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居籍揆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6112
颗粒名称: (一)居籍揆谈
分类号: K825.7
页数: 2
页码: 81-82
摘要: 嘉靖十三年,龙溪县辖15个都,当时沿属元朝制称,都以下统隶“社”,第九都统8个社,中有“普玄社”。海澄建县之初,设三坊五里,普玄社所在第九都分属海澄县第三坊第一里,普玄里或是第一里之别称。志文撰写时间应在谢彬卒后至王宗沐卒前,此时海澄建县已二十年以上,普玄已由“社”改“里”。今查,海澄镇无“普玄里”,但于豆巷行政村属下有一自然村称“普贤社”,林姓居多,未发现谢彬后代,谢彬及其祖先遗迹也无从考查。谢彬回乡后居所不明,为培养弟、子和修纂府志方便起见,应居府治所在地。谢彬卒后葬谢溪头塬,可反推其生前寓所当在漳州城区。
关键词: 漳州 谢彬 居籍揆谈

内容

志文云:谢彬“世居海澄普玄里”。据万历癸酉《漳州府志·卷十三·龙溪县舆地志》载:“隆庆元年(1567)析五都置海澄县,今治十都”。嘉靖十三年(1534),龙溪县辖15个都,当时沿属元朝制称,都以下统隶“社”,第九都统8个社,中有“普玄社”。海澄建县之初,设三坊五里,普玄社所在第九都分属海澄县第三坊第一里,普玄里或是第一里之别称。志文撰写时间应在谢彬卒(1587)后至王宗沐卒(1592)前,此时海澄建县已二十年以上,普玄已由“社”改“里”。今查,海澄镇无“普玄里”,但于豆巷行政村属下有一自然村称“普贤社”,林姓居多,未发现谢彬后代,谢彬及其祖先遗迹也无从考查。谢彬回乡后居所不明,为培养弟、子和修纂府志方便起见,应居府治所在地。谢彬卒后葬谢溪头塬,可反推其生前寓所当在漳州城区。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谢彬
相关人物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