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歌曲选追忆抗战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6080
颗粒名称: 一本歌曲选追忆抗战时
其他题名: 漳州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拾遗
分类号: J649
页数: 6
页码: 11-16
摘要: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发生,抗日的烽火在全国展开以后,中共闽南特委适时地发表宣言,号召各阶层人民“精诚团结,集中一切力量从事全面抗战。”这一号召符合漳州地区人民愿望,激起抗御外侮的爱国热忱,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于是漳州(龙溪县)与各地一样成立“各界抗敌后援分会”。下设宣传、慰劳、募捐、妇女等工作团开展各项活动。值得称道的是宣传工作团组织开展的声势浩大的全民歌咏活动。历史无形,遗物有声。陈郑煊老人在《漳州旧事杂忆》中也肯定“嘹亮的抗战歌声响彻全漳州城!”通过上街宣传扩大影响。据统计当时漳州的歌咏队发展到四十余队,基本队员三、四千人,广大群众投身在抗日歌咏热潮中。
关键词: 漳州 抗日救亡 歌咏

内容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发生,抗日的烽火在全国展开以后,中共闽南特委适时地发表宣言,号召各阶层人民“精诚团结,集中一切力量从事全面抗战。”这一号召符合漳州地区人民愿望,激起抗御外侮的爱国热忱,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于是漳州(龙溪县)与各地一样成立“各界抗敌后援分会”。下设宣传、慰劳、募捐、妇女等工作团开展各项活动。值得称道的是宣传工作团组织开展的声势浩大的全民歌咏活动。
  历史无形,遗物有声。笔者收藏一本1939年4月1日出版的《抗敌歌曲选》(增订本),每当翻阅,总是遥思遐想,不胜感慨。这本歌曲选系由龙溪县抗敌后援分会宣工团编印的《抗敌小丛书》之二,编选者陈国桢(时任该团歌咏组组长)、郑嘉苗,校对者萧东岳,漳州古宋文记承印、漳州大同书局发行,内辑62首歌曲。据署名谢竞美(时任宣传工作团团长)作序阐明编印宗旨:“抗战必胜的条件,在乎全国同胞能够同仇敌忾万众一心。要达到这个目的,则提倡与发展歌咏运动为一有效的办法。”郭沫若先生在抗日战争回忆录《洪波曲》写道:“歌咏是最感动人的,歌咏的声音能把人们的感情意志立即融成一片,化为行动。”事实亦是如此,据郭佳(芗潮剧社老社员)回忆:“抗战歌声在哪里,抗战救亡运动就在哪里。歌声呼唤了人们激起抗战烈火,响亮的歌声在漳州各地荡漾着……”陈郑煊老人在《漳州旧事杂忆》中也肯定“嘹亮的抗战歌声响彻全漳州城!”
  追忆漳州地区抗日歌咏活动,人们马上想到遐迩闻名的抗日救亡宣传劲旅——漳州芗潮剧社。这支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党领导下的一个公开的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文艺团体,于1936年6月发起成立“芗江民众歌咏会”,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揭开了漳州抗日歌咏宣传活动历史的序幕,培养了一大批歌咏活动骨干。
  根据有关人士回忆以及资料记载,当年漳州抗日歌咏活动,首先在各中小学开始,专门教唱抗战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抗战的旗影在飘》《黄河大合唱》《长城谣》等。通过上街宣传扩大影响。接着,吸收中小学教师、失学失业青年义务参加,在战时民众学校(设有成人班、妇女班、儿童班等)教唱。由于选择易学易唱、简短通俗的歌曲如《打回老家去》《大路歌》《救中国》等,学员学了几遍就会唱,进一步调动了积极性,并开始组成歌咏队。之后,活动从民众学校转向街道,以当时的“保”组织为单位成立歌咏队,接着各行各业,各工厂、作坊也相继行动,并且发展到农村,于是学生、工人、店员、小商贩、工商业者和农民都参加到歌咏活动中来。据统计当时漳州的歌咏队发展到四十余队,基本队员三、四千人,广大群众投身在抗日歌咏热潮中。
  其间,随着歌咏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队伍迅猛发展面临教唱的人手缺乏的困难。为此后援会宣工团于1937年10月举办“歌咏干部训练班”,抽调各队骨干加以培训,参加学员30多人,经过三个月培训,提高音乐理论和教唱水平,结业后分配到各歌咏队当指导员。
  针对当时漳州由于文盲、半文盲为数不少,普通话通行还不普遍,特别是农村的情况。为使歌咏活动更普及深入地开展,采取如下对策:一是有些歌曲用方言译唱,有的歌词直接采用通俗易懂的本地话。如《抗敌歌曲选》收入的方言歌曲《保卫漳州》(童晴岚词,曾雨音曲)歌词是:“漳州,漳州,你是我的老母,我不愿让乎冤仇抢去!举起咱的枪,对准臭日本仔的身躯,来!来!来!两粒枪子换狗命一付。看狗种有多少可输。把守漳州,把守漳州,漳州是我的老母。”二是运用群众耳熟能详的民间小调,用方言编写歌词。陈郑煊、陈国桢、高般茗等人编写过几十首这样的“救亡弹词”如《十二生肖抗日歌》:“老鼠出世在壁空,日本倭鬼真野蛮,抢咱吉林辽宁省,又占热河黑龙江……,又如《劝兄弟》:“劝兄弟,不免惊,大家枪口比起正,去甲日本生死拼,为国来牺牲,万世永远好名声……”等。陈郑煊还和芗潮剧社社友利用月明之夜,背着月琴在大街小巷弹唱,深受欢迎。这些歌词由抗敌会宣工团用十二开白纸铅印活页,每张收成本二分,一印出就售完。于是,宣工团决定汇集抗敌歌曲,编辑成册。1938年9月18日出版500本,不到半个月即已售罄。经郑书苗整理,于同年12月1日再版2000本,1939年4月1日重印2000本,前后二版,三次印刷,合计4500本,供不应求,歌本伴随歌声传遍漳州四乡。
  当年,漳州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为民众所喜闻乐见。
  除了平日上街教唱、每逢纪念日举行歌咏会外,每天清晨或黄昏,以小学生为主的各校组织的队伍踏着整齐的步伐(时称“晨呼”“晚呼”),高呼抗日口号,高唱抗日歌曲,穿梭于大街上,歌声划破寂静的长空,唤起人们同仇敌忾的情绪,其中华南小学、毓南小学、东华小学、岱东小学等校尤为出名。
  各中小学还联合组织过多次的火炬游行,学生手持竹筒制作的火把,沿途高唱抗敌歌曲,进行宣传鼓动,场面十分壮观。特别是在1937年10月26日夜举行的各机关、团体、学校参加的万人火炬歌咏示威游行。人们从中山公园出发,分四路游行,火炬歌咏队所到之处,歌声撼夜空。这边队伍在唱:“救!救!救!救中国,一齐向前行……”,那边队伍在唱:“打回老家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雄壮的歌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表达了漳州儿女誓死抗日救亡的坚强意志。
  更普遍的是以歌咏配合演剧或街头抗日宣传。在演出或讲演前,先来一阵歌咏,用歌声吸引观众围观。利用空隙时间,进行教唱歌曲,演员和观众一起引吭高歌,场面十分热烈感人,真有一唱百和之势。
  漳州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抗战歌声响遍全城,不论街头巷尾,不论清晨夜晚,随时可以听到嘹亮的歌声。连花甲老人也会唱起:“大刀向日本鬼子头上砍去!”“抗战的时刻来到了!”即便是五、六岁的幼儿也会大声念道:“男的不要吃烟支,女的不要点胭脂,大家俭钱买枪子,打到日本仔半小死。”童谣……
  由于芗潮剧社和芗江民众歌咏会十分活跃,又掌握着龙溪县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面对日益高涨的群众革命热忱,漳州一小撮反动派如坐针毡,寝食不安,于是对抗敌宣传活动横加指责,百般阻挠。芗潮剧社的同志们坚持斗争,坚持工作,把歌咏活动的重点转向四乡,继续在南乡的大小梅溪、长福,北乡的坑头、北斗,西乡的洋坪、后塘,东乡的市尾、田丰等地开展抗日救亡歌咏宣传活动,掀起新高潮。尽管郭佳、陈松年、陈郑煊等11位活动分子被拘押过,特别是1938年6月5日,歌咏会发起人之一、中共党员柯联魁惨遭杀害壮烈牺牲,但抗日救亡运动并没有被扼杀。鉴于歌咏活动已在漳州群众中扎根,活动骨干开始转移到南靖、平和、华安一带,甚至发展到龙岩、汀州等地。歌咏活动始终配合抗日救亡工作,直到1945年8月迎来抗战胜利……
  这本76年前出版的《抗敌歌曲选》所传达的历史信息如此丰富,更是浴血抗战史一个侧面的佐证!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本书内容包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漳城记忆、往事寻踪等。收录了《记抗战时期漳州难民潮》《漳州开元寺》《漳州宋河濠沟》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郭谋忠
责任者
冯水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