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钩沉刍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6111
颗粒名称: 四、钩沉刍议
分类号: K825.7
页数: 4
页码: 81-84
摘要: 据万历癸酉《漳州府志·卷十三·龙溪县舆地志》载:“隆庆元年析五都置海澄县,今治十都”。嘉靖十三年,龙溪县辖15个都,当时沿属元朝制称,都以下统隶“社”,第九都统8个社,中有“普玄社”。海澄建县之初,设三坊五里,普玄社所在第九都分属海澄县第三坊第一里,普玄里或是第一里之别称。今查,海澄镇无“普玄里”,但于豆巷行政村属下有一自然村称“普贤社”,林姓居多,未发现谢彬后代,谢彬及其祖先遗迹也无从考查。谢彬回乡后居所不明,为培养弟、子和修纂府志方便起见,应居府治所在地。谢彬卒后葬谢溪头塬,可反推其生前寓所当在漳州城区。
关键词: 漳州 谢彬 钩沉刍议

内容

(一)居籍揆谈
  志文云:谢彬“世居海澄普玄里”。据万历癸酉《漳州府志·卷十三·龙溪县舆地志》载:“隆庆元年(1567)析五都置海澄县,今治十都”。嘉靖十三年(1534),龙溪县辖15个都,当时沿属元朝制称,都以下统隶“社”,第九都统8个社,中有“普玄社”。海澄建县之初,设三坊五里,普玄社所在第九都分属海澄县第三坊第一里,普玄里或是第一里之别称。志文撰写时间应在谢彬卒(1587)后至王宗沐卒(1592)前,此时海澄建县已二十年以上,普玄已由“社”改“里”。今查,海澄镇无“普玄里”,但于豆巷行政村属下有一自然村称“普贤社”,林姓居多,未发现谢彬后代,谢彬及其祖先遗迹也无从考查。谢彬回乡后居所不明,为培养弟、子和修纂府志方便起见,应居府治所在地。谢彬卒后葬谢溪头塬,可反推其生前寓所当在漳州城区。
  (二)遭罢时间推考
  谢彬于山东按察司副使任上被免职,具体时间史书无载,勉从侧面推算。志文称:“宰相子气焰熏灼,凭籍余威,犹能使人伏息折气,唯所指莫敢抗”。可从“余威”入手分析。“余威”表明严嵩父子势力即将灭亡,回光返照,以穷尽威权。据统计,上疏弹劾严嵩父子的官员先后有十九名,虽然悉数遭残酷报复,或杀或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终于使嘉靖帝逐渐觉察奸相的贪奢佞诈,严嵩相位几经黜陟,灼焰渐自式微,终至覆灭。嘉靖三十六年(1557)诛沈炼时严氏气焰仍盛;嘉靖四十年(1562)严嵩被罢官,严世藩谪戍雷州,大势已去。谢彬遭罢时间约在这两个节点之间,即1558年至1561年,谢彬年纪44至47岁,正值盛年。
  (三)未复出之谜
  嘉靖帝崩于1566年,穆宗继位,翌年改元隆庆。穆宗登基后立即诏告天下,赦免因言获罪官员,令复出视事。谢彬时年五十出头,罢官居家近十年,复出当在情理之中。为何始终未能复出,正、稗史料皆未涉,笔者臆测为:一是谢彬不是因言获罪,不在诏例。二是无知己重臣举荐。三是谢彬复仕之心已死。对官场的污浊已深恶痛绝,且已习惯了恬淡的退休生活,甚至还彻悟其祖、父潜修不仕的微妙。以致这种思想深刻地影响五个儿子,尤其是王宗沐看好的青云隽才应南、应科、应试,也可能因此放弃科举登仕志向。谢彬重视教育后代,儿子材质不俗,而竟史口无闻,令人费解,如有众因,此可其一。
  (四)下葬时间之疑
  志文载,谢彬卒于万历十五年(1587)丁亥,葬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卒、葬时间相隔11年之久,实属罕见。《明史》志第三十六·礼十四(凶礼三)称:“品官丧礼,……既成服,朝夕奠,百日而卒哭。乃择地,三月而葬。”择地用时未明确,墓园建设如果规模较大,用三个月时间建成需相当高效率。但无论如何,即使择地时间适当延长,明制规定的“三月而葬”不能违反。实际上,从卒到葬用时一年可以办妥丧事,历代墓志文记载极为常见。细观志文,“万历廿六年十二月初八”分两行书刻,分明是撰文时下葬时间未定,留白待填。而后来确定的下葬时间字数多于留白,只得分两行安排了。此十字字体风格与通篇书法有明显差异。据漳州民间习俗,丧属均盼逝者早日入土为安,何故情况异常呢?估计有四种可能:1、书写、镌刻之误,将“万历十六年误为万历廿六年”,但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的概率很小。2、谢彬亲属提出某种请求申报待批,时间拖延。3、谢家发生大的变故。4、墓园建设因经费不足或其他原因工程受阻,工期延长。
  (五)墓园选址之虑
  谢彬墓园选在谢溪头地域,而非世居地海澄,可能缘由有二:一是此地景色秀丽,风水颇佳。有堪舆说,此案背山面水,依托厚实,明堂敞秀,脉适砂匀。而且,眼前有千古流淌的九龙江西溪日夜相伴,正合墓主“吾溪”胸臆。二是便于祭扫、管护。墓园在府邑以西十八华里,如果谢彬回乡仍寓居海澄,此举实属舍近求远,将带来殡祭诸多不便。所以,谢彬在世时举家迁住府治城区可能性很大,最晚纂修府志时已然。而且,谢溪头是府城近郊谢姓聚居地,或许与墓主有宗亲关系,可委托其代为看护,以防盗掘、损毁。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谢彬
相关人物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