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进士谢彬墓志铭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6103
颗粒名称: 明进士谢彬墓志铭初考
分类号: K877.45
页数: 15
页码: 74-88
摘要: 谢彬墓志铭,青石材质,圆顶,高92厘米,宽46厘米,厚3厘米。篆额“宪伯谢公圹志”6字。志文(指墓志铭文字、内容,下同。全文附后)26行,满行60字,计1420字,其中损难辨34字。撰文王宗沐,书丹、镌刻者姓名未署。字径1厘米,无界格,楷书。笔法严谨,点画形质俱佳,结体纵敛有致,风格清劲古朴,颇具王羲之小楷神韵,合为当时书坛高手之作。行文风藻朴茂,陈引翔实,理达情笃,尤以述中夹议和铭辞精警见特,迥别于敷衍吊祀、滥情溢美之流俗。市、区文史有关部门曾对其拍摄、摹拓。梁请谢为王脱罪,谢严辞拒绝,派兵搜捕王景阳,并依法处决。
关键词: 漳州 谢彬 墓志铭

内容

一、志石型迹
  谢彬墓志铭,青石材质,圆顶,高92厘米,宽46厘米,厚3厘米。篆额“宪伯谢公圹志”6字。志文(指墓志铭文字、内容,下同。全文附后)26行,满行60字,计1420字,其中损难辨34字。撰文王宗沐,书丹、镌刻者姓名未署。字径1厘米,无界格,楷书。笔法严谨,点画形质俱佳,结体纵敛有致,风格清劲古朴,颇具王羲之小楷神韵,合为当时书坛高手之作。行文风藻朴茂,陈引翔实,理达情笃,尤以述中夹议和铭辞精警见特,迥别于敷衍吊祀、滥情溢美之流俗。
  志石自1966年初冬墓毁后面世,先搁放于谢溪头大队(今芗城区芝山镇谢溪头村)一小队队间,后弃于谢溪庵北侧稻田,充作水沟桥板。1994年,有识之士将其洗净收藏于村部至今。市、区文史有关部门曾对其拍摄、摹拓。
  笔者愚见,涉及谢彬生平的史料,迄今以此志为最详。《明史》无其传,仅卷九十七艺文志载:“谢彬,《南京户部志》二十卷”。方志有其传,首见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即谢彬殁后26年)癸丑版《漳州府志》下卷,全文220字,内容不出墓志,部分用语甚至相同,疑出自志文底稿。之后历代府、县志相关内容均无大增损。由此可见,此志对于研究谢彬史迹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撰文者王宗沐(1524-1592),字新甫,号敬所,浙江临海人,《明史》有传。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二甲第四十三名,与谢彬同科同甲,授刑部主事,累官至刑部左侍郎,正三品。善史作,修有《宋元资治通鉴》、《十八史略》、《台州府志》等,撰有《敬所文集》。三个儿子与侄儿皆进士,宗沐并二子士琦、三子士昌先后任巡抚,可谓“一门两代五进士、三巡抚”,隆极一时。尤须提及,第三子王士昌,万历十六年(1588年,即谢彬卒后一年)任龙溪知县,可亲闻谢彬口碑,且告知其父。志文第三行“余……乡,闻公行谊尤悉”,笔者存疑,或许王宗沐曾造访龙溪,但因恰巧此处数字破泐,无从推考为憾。志文字里行间透露作者对谢彬的敬重和深悉,而且不失之偏颇。
  二、谢彬材品
  谢彬,字文华,号吾溪,龙溪县人,世居海澄普玄里。生于正德九年甲戌(1514)十二月十一日,卒于万历十五年丁亥(1587年,因志文字泐日期不明)。嘉靖十六年(1537)丁酉府学荐送,乡试中举。嘉靖二十三年(1544)甲辰秦鸣雷榜进士,列二甲第一十四名。历任南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差管扬州钞关、户部员外郎、郎中、广州知府、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官至中宪大夫,正四品。因拒受严嵩党羽请托,坚决捕杀作恶犯科的世家大族王景阳,忤怒权奸,屈遭罢免,退休还乡。时年仅四十多岁。居家赋闲二十几年,七十四岁病故。谢彬幼年天资聪颖,学成博文善治,良材异品,尤格高行洁,狷介刚毅,循法兢业,雅闻朝野,特立独行于君昏相奸、趋附媕娿的叔季之世,实属难能可贵。
  (一)铮铮循吏①,持法凛然
  谢彬忠于职守,循法治政,视之重于自身性命仕途。出任广州知府,夙兴夜寐,依法治狱,一月之内办毕如山积案,并平反昭雪多年冤案。在押巨寇佛狼机之弟聚众驱车,借寄粥食予其兄之名公然挑衅,全城人心惶惶。谢彬从容应对,以正镇邪,化险为夷。晋升山东按察使司副使,握一省刑狱、监察重器,辖冀鲁豫皖四省交汇的曹县、濮阳地域,直面盗贼盘纠、官匪勾结的严峻情势,智勇兼备,悬赏缉获三巨盗,迅致一方平安。大族豪强王景阳仗势犯法,作恶多端,慑于谢彬执法铁腕,重金行贿东平县籍的朝廷命官梁内翰,并藏匿于梁邸。梁内翰系奸相严嵩之子严世藩的莫逆之交。梁请谢为王脱罪,谢严辞拒绝,派兵搜捕王景阳,并依法处决。该案足见谢彬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严惩邪恶,展示了出类拔萃的治才和政绩。然而,却忤怒严嵩党羽,埋下遭谤被罢的祸根。惩治妖巫未报则是构陷者售奸之柄。谢彬发现有妖巫设骗,凭朱笔画符,人身可以进入石头里,就当场戳穿其伎俩,并将妖巫交司法部门处置。也许谢彬认为,此案并非重大,依权循序办理即可,未曾上报部院。梁内翰、严世蕃串通朝廷指派到山东的巡察特使(即“直指”),沆瀣一气,以擅自办案不报罗织罪名。尽管借口勉强,逻辑荒谬,近乎“莫须有”,却使铮铮铁骨的忠良蒙冤,中晚明政坛冉冉升起的明星突然殒落。
  综上所述,谢彬一身正气,是不可多得的循吏好官。《明史》人物志无其传,可能因其官阶所限,而未入循吏之列则由于特别规定所致。《明史》列传一百六十九《循吏》称:“《汉史》丞相黄霸、《唐史》节度使韦丹皆入循吏传中。今自守令超擢至公卿有勋德者,事皆别见,故采其终于庶僚,政绩可纪者作《循吏传》。”谢彬勋德卓著,却因规制之限而挂空,显失公平也。故为其彰扬实属必要,于今加强依法治国、严惩腐败、廉洁从政可供借鉴,不无裨益。
  (二)三长良史②,思捷著丰
  志文称,谢彬“颖异不群,早以奇童闻。自弱冠游庠校,辄以文学超逸时辈”,“尚书韩公属修部志,七(《明史》为二十——笔者注)阅月书成,事核读瞻览者叹为史才”。《南京户部志》二十卷,仅用七月余即修成,且令专精史翰者赞叹。可见谢彬治史之能、文思之捷,办事之功。
  志文云:漳州知府罗青霄③“以郡志聘公,公辞不获,闭馆逾年而志成。”万历癸酉版《漳州府志》罗青霄、谢彬各有序,序言扼要、传神地叙述罗聘谢、谢力为的情形,摘要如下。罗写道:“公(指谢彬——笔者注)在户署时尝修部志,守广州时尝修府册事宜,三长悉备。而以梓桑之邦,则闻见习熟,而品藻素定,文兼述作,而义存劝戒。其慎、其公、其明,宜不负斯举也。”可见罗对谢人品史才钦赏有嘉,推崇备至,以其为总裁修志之不二人选。谢序称:罗知府“忽一日,召郡士大夫宴于揽胜亭,酒半言曰:‘漳缺志久矣,诸大夫皆土产,能知地方事为稔。己尝命儒官王君豸汇为草,尚有待于修,诸大夫因图之’。”“因举觞属彬曰:‘君于诸大夫为见事多,幸为我成之。’”“予始受侯命……张局置员,百执事各司其物。侯则欲综核名实,不徒事虚文。谓众之杂,不如一之专也。故有丛百役于一身,而莫敢告瘁。……始事于壬申之春,迄癸酉夏,凡四易稿始克就。”罗知府聘谢彬总纂修志事,量才而用,一人专之,原延请两名协纂者仅作“订正”。此志成帙后共三十三卷,编撰一改前规,始为府、县分志。时府辖十县,即龙溪、漳浦、长泰、南靖、漳平、平和、诏安、海澄、宁洋、龙岩,域广涵富,搜考编纂之事不胜繁浩。谢彬不顾年近花甲,奋力担纲,不辞劳瘁,自隆庆六年(1572)壬申春季起,至万历元年(1573)癸酉夏季,用时一年又三个月完成。万历癸丑《漳州府志·谢彬传》道:谢彬于主裁府志中“所陈议因革,后多举行者。”何谓“所陈议因革”?因势利导,开创性地将府、县分志,当属其一。
  谢彬精通文史,得之不唯天资聪敏,尤取决于少苦读,壮力修,老仍好学,述而能作。志文称,所撰著如《爱吾堂摘稿》、《续稿》、《书尺稿》,编集如《文章会选》、《六大家文萃》、《乐府广集》等。另据百家企业文化网《龙海县唐至清县籍人著作目录》载:“谢彬,《爱吾堂摘稿》、《宦游稿》、《归田稿》。”万历癸丑版《漳州府志·谢彬传》称:“著有《爱吾堂摘稿》藏于家。”上述书作未见行世,可能是作者志趣、性格所致,如志文所述,谢彬归乡后“杜门养重,不通私行”,由此进一步可以理解,为何至今谢彬与同僚同乡酬应的诗文一篇也未发现,虽憾而不讶,正好印证了志文铭词中“不究以行,著述琳琅”的真实、准确。
  另外,《漳州府志》万历癸酉版和万历癸丑版分别收有谢彬撰《重修龙溪县学记》、《巡海道周公生祠记》,均为公干之文,当作别论。
  (三)格高行特,不事权贵
  嘉靖朝是大明王朝由盛变衰的转折期,世宗皇帝非嗣继,登基后怀两私而负天下:一是将生父谥帝并附入太庙,违礼悖常,且酷刑反对的众官,宠信重用投机附和之徒,谄媚权贵之风渐兴;二是笃信道教,一心求长生不老,在位四十五年,只坐朝十七年便不理朝政,放任奸相严嵩父子把持政纲,陷害忠良,穷奢极欲,民生凋敝。正如志文所述:“冢宰操进退缙弁之权,钻穴扣阍,孰耻未同。”官场趋附贿赂,争先恐后,拉朋结党,一派污浊。而谢彬却“超然尘壒之外,皭然不滓”,“世事干谒,独公守正”。礼部尚书万镗是严嵩手下干将,位高权重,严嵩对他也要礼让三分。万闻谢彬雅名,欲招入门下,四次邀请见面。这对阿谀钻营之徒是绝佳进身机会,而谢彬竟坚拒不往。志文称“万虽貌重公,而中实衔之”,谢彬似已洞察其奸,不与之同流合污,而置抵忤之虞不顾。足见谢彬操节之高洁,襟抱之磊落。严嵩党羽构陷罢免谢彬而未再加害,究其原因,主要是谢彬对其不构成直接危害,暂无后顾之忧;另外,对身正名雅之能臣过分残酷,恐遭世人谴责。因此,志文中就有梁内翰借狂病归乡,将自己双手十指啃掉之趣事。故谢彬以正忤权贵而仕终,也以正慑权奸而保身。
  (四)孝亲育弟,爱乡德邻
  自古硕儒明礼重孝,敬亲友弟。谢彬中举后,丁父忧三年,前后影响两期会试,登仕时奉母履职。居父丧哀毁骨立,晚侍母菽水承欢,朝夕唯谨。三个弟弟幼弱,则分俸与共,负担日用,抚育训诲至成年。总纂府志,倡议因革,开坛讲学,播推教化,为家乡福祉奉献心力。待人接物谦和朴实,具贤士风而无贵岸容。
  三、墓园概况
  谢彬墓园位于九龙江西溪谢溪头段东岸,谢溪头村村部南偏西约600米,谢氏祠堂南约200米。倚山临水,坐东面西。墓园面积约3亩,现遍植香蕉。冢位三合土圹穴,墓手清晰可见,穴顶与墓园入口高差近6米。冢穴西偏北约30米处土埋一石龟,长约160厘米,宽约140厘米,厚度不明。龟头朝西,已残损。龟尾凿一石槽,长约110厘米,宽约20厘米,深约5厘米。此为墓园遗存唯一石件。石龟应是龟趺④,龟尾石槽用于树置神道碑⑤。据调查,碑失何时不明。墓园入口原有四柱三门石牌坊一座,当为棂星门⑥,拆于冢毁时或更早,说法不一。
  墓园年久失护,当地九旬老人也未曾见墓主后人祭扫,加之风雨侵蚀,虫兽钻窜,农樵牧袭扰,诸客观因素尚且无法避免其日渐圮隳,更何况违背天理人伦、有组织的人为破坏。令人痛心疾首、永久遗憾的是,这处历经三百多年的忠臣良史的安息地,难逃“文革”浩劫,尽毁于红卫兵破“四旧”狂潮。一九六六年初冬的一天,当地红卫兵造反派近百名,手持锄、镐、锤、钎,高呼口号,狂掘乱砸,冢破棺裂,骸散荒野,穴藏唯志石幸存。
  四、钩沉刍议
  (一)居籍揆谈
  志文云:谢彬“世居海澄普玄里”。据万历癸酉《漳州府志·卷十三·龙溪县舆地志》载:“隆庆元年(1567)析五都置海澄县,今治十都”。嘉靖十三年(1534),龙溪县辖15个都,当时沿属元朝制称,都以下统隶“社”,第九都统8个社,中有“普玄社”。海澄建县之初,设三坊五里,普玄社所在第九都分属海澄县第三坊第一里,普玄里或是第一里之别称。志文撰写时间应在谢彬卒(1587)后至王宗沐卒(1592)前,此时海澄建县已二十年以上,普玄已由“社”改“里”。今查,海澄镇无“普玄里”,但于豆巷行政村属下有一自然村称“普贤社”,林姓居多,未发现谢彬后代,谢彬及其祖先遗迹也无从考查。谢彬回乡后居所不明,为培养弟、子和修纂府志方便起见,应居府治所在地。谢彬卒后葬谢溪头塬,可反推其生前寓所当在漳州城区。
  (二)遭罢时间推考
  谢彬于山东按察司副使任上被免职,具体时间史书无载,勉从侧面推算。志文称:“宰相子气焰熏灼,凭籍余威,犹能使人伏息折气,唯所指莫敢抗”。可从“余威”入手分析。“余威”表明严嵩父子势力即将灭亡,回光返照,以穷尽威权。据统计,上疏弹劾严嵩父子的官员先后有十九名,虽然悉数遭残酷报复,或杀或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终于使嘉靖帝逐渐觉察奸相的贪奢佞诈,严嵩相位几经黜陟,灼焰渐自式微,终至覆灭。嘉靖三十六年(1557)诛沈炼时严氏气焰仍盛;嘉靖四十年(1562)严嵩被罢官,严世藩谪戍雷州,大势已去。谢彬遭罢时间约在这两个节点之间,即1558年至1561年,谢彬年纪44至47岁,正值盛年。
  (三)未复出之谜
  嘉靖帝崩于1566年,穆宗继位,翌年改元隆庆。穆宗登基后立即诏告天下,赦免因言获罪官员,令复出视事。谢彬时年五十出头,罢官居家近十年,复出当在情理之中。为何始终未能复出,正、稗史料皆未涉,笔者臆测为:一是谢彬不是因言获罪,不在诏例。二是无知己重臣举荐。三是谢彬复仕之心已死。对官场的污浊已深恶痛绝,且已习惯了恬淡的退休生活,甚至还彻悟其祖、父潜修不仕的微妙。以致这种思想深刻地影响五个儿子,尤其是王宗沐看好的青云隽才应南、应科、应试,也可能因此放弃科举登仕志向。谢彬重视教育后代,儿子材质不俗,而竟史口无闻,令人费解,如有众因,此可其一。
  (四)下葬时间之疑
  志文载,谢彬卒于万历十五年(1587)丁亥,葬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卒、葬时间相隔11年之久,实属罕见。《明史》志第三十六·礼十四(凶礼三)称:“品官丧礼,……既成服,朝夕奠,百日而卒哭。乃择地,三月而葬。”择地用时未明确,墓园建设如果规模较大,用三个月时间建成需相当高效率。但无论如何,即使择地时间适当延长,明制规定的“三月而葬”不能违反。实际上,从卒到葬用时一年可以办妥丧事,历代墓志文记载极为常见。细观志文,“万历廿六年十二月初八”分两行书刻,分明是撰文时下葬时间未定,留白待填。而后来确定的下葬时间字数多于留白,只得分两行安排了。此十字字体风格与通篇书法有明显差异。据漳州民间习俗,丧属均盼逝者早日入土为安,何故情况异常呢?估计有四种可能:1、书写、镌刻之误,将“万历十六年误为万历廿六年”,但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的概率很小。2、谢彬亲属提出某种请求申报待批,时间拖延。3、谢家发生大的变故。4、墓园建设因经费不足或其他原因工程受阻,工期延长。
  (五)墓园选址之虑
  谢彬墓园选在谢溪头地域,而非世居地海澄,可能缘由有二:一是此地景色秀丽,风水颇佳。有堪舆说,此案背山面水,依托厚实,明堂敞秀,脉适砂匀。而且,眼前有千古流淌的九龙江西溪日夜相伴,正合墓主“吾溪”胸臆。二是便于祭扫、管护。墓园在府邑以西十八华里,如果谢彬回乡仍寓居海澄,此举实属舍近求远,将带来殡祭诸多不便。所以,谢彬在世时举家迁住府治城区可能性很大,最晚纂修府志时已然。而且,谢溪头是府城近郊谢姓聚居地,或许与墓主有宗亲关系,可委托其代为看护,以防盗掘、损毁。
  注释:
  ①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
  ②三长: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写历史必须有三长,即才、学、识。良史:优秀的史官,记事信而有征者。《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赞曰:“然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③罗青霄:四川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进士,隆庆四年(1570)知漳州,官居中宪大夫,正四品。
  ④龟趺:刻作龟型的碑座,又称赑屃。
  ⑤神道碑:立在墓道上的碑。神道碑一般只标署墓主官爵名号,有的也记载生平事迹。
  ⑥棂星门:汉高祖命祀灵星,灵星即天田星。凡祭天,先祀灵星。至宋仁宗天圣六年,筑郊台外垣,置灵星门。其移用于孔庙,始于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记,本以尊天者尊孔。后人以汉祀灵星祈谷,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如窗棂,遂改灵为棂。棂星门始入孔庙,衍至文臣茔地,喻之文翰荣昌,人才辈出。
  明故山东按察司副使吾溪谢公墓志铭
  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吾溪谢公以万历丁亥岁(下缺13字)万历廿六年十二月初八日葬于谢溪头原。厥子应南、应科、应试等椷侍御黄公所为状,走/使者数千里来乞铭。念余与公同举春官,雅知公耳,余(下缺八字)公乡,闻公行谊尤悉。余之为铭,固非无徵,则曷能辞。按公讳彬,字文华,吾溪其别/号也。先世居海澄普玄里,有世德。大父淳笃公,讳崇显,父敏斋公讳正雄,俱潜修不仕。母林氏生公。公生颖异不群,蚤以奇童闻。自弱冠游庠校,辄以文学超/轶时辈。嘉靖丁酉举于乡。越二年,丁敏斋公忧。甲辰举进士,授南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奉母□仕。会扬州钞关差缺,以公往。弥月而/九庙覃恩,敏斋公得赠如公官,母封太安人。时入士未两月,遽拜恩封,世称奇觏。于先,是钞关□闭,商贾不通。公至则亲诣沿河,分钞船与空船,为东西岸雁行/以进。复下令商户,输钞无责,成锭自兑,以防铺户之奸侵。其较量丈尺,壹从宽平。诸商欢声载道,输课日趾相错,钞税增旧额逾五千余金。尚书夏公著上考/,事竣得代还部,稍迁员外郎,寻迁郎中。号称无事尚书韩公,属修部志,七阅月而书成。事核,读瞻览者叹为史才。时尚书礼部万公镗,方贵重,冢宰虚席。闻/公名雅,欲招致。公辞谢再四,竟不一往诣。万虽貌重公,而中实衔之亡。何入为太宰,众方拟公学宪,乃竟以旧憾,堇堇迁广州守。广州,东粤都会,案牍山积。公/莅事不阅月,庭圄寂然。有冤狱累年不决,公立为昭雪报可。巨寇佛狼机在系中,其弟拥众驾言,欲致饘橐,一郡惶怖。公佯示不疑,召至
  庭,令出所致,彼此不/交一言而去。论者谓,此时徵君镇定,则事且不测,其为地方患不细。公声实茂著,上下颂信,秩满特加/恩赠父母如例,母赠太恭人,遂晋副山东臬部,辖曹濮。当四省之衝,盗宄盘纠,其巨者如祝如金□□李□□苦,齐鲁间横肆,莫敢谁何。公至,设法悬赏,三巨寇/后先就缚,东土晏然。地方有妖巫,用朱书符能入石。齐民煽惑,公立碎之,且置其人于理。太姓王景阳,□慝干纪,公论捕如法。时东平梁内翰者,于分宜胄子/为莫逆,挟势凌铄,无所不可。王景阳行千金于梁所求脱,公执不许。景阳逃匿梁所,公发卒捕杀之,梁固憾公。会直指叚公以前治妖巫事,不报嗛君。而梁/与直指有夙好,遂乘机构□,竟借事论列。而分宜子亦入不根之谤,遂报罢。而公归矣。其后叚归病狂,两手指至自啮尽,以宛人谓其诬正人,以媚势之报。公/归,杜门养重,不通私□。然郡邑有大宪令,心造诣焉。忠州罗公青宵以郡志聘公,公辞不获,闭馆逾年而志成。盖居官修部志,居乡修郡志,俱士林不列之/业也。晚年嗜学,雄心壮志,繙书不倦,所撰著如:《爱吾堂摘稿》、《续稿》、《书尺稿》,所编集如:《文章会选》、《六大家文粹》、《乐府广集》等书。构精舍日课诸子,肄业其中。暇则与诸弟论/文赋诗,命觞浮白。兴至则葛衣野服,登高洒翰。所与布衣交,不见其有贵岸容。盖庶几超然尘壒之外,皭然不滓者也。奈何一疾忽婴,竟不起,呜呼惜哉!公平/生讲学,不立门户,而惇伦率物,以身为程。始居敏斋公丧,哀毁骨立,晚奉太恭人,菽水承欢,朝夕惟谨。三弟俱幼弱,抚育训诲,务俾成立,自服□常奉,以□日/用居室之资。必以与诸弟共,己无私焉。殆所谓不言而躬行者耶。其尤难者,冢宰操进退缙弁之权,钻穴扣阍,公耻未同。宰相子势焰熏灼,媚奥入幕之徒,凭/藉馀威,犹能使人伏息折气,惟所指使莫敢抗。公以正禔身,以法佐人主,故尊贵耻干,权势可忤。卒之名重而谤亦起,官随以败。以此始,以此终,此则仕途之/尤难者也。公生正德甲戌十二月十一日,享年七十有四。配方氏,封恭人,以己酉岁卒。子五:州南(似为“应南”之笔误笔者)、应东、应科、应试、应祯,而应南、应科、应试皆青云隽才,能光大/厥考之志者。沐夙钦公谊,兹幸附公于不朽,故不辞而为之论著大都,遂系之铭,曰:世事干谒,公独守正。世尚媕阿,公法是兢。守正持法,始终若性。于名则/起,于官则病。不究于行,著述琳瑯。以遗厥后,豹跃龙酿(似“骧”之误——笔者)。有郁者冈,松柏苍苍。千千百年,谢公之藏。我铭于阡,以识不忘。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刑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前奉/勅总督淮漕、提江广学校阅视三边,临海王宗沐撰文

附注

注释: ①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 ②三长: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写历史必须有三长,即才、学、识。良史:优秀的史官,记事信而有征者。《汉书》卷六十二《司马迁传》赞曰:“然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③罗青霄:四川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进士,隆庆四年(1570)知漳州,官居中宪大夫,正四品。 ④龟趺:刻作龟型的碑座,又称赑屃。 ⑤神道碑:立在墓道上的碑。神道碑一般只标署墓主官爵名号,有的也记载生平事迹。 ⑥棂星门:汉高祖命祀灵星,灵星即天田星。凡祭天,先祀灵星。至宋仁宗天圣六年,筑郊台外垣,置灵星门。其移用于孔庙,始于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记,本以尊天者尊孔。后人以汉祀灵星祈谷,与孔庙无涉,又见门形如窗棂,遂改灵为棂。棂星门始入孔庙,衍至文臣茔地,喻之文翰荣昌,人才辈出。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天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