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6085
颗粒名称: 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
分类号: K265
页数: 3
页码: 23-25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漳州城偏处内地,周边厦门、广东潮汕皆沦陷,大批无助难民颠沛流离,他们大批向漳州涌入。当时漳州城上空日本飞机经常轰炸,城区的居民也纷纷向北郊华安、或向南靖、龙岩方向迁徙,漳州城有的涌入、有的涌出,形成难民潮。1937年,卢沟桥“七·七”的枪炮声响,全面抗战开始,9月3日,三艘日舰侵入九龙江口海域,炮轰厦门曾厝垵海军飞机场、胡里山炮台。8月26日起对漳州市区狂轰滥炸,炸死炸伤平民百姓四百余人,包括小学生。1935年4月1日厦门市政府成立,全市人口包括鼓浪屿、禾山共计25万6千多人。沦陷时期人民不堪日寇统治压迫,纷纷逃往内地。物价飞涨使大量难民深受其害。难民们窘迫的生活,还受病魔的折磨熬煎。
关键词: 漳州 抗战时期 难民

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漳州城偏处内地,周边厦门、广东潮汕皆沦陷,大批无助难民颠沛流离,他们大批向漳州涌入。当时漳州城上空日本飞机经常轰炸,城区的居民也纷纷向北郊华安、或向南靖、龙岩方向迁徙,漳州城有的涌入、有的涌出,形成难民潮。
  1937年,卢沟桥“七·七”的枪炮声响,全面抗战开始,9月3日,三艘日舰侵入九龙江口海域,炮轰厦门曾厝垵海军飞机场、胡里山炮台。8月26日起对漳州市区狂轰滥炸,炸死炸伤平民百姓四百余人,包括小学生。次年5月11日厦门沦陷,1939年潮汕沦陷,引发闽南、潮汕的难民潮。
  “偌大的中国,安放不下一只安静的书桌”。就如“西南联大”辗转大西南一样,厦大集美流寓龙汀,漳州的中学也走上流浪的路程。1939年,漳州各公私立学校奉命进行迁徙,搬进华崶寻源中学401位师生打起背包,搬起部分教具,依依惜别芗城。因为沿海一带公路全遭破坏,路基挖成濠沟,桥梁炸毁,汽车无路可走,最好的运输工具只有人力车、牛马车,走走停停,年轻的学子们哪受过这般苦楚。他们走到浦林,籍北溪水路。行舟到天宫大濑,再靠人力拉纤上滩漈,方可到新圩。到了新圩,又翻过30里的山区小路,才到距华崶3里的草坂村,借农民的祠堂、古庙,做为战时的学校。山区恶劣的生活环境,对同学老师们是严峻的考验,更何况历来自耕自给的小县城小农村一下子来了那么多张口,粮食、盐巴、蔬菜都成了问题。
  撤到山区的,还有龙中(省立龙溪中学),在郊区诗浦、长泰岩溪、华安丰山、漳平永福之间搬迁;龙师搬岩溪,进德中学迁往平和县小溪镇再转华安,崇正中学迁往长泰县坂里村。就是靠沿海的县城,学校也迁往山区、农村,如日机轰炸云霄后,县城学校也奉令迁往西林村上学,到1940年才迁回县城。
  厦门也有学校迁到漳州上课,如厦门双十中学就迁到平和琯溪。
  厦门沦陷后,中共厦门市委带领战地服务团约100人到漳州。到漳州的还有厦门儿童救亡剧团的孩子们。
  漳州的很多平民百姓也踏上逃难之路,携家带口,带着微薄的积蓄,往山区或偏僻的农村,投亲靠友,以保全生命。最后,钱花光了,路费没有了,有的把闺女嫁给当地人,有的把孩子卖给人家。“躲日本飞机”打乱了百姓的生活轨道,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甚至有人魂断异乡。
  1935年4月1日厦门市政府成立,全市人口包括鼓浪屿、禾山共计25万6千多人。沦陷时期人民不堪日寇统治压迫,纷纷逃往内地。据日伪厦门市警察厅1941年统计,全市人口(不含鼓浪屿)近6万户,12万人。1944年,全市人口(含鼓浪屿)降至8万8千多人,逃亡人数约占三分之一。厦门地区有大量的漳泉人,那么,逃往漳州或通过漳州逃往他乡的,有4—5万人。
  1939年6月,潮汕地区沦入日寇之手,首批难民就有好几千人涌入诏安、云霄境内,然后分散到其它县、市,以后又陆续有许多人逃往漳州市区。这些人有很大部分滞留在本地。
  漳州“历来缺粮、夙仰潮惠”,更有暹罗米、仰光米以及台湾米进口,抗战以来,海路阻断,生产破坏,民生凋敝,军粮骤增,粮荒更严重。省政府设立祸闽的“公沽局”“计口授粮”,市镇居民每人每日供给12两(每斤16两),由县粮管会根据户册发给购米证购米尚难以保证。奉令迁校的师生们还可公价购买粮食,那些背井离乡的难民们又能怎样呢?何况“零售商只许从公沽局批发粮食零售,不得私自向农民购买”、“规定粮食为非自由商品,禁止私人买卖”。
  物价飞涨使大量难民深受其害。1937年粮价每市担(约164市斤)为法币5—5.5元,到1943年每百斤大米640元,比抗战前高出120多倍。
  难民们窘迫的生活,还受病魔的折磨熬煎。缺医少药,碰上瘟疫流行,天花霍乱鼠疫,那就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凡难民聚居处多见死尸”。1942年夏天,汕头沦陷后逃到平和的难民染上霍乱,死者无数。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侨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