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鼓舞抗战的文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6087
颗粒名称: 撰写鼓舞抗战的文章
分类号: K825.6
页数: 3
页码: 26-28
摘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远在大洋彼岸的林语堂8月29日就发表了《日本征服不了中国》。那时,美国《纽约时报》大楼的屋顶上用霓虹灯显示屏滚动播报来自中国的事态最新进展。林语堂牵肠挂肚,忧心如焚,每天带点简单的食物,从早到晚坐在时代广场的台阶上满脸焦虑地等待最新的电讯,他的心和祖国紧紧连在一起。他是美国当红的作家,说的话有份量,有名人效应。中国驻美大使王正廷在华盛顿召开记者会,就是请林语堂去讲述中国抗日的坚定立场。
关键词: 漳州 抗日战争 林语堂

内容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远在大洋彼岸的林语堂8月29日就发表了《日本征服不了中国》。那时,美国《纽约时报》大楼的屋顶上用霓虹灯显示屏滚动播报来自中国的事态最新进展。林语堂牵肠挂肚,忧心如焚,每天带点简单的食物,从早到晚坐在时代广场的台阶上满脸焦虑地等待最新的电讯,他的心和祖国紧紧连在一起。林语堂奋笔疾书,写成这篇极有份量的文章,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分析中国抗战形势,断言日本征服不了中国,胜利一定属于中国,先发表在极具影响力的刊物《时代周刊》上,后来又寄回国内发表。为了更好地争取美国的支持,他多次写文章批评美国所谓的“国际友谊”和“中立”态度,刊在《纽约时报》、《美亚》、《新共和周刊》等发行量大、影响面广的报刊上。他是美国当红的作家,说的话有份量,有名人效应。中国驻美大使王正廷在华盛顿召开记者会,就是请林语堂去讲述中国抗日的坚定立场。
  这时,他那部轰动美国和世界文坛的著作《吾国与吾民》(也译为《中国人》)再版,林语堂特地夜以继日地赶写了80多页,题为《中日战争之我见》,作为这部书的第十章,气势磅礴,语调铿锵,再次表明了中国必胜的坚定信念:“这样一个四万万人团结一致的国家,具有如此高昂的士气……绝不会被一个外来势力所征服。……最后是我对最终胜利的预见——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独立和进步的民主国家。”
  欧洲战争爆发后,林语堂又发表了《真正的威胁不是炸弹,是概念》一文,指出法西斯再凶狠,战争再暴虐,也不能毁灭人类的文明。他在世界笔会上发表题为《希特勒和魏忠贤》的演讲,说:“当今有德国人以希特勒喻耶稣,就像中国有一位儒者提议擅政独裁的魏忠贤和孔子应当有同样的地位。惟有这么歌功颂德,才能保住差事,而反对他的官吏给残杀了。但是魏忠贤虽是声势显赫,却免不了人民的暗诽,其情形与今日之德国如同一辙。魏忠贤后来迫得只好自杀。自杀乃是独裁暴君的惟一出路。”一语成谶,5年之后,战争狂人希特勒果然饮弹自杀了。
  林语堂在美国,发表文章和讲话批评美国政府对中国支持不力,努力争取美国人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这是文化名人才能做到的。林语堂的老朋友徐訏就曾回忆说:当时日本舆论界觉得他们以没有一个林语堂这样的作家可以在世界上争取同情为憾事。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林语堂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