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976
颗粒名称: 村社概况
分类号: K925.7
页数: 2
页码: 106-107
摘要: 茶铺村位于漳州市芗城区西郊天宝镇东南部,国道319线东北侧,九龙江西溪北岸,东邻后巷村,西接山美村,北为凤园村。村东有青岛啤酒(漳州)有限公司,村西是大水港水利排灌站。整个村庄地势高低不平,村中有自然形成的圆形池塘,地形呈“畚箕穴”。站在村子北面高地上可以眺望九龙江西溪。原称乐仁铺,后因钟姓祖先在村口路边开设茶馆招待过往行人而改名茶铺。面积近1平方公里,人口1065人,分为4个村民小组。民国时期属龙溪县第五区宝塔镇。1958年属龙溪县星火公社,1961年属漳州市天宝公社,1984年属天宝镇。1986年被民政部恢复为畲族村,目前正在申报少数民族特色村。改革开放以后,茶铺村的香蕉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 漳州 芗城区 村社概况

内容

茶铺村位于漳州市芗城区西郊天宝镇东南部,国道319线东北侧,九龙江西溪北岸,东邻后巷村,西接山美村,北为凤园村。村东有青岛啤酒(漳州)有限公司,村西是大水港水利排灌站。整个村庄地势高低不平,村中有自然形成的圆形池塘,地形呈“畚箕穴”。站在村子北面高地上可以眺望九龙江西溪。原称乐仁铺,后因钟姓祖先在村口路边开设茶馆招待过往行人而改名茶铺(时间大约在清朝后期)。面积近1平方公里,人口1065人,分为4个村民小组。明清属龙溪县二十一都。民国时期属龙溪县第五区宝塔镇。1958年属龙溪县星火公社,1961年属漳州市天宝公社,1984年属天宝镇。1986年被民政部恢复为畲族村,目前正在申报少数民族特色村。
  村里后面的小山坡上有一处古墓,葬的是钟敦和夫妇,墓碑立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钟敦和是茶铺钟姓五世。
  村里现有古井5口,年代久远,但具体始建时间不详,现井水仍很清澈,可以作饮用水。
  村里有一株梧桐,树龄约百年。
  茶铺村除从事水稻种植等农业生产外,各家各户盛行竹编生产,成为远近闻名的竹编村。早期主要编制大竹笠,还有竹筐、畚箕等,因为质量好、工艺精,产品销往包括泉州各县在内的闽南各地。
  天宝是中国香蕉之乡。改革开放以后,茶铺村的香蕉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村民开始从事香蕉购销活动。随着天宝香蕉市场的形成,村里积极从事市场建设,建立天宝香蕉第三市场。20世纪50年代末,茶铺村开始发展甘蔗生产。60年代初期,从外地引进食用菌栽培试验、推广。村里还先后兴办竹器厂、砖瓦厂、捞沙场等企业。随着社会发展,市场对大竹笠的需求减少,家庭竹编由大竹笠转向编制竹笼等盛装器具,还保持着传统村落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农村与街道的史料。内容包括:芝山镇简介、天宝镇简介、石亭镇简介、浦南镇简介、街道及其城中村简介等。漳州市芗城区,即原县级漳州市。芗城是福建省漳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属东南沿海重镇、军事战略要地。

阅读

相关人物

钟建中
责任者
钟南和
责任者
许初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芗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