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6006
颗粒名称: 村落建筑
分类号: K925.7
页数: 4
页码: 159-162
摘要: 现在乌石村庄的主体结构是由高姓奠定的,整个村庄背靠安山,面朝南,稍微偏东,依山势渐次降低排开。原村庄前有一大池塘,约30余亩,整个村庄靠山临水,甚是别致。只可惜后来池塘逐渐淤积,并不断有村民在其上建房屋,到如今剩下不足5亩,现在村委会就建在原池塘的上面。村里现存的最早古厝为高姓所有,为“三间起”,据村里的老人讲,是明万历年间留下的,房屋的下部为石条所砌,上部则为土墙,现在基本倒塌。乌石村里其他姓都不与高姓混居,而是另辟地点聚居。数日后,丐帮纠集100余乞丐进村强乞,与村民对峙。村民告至龙溪县衙,官府驱散群丐后,颁布乞丐强乞禁令,并以石刻之,立在村口。
关键词: 芗城区 石亭镇 乌石村 村落建筑

内容

现在乌石村庄的主体结构是由高姓奠定的,整个村庄背靠安山,面朝南,稍微偏东,依山势渐次降低排开。原村庄前有一大池塘,约30余亩,整个村庄靠山临水,甚是别致。只可惜后来池塘逐渐淤积,并不断有村民在其上建房屋,到如今剩下不足5亩,现在村委会就建在原池塘的上面。
  村里现存的古厝多为闽南传统民居“二进三间起”(一进为门厅及左右两间正房,二进为大厅及左右两间正房,中间为天井及左右偏房)样式;也见二、三座精致的“二进五间起”(相比“三间起”是一进和二进间各多出两间正房)。村里现存的最早古厝为高姓所有,为“三间起”,据村里的老人讲,是明万历年间留下的,房屋的下部为石条所砌,上部则为土墙,现在基本倒塌。明万历后,民居建筑的下部为石条所砌,上部则为红砖或青砖,现在保存完好也还有十余座,有“三间起”的,也有“五间起”的。到清朝、民国时,村里的民居或为砖木、或为土墙,显然不如明代的。
  乌石村里其他姓都不与高姓混居,而是另辟地点聚居。在村庄主体结构的西南角是杨、卞、吴的居地;再往南100米,是陈姓聚居地;继续往南200余米是许厝林自然村,是林姓聚居地。1993年后,随着漳华路改扩建以及石亭镇区扩大,村民大都迁出旧村,沿漳华路两边及在石亭镇区建新房。
  乌石村现有高氏宗祠和林氏宗祠两座,高氏宗祠名孝德堂,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该祠坐南朝北,分前、后二进,宽13.5米,深12.5米,占地0.65亩。前面通街,后面通山。为砖木结构,平房厅堂,上下对廊。原内祠有砖雕图案,人物、山水、禽兽、鸟虫栩栩如生,供先祖高东溪牌位。该祠于1976年倒塌,1996年4月重建。大门楹联为“先驱功高报家园、祖宗德大荫子孙”,堂内大柱左联:“朋东仇桧万古言忠臣,德珩后裔垂迹渐饈乎登堂”,右联:“获鹿感鱼千秋称孝子,孝哉先贤游鳞亦知其爱母”。匾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砸毁。
  林氏宗祠2001年8月始建,该祠坐南朝北,也分前、后二进,宽9.5米,深11米,旁边还建有偏房,兼做厨房,用于林氏宗族红白喜事之用。宗祠前广场占地1.1亩。大门楹联左联:“忠孝有声天地老,林门世代报佳音”,右联:“古今无数子孙贤,同宗耀祖建功德”。
  乌石村与闽南漳州大多数村庄一样,有一座供奉天地神灵的庙宇,名乌石庵。该庵位于村庄东南方,大约始建于明初,迄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庵坐东朝西,庵内分两进,面宽三间,硬山顶,中留天井,左右留有边门。庵内有石雕龙柱和凤柱各一对,青石浮雕麒麟二方,龙柱雕有盘龙卷云游动;凤柱雕有凤凰展翅欲飞。庵内前为拜亭,后为主神殿,祀玄天上帝,俗称“上帝公”,塑像端坐在神台上,脚下伏有龟蛇各一只,相传这是玉皇大帝令玄天上帝下降人间收伏妖魔,将坎离化为龟蛇摄于脚下,闽南漳州民间尊玄天上帝为降妖伏魔的神灵,百姓供奉,保境安民。
  乌石庵占地600余平方米,2012年重修。原庵前留有宽广的庙埕,是村里举办重大活动与演戏的场所。原乌石村口也从庵前经过,后漳华路开通,村民改走漳华路,此处倒成了偏僻所在。庵前左方立有一阴刻石碑,村民都不知碑文内容。1992年,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带学生进行乡村考察,到乌石村拓过此碑。碑文原来记载的是明崇祯年间,有三个刁丐进乌石村乞讨,不知何故被村民驱赶。数日后,丐帮纠集100余乞丐进村强乞,与村民对峙。村民告至龙溪县衙,官府驱散群丐后,颁布乞丐强乞禁令,并以石刻之,立在村口。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农村与街道的史料。内容包括:芝山镇简介、天宝镇简介、石亭镇简介、浦南镇简介、街道及其城中村简介等。漳州市芗城区,即原县级漳州市。芗城是福建省漳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属东南沿海重镇、军事战略要地。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志忠
责任者
李开兴
责任者
陈金资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