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溪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988
颗粒名称: 墨溪村
分类号: K925.7
页数: 12
页码: 125-136
摘要: 芗城区天宝镇墨溪村,位于九龙江西溪北岸“十里蕉林”,戴氏聚居村落,肇居于唐代贞元二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墨溪在唐时属龙溪县,明清时属龙溪县二十一都,民国时属龙溪县墨溪乡。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属龙溪县星火公社,1961年属漳州市天宝公社。1985年7月,属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墨溪原名墨场,因文风盛,读书人多,村小溪常被学子笔、砚洗成墨色,更名墨溪。墨溪古代出十个进士、九个举人、十三个贡生,被誉为“书香之村”。墨溪村东邻塔尾村,西连南靖县靖城镇,南临九龙江西溪,北傍国道319线与田寮村接壤,距漳州市区约14公里。村域面积2.38平方公里,人口2357人,民居绕月湖而建,呈半月形。据《闽漳戴氏族谱》载:墨溪戴氏以戴伯岳为入闽始祖。
关键词: 漳州 芗城区 墨溪村

内容

村社概况
  芗城区天宝镇墨溪村,位于九龙江西溪北岸“十里蕉林”,戴氏聚居村落,肇居于唐代贞元二年(786),已有1200多年历史。墨溪在唐时属龙溪县,明清时属龙溪县二十一都,民国时属龙溪县墨溪乡。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属龙溪县星火公社,1961年属漳州市天宝公社。1984年属天宝镇。1985年7月,属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墨溪原名墨场,因文风盛,读书人多,村小溪常被学子笔、砚洗成墨色,更名墨溪。墨溪古代出十个进士、九个举人、十三个贡生,被誉为“书香之村”。
  墨溪村东邻塔尾村,西连南靖县靖城镇,南临九龙江西溪,北傍国道319线与田寮村接壤,距漳州市区约14公里。村域面积2.38平方公里,人口2357人,民居绕月湖而建,呈半月形。村中有二湖、七口潭、五庵庙、六遗址,纵横八条村道,有“庠生巷”、“知府巷”、“进士巷”、“敬祖巷”、“翰林巷”等。村民流传村中有八景:“鲤鱼接嘴”、“龟蛇把水口”、“金龟背印”、“孤星伴月”、“圆山倒影”、“七星坠地”、“月中桂树”、“仙人足迹”。
  墨溪村系九龙江西溪下游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历史上农业以种水稻、小麦为主,兼种甘蔗、香蕉、黄麻、花生和一些豆蔬。以“天宝香蕉”及“墨溪菜脯(萝卜干)”闻名遐迩。解放后,墨溪历经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变革,村民依靠集体力量修堤岸,建排涝设施等水利工程,改变“大灾三六九,小灾年年有”的困境,力争农业稳产高产。改革开放后,村民把“以粮为纲”改变为以“种蕉为主,多种经营”,村民亦农、亦工、亦商,各显所长,收入大大提高。
  姓氏源流
  戴氏始于周代,周宣王于二十九年(前799)封一位商朝遗族为宋国国君,在位时深受百姓爱戴,殁后周宣王溢称“宋戴公”,子孙以“戴”为姓。因戴氏最初从谯国(今安徽毫县)发祥,以谯国(郡)为郡望。墨溪祖祠挂“谯国祖堂”匾额,以示墨溪戴氏始自周代,发祥于中原。
  据《闽漳戴氏族谱》载:墨溪戴氏以戴伯岳为入闽始祖。戴伯岳,祖籍河南固始县,在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官,隋末随李克耕(犊)佐李渊、李世民建立唐朝,以战功授府兵校尉,伯岳传子元理,于唐总章二年(669)随陈政、陈元光戍闽平“啸乱”,在泉潮间建立漳州,授左郎将,戴元理传子君胄,佐陈元光孙陈酆治理漳州政事,历任分营将,司田参军等职。戴君胄传三子(克纯、克绍、克统),长子克纯袭父职为分营将。唐贞元二年(786),州治从李澳川(今漳浦县城)迁漳州,克纯及子永明从李澳川迁龙溪县游仙乡墨场开基传衍。戴氏尊戴伯岳为开漳始祖,戴元理为二世祖,戴君胄为三世祖,戴克纯为四世祖,戴永明为五世祖。现大宗祖祠神台立戴君胄及夫人陈怀金(陈元光季女)坐像,体现戴氏入漳始自唐代,根在中原河南固始县。
  自戴克纯携子永明于唐贞元二年(786)在墨溪定居传衍,到2013年已历经1227年,传衍48代,有十八世戴明宪于南宋时迁入武安(今长泰县)开基。二十六世戴从宣于明洪武三年(1370)迁天宝洪坑开基。二十六世戴太远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迁天宝田寮开基。三十世戴劳于明代迁福州南塘开基。三十世戴建隐后裔于明末迁台湾开基。据《漳州姓氏》载:现居住在漳州戴氏后裔分布于芗城、长泰、龙海、南靖、漳浦等11个县(市)区,
  57个乡镇(场)、210多个村(居委会),人口39500多人,人数列漳州姓氏第27位。
  村落建筑
  戴氏祖上官宦出身,注重兴学重教,历代人才辈出。为官荣归要拜祖宗,修祖祠,盖新厝,村中出现一座座两进、三进大厝。大厝是砖木建筑,一般是阔三间,前二进是大厝,第三进是楼房。大厝左右建护厝,俗称“楼仔抱大厝”,这是墨溪民居建筑的特色。“楼仔抱大厝”的特点是:注重大方朴素实用,注重绿色环境,不重豪华,不重装饰。古厝有的有小花园,有的周边种树、植果养花卉,少见有石雕、木雕、砖雕等饰品,现在村中还留有数百年的榕树,参天的芒果、木棉树及其他花木,就是注重绿色环境的遗存。
  溪墘古大厝:明戴泰一(戴天定)建。永乐八年(1410)漳州郡守以“茂才”上荐,朝廷授泰一直隶和州知州,湖南均州知州。老退回乡后,建溪墘大厝,占地48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一进二房抱一厅,天井、东西廊各建2间,计7房,二进楼下、楼上各二房抱一厅,计6间,共13间。厝顶是燕子尾。是典型的“楼仔抱大厝”。
  湖尾二房古大厝:肇建于明末清初。占地面积2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一进二房抱一厅,天井、两廊建4房共7间;二进二房抱一厅,天井、两廊建4房,共7间;三进楼下、楼上各二房抱一厅,共6间,大厝厝左右有护厝三排,21间,合计41间。厝顶是高翘的燕子尾。大厝前是大埕及龙眼园。(原是小花园)。是大型的“楼仔抱大厝”。
  翰林编修戴维德故居:占地面积1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戴维德乾隆四十五年(1780)中举人第一名,故居一进大厅挂匾额“恩魁”,官钦命提督、福建学政、翰林院编修。故居一进二进各有厅房6间,三进楼上、楼下有厅房6间,大厝左右护厝有三排36间,合计48间。大厝前有大埕、荷池、古树、花卉等,原是个小花园。过去村中“楼仔抱大厝”比比皆是,现在只剩下七八座,都因年久失修有部分倒塌,极待修葺抢救。
  1980年后,村民各尽所能,收入丰裕,相继拆旧厝建二层、三层新楼,有小院、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凉台等,建筑面积有200多平方米、300多平方米。
  大宗追远堂:位于月湖畔,肇建于唐代,历代有修葺。大厅对联:“追来务尽孝思,念当年佐唐室开疆竹帛扬芳光俎豆;远绍无忘遗泽,愿此日依墨溪聚族箕裘济美耀门楣”。柱联:“唐代左开勋累世衣冠宗有功祖有德,墨溪宗祀事一堂跪拜敬其老尊其贤”。清时,祠堂大埕竖立三十多个旗杆,大厅高挂“进士”、“举人”、“奕世承恩”、“纶音宠锡”等多个匾额,显示古村文运辉煌,仕途腾达。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进漳,视之为敌,把祠堂烧为灰烬,只留下“出仕芳名录”古碑。现祠堂是清末重建的。祠堂占地面积599.5平方米,建筑面积408.5平方米。戴氏家族规定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祭祖日,每年一小祭,五年一大祭。2012年举行大祭,有漳属各县及广东等戴氏后裔一千多人参祭,体现戴氏敬祖睦族,弘扬祖德的文化传统。
  2013年台湾高雄市南梓乡宗亲戴瑞宏、戴瑞利、戴天和、戴复展、戴志同等首次到墨溪寻根祭祖,受到全村干部、村民热烈欢迎与接待。台湾宗亲在祖祠隆重举行祭祖仪式,到祖先坟墓扫敬。两地宗亲亲切座谈交流。后台湾宗亲带《漳州戴氏族谱》回台续修,使子孙不忘祖地,永记祖德。
  明代塾学:进士戴以让创建,另献学田奖励优秀学子修业仕进。塾学原是座三进大厝,一二进平屋,第三进二楼,有厅、房、廊、埕,虽“老态龙钟”,但“仪容尚在”,从塾学走出十三个贡生,九个廪生,誉满府城。现在还流传一段故事。一官员路过墨溪避雨,与少年书生戴宏雍对诗,官员看天色吟上句“云飞电闪雷震一声风送雨”,宏雍略作思索吟出下句:“日落霞铺星明几点月升天”。官员听后点头称赞,勉励其要勤学仕进。后戴宏雍官至江西盐运判官,现塾学边还留下“庠生巷”地名。
  古塔与牌坊:古塔名“文昌塔”,址在村南溪堤上,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始建,塔为八角形,用花岗岩条石与青砖砌建,初建九层,后因地震修葺,留下七层,内设夹道以通上下。一层有进士杨联芳撰《建塔碑记》。二层有道光十六年(1836)龙溪知县张师孚撰《文昌塔碑记》。文昌塔与靖城龙山阁相望,是墨溪、靖城一带村民“修水利、服洪魔”的见证。
  墨溪里门原矗立两座石牌坊,“纶音宠锡坊”是为明封大理寺左评事戴养健所建,约建于万历年间。“奕世承恩坊”是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戴以让所建,建于崇祯七年(1634)。今两座碑坊都已废圮,但墨溪戴氏后裔视这两座牌坊是戴氏的“文化丰碑”,是家族的荣誉,这两座牌坊有待恢复。
  溪墘古庵:位于村南江边堤岸,据传肇建于唐代。庵占地面积520平方米,建筑面积231平方米。庵面阔三间,东西有厢房,初祀从家乡河南固始带来的保护神——晋代征讨大都督谢安。明末有一年发大水,一尊观世音木雕像滞留庵前,村民把雕像供奉在庵内敬拜。雕像后背刻“正德”二字,正德是明代年号(1506—1521)。溪墘庵历代屡有修葺,2012年大修,古庵有圆石柱二对,石柱联:“佛光满天下,法行在人间”。门联是:“墨庵神灵三江两岸信者来,溪在庇佑五湖四海永平安”。古庵由理事会管理,历来香火兴旺。每年正月十八日举行民俗活动。
  墨溪古堡:址在村内西边,建于清康熙年间,寨门匾额题“墨溪古胜”。古堡原建三层,一层石墙,二、三层青砖墙,现尚存二层。门墙厚一米多,设两重门,门楼置水道防火攻。古堡面积4745多平方米,有二横三直五条小街道,像座小城。中街的尽头是西门,门上石匾额题“西成”,进士戴盼书。石堡城楼上各有小庙,南门城楼小庙祀关帝,西门城楼小庙祀寨内元帅。小庙各只二平方米,可称最小的庙,古堡原住50多户,近年堡外相继建新楼,古堡只居少数村民。
  文化遗址还有“小宗祠堂”、“墨溪大庵”、“翰林故居”及“土地公庙”、“戴郡马纪念亭”等。
  民俗文化
  溪墘庵庙会:每年正月十八日,墨溪家家户户备牲礼、水果、年粿到庵烧香,祈求观音菩萨、谢安王爷,新年保全境平安、家家添福寿、事事如意。财源广进。是日,村“大鼓凉伞队”、“老人八音队”、“芗剧演唱队”在庙前广场演唱,吸引许多看热闹群众。一些小商贩也在广场排摊做生意,庙前人群拥挤,非常热闹。还连演三晚芗剧。近年来,不少村民事业有成,建新厝,娶媳妇,添丁加口,喜事连连,村民捐资演谢戏,芗剧连演十多天。人神共娱,老少皆乐。
  祖祠追远堂灯会:每年正月十五夜晚,追远堂灯光辉煌,红灯闪亮。凡是本村戴氏新婚夫妇,添丁加女的村民,都会备酒礼、水果到祠堂敬祖,向祖宗拜告喜事,新婚夫妇祷求和睦恩爱,早生贵子。添丁加女的村民祷求祖宗保佑孩儿健康成长,好学成才。祠堂则向前来敬祖的村民“赏红灯,颂好话”,预祝万事如意,平安发财,喜上加喜。受贺村民提着闪亮大红灯,满脸喜气,在祠堂大埕燃放鞭炮、五彩烟火,表示谢意。是夜,村民纷聚祖祠观看新郎、新娘。观看新生孩儿,向“赏灯”的亲朋好友道贺。祖祠内外欢声笑语,祝福之声四起。灯会加深邻里和睦,感情融合,生活乐趣。
  墨溪大庵巡境民俗:大庵建于明代,占地面积610多平方米,一进(原二进)两边有厢房,建筑面积190多平方米。主祀玄天上帝、开漳圣王陈元光,保生大帝吴夲,共有神祗10尊,五年举行一次(正月11日)抬神巡行民俗活动。是日上午,村里信众备三牲、粿品到庙敬神。午后,巡行开始,队伍鸣锣开道,十个信士高举五色驱瘟大旗护驾先行,依次是“大鼓凉伞阵”、“弄狮阵”、“锣鼓阵”、“舞龙阵”、“老人八音阵”,接着是数十个信众用神轿抬的十尊神祗,最后是信众持大香随行。出巡路上锣鼓喧天,弦乐齐奏,载歌载舞,龙腾虎跃,鞭炮轰响。所经之处,村民在门前排香桌,放鞭炮恭迎。邻近村民也纷来朝圣敬拜,共同驱除瘟神,保四境平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国泰民安。
  晚上,在庵前大埕宴请61岁以上老人(由本村戴氏各支系轮流主持设宴),老人在席中举杯互祝健康长寿,畅谈邻里情谊,事业发达,生活优裕,议论新年新打算。老人边喝酒,边畅谈,“敬老宴”成为“交流会”,老人高兴而来,舒畅而归。
  武术馆,成立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村民利用业余练拳术舞刀枪剑棍等,以强身自卫。武馆有一阵“狮队”,曾参加武术表演得过奖。
  八音队,成立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原有“顶社”、“湖尾”二队,历经数代人,解放后剩下“湖尾队”,现在都是70多岁以上老一辈,人称“老人八音队”。
  业余芗剧团,1948年由数位制布袋村民出资成立,称“布袋班芗剧团”。演职员30多人,演出《三家福》、《秦香莲》、《狸猫换太子》等节目。上世纪50年代后期停演。2011年成立芗剧歌仔队,常在庵庙节日出场演唱。
  大鼓凉伞队,2012年成立,队员18人,都是中青年女性,主要在本村表演,还应邀到靖城、草坂及邻村表演。
  妇女舞蹈队,2012年成立,每晚在土地庙广场跳“健身舞”,音乐及扩音设备齐全,人数由10多人增到20多人,有专人指导。
  乡贤名人
  古代时期墨溪乡贤名人辈出,有十个进士、九个举人、十三个贡生。
  历代进士:兄弟进士,后梁开平三年(909)戴顺化与弟戴应化同登进士,戴顺化官大中大夫。戴应化任正议大夫、少常伯。戴洪宗,南唐交泰四年(961)进士,体弱上疏终养。戴邦用,唐代进士,历任朝散大夫、礼部郎中、越州刺史。戴天泽,北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历任朝奉大夫,韶州通判。戴天秩,宋政和二年(1112)特奏名进士,上疏回家顾养病弟。戴觉,南宋绍兴五年(1135)进士,历任朝奉议郎,王宫教授。戴开,南宋绍定二年(1229)进士,历任朝奉大夫,吏部郎中,临濠军刺史。戴以让,明万历十八年(1590)进士,历任户部、刑部郎中、浙江温州知府,时温州受倭害最烈,戴以让“抚循备至,温人沐浴膏泽,郡人感恩至深,立祠祀之”。归休后,修宗祠,置祀田,敦宗睦族,献书田以赏子弟读书登第,殁后祀为“乡贤”。《漳州府志》立传褒扬。戴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任长垣县知县,著有《涵亭诗草》一卷。
  明清举人:戴宏雍,明景泰(1456)中举人,任江南右军都督府经历都事、两浙盐运判。戴骥,任浙江御史。戴和,任两浙盐运判官。戴曜,任凤阳府同知升知府,中宪大夫。清代戴毓濋,任兴文知县。戴经,龙川教谕。戴谨斋,任两浙盐运判。戴维德,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第一名,任翰林院编修,福建学正。侯焻,雍正十三年(1735)中举人,钦赐国子监学正。
  明清贡生:明代有戴冲斗,明天启三年(1623)恩贡。戴毓明,顺治年间拔贡,授汀州归化县训导。戴魁,康熙十八年(1679)岁贡。戴毓珪,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岁贡。戴怀英,乾隆四十六年(1781)岁贡。戴朝左,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贡。戴其纶,乾隆五十八年(1793)岁贡。戴铨,乾隆朝恩贡。戴元远,嘉庆二十一年(1816)岁贡。戴文绍,以廪生入太学。还有戴恩泰、戴玉树、戴攀沅等。
  民国时期 墨溪出了七个名人。戴向荣,博士,在京工作,具体情况不明。戴一清、戴永峰、戴肇基、戴两金、戴怀音都大学毕业,在教育界任教职。
  新中国成立后墨溪出了130多个大专以上毕业生,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有一门二男一女“三学士”。尚有多人是商界精英学界名人。
  墨溪古村千余年历程,也给后人留下种种感悟,如敬祖睦族,耕读为业,农业改革,多种经营,拆旧建新,生态环境等,都值得后人借鉴与探讨。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农村与街道的史料。内容包括:芝山镇简介、天宝镇简介、石亭镇简介、浦南镇简介、街道及其城中村简介等。漳州市芗城区,即原县级漳州市。芗城是福建省漳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属东南沿海重镇、军事战略要地。

阅读

相关人物

戴忠士
责任者
戴益贵
责任者
戴荣火
责任者
郭上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