额手称庆,纷纷称赞吴忽的见义勇为精神和舍己为人的壮举。
  船尚未到罗摩国口岸,吴忽的事迹却早已像风一样传遍了整个罗摩国(Raman)(或称“室利差呾罗国”、“掸国”、“诃利鸡罗国”)。到处传颂他的感人事迹。罗摩国国王知道后,特意招他为驸马。吴忽在罗摩国生活多年,生下了吴世忠等四子。吴忽六十多岁病逝,赐葬罗摩国。
  不久,罗摩国公主(吴忽夫人)便向她父亲罗摩国国王请求随子回唐山(中原)。罗摩国国王见女儿去意已决,只好挥泪送别。回到福建后,她决定与早年先行回国的长子吴世忠住在一起,定居省府(福州)。后来,她病重不治而逝,吴世忠只好派人将她的棺椁从省城运回漳州东门外祖家鳌浦,葬在东坑社口井头山(“倒枝梅花”穴位)。今鳌浦村东坑社的一品夫人墓已被破坏,但墓碑尚存,字迹十分清晰,右边题有:提督衔都司衔记名总兵兼先外委都司衔男吴世忠、谦、贞、良,孙清杰、河、江、汉、灿、海、波等仝立石,中间题有“皇清诰封一品夫人谥慈惠何太夫人佳城”左边题有“光绪己卯仲春吉”,前面尚有两根石烛(顶上的小石狮已被偷走),分别题有“马鬃家高山爱梅花香不断,鳌头先占池分莲叶碧无痕”,受到严重破坏。
  原来,此前吴世忠早已回到唐山(中国),先是当游击(水师)缉捕海盗,巡守海防,后参与福建船政局轮船建造工作,而今已是游击、都司衔。据说,吴世忠凭着一身功夫,尤其通外文,晓洋务,善水性,懂技术而显得出类拔萃。1875年(光绪元年乙亥),他因多次参加缉捕、平定海贼,被朝廷封为江南水师提督(据说,皇帝还赐予他一面令旗及一把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
  1877年(光绪三年壬申),时任江南提督吴世忠回到祖籍地鳌浦谒祖。在鳌浦,他修建了坑底祖厅,公堀垒石坪及土地公庙,在水沟两边加固石板,同时,还修建鳌浦大庙的庙埕。此外,在厦门还修建了一座提督码头。主要是为吴大人(世忠)靠小船(以涂漆红为号)驶入开元大街备用的。1879年(光绪五年己卯)冬吴世忠卒,遗体从厦门运回漳州,赐葬于北门外鳌门横官路石烛山(号称“金椅子”穴位,今墓尚存芗城区石亭镇,但已受到严重破坏)。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吴世忠
相关人物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