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967
颗粒名称: 村落建筑
分类号: K925.7
页数: 2
页码: 93-94
摘要: 现有民居多为现代建筑,系常见的附带小庭院的二层半水泥小洋楼,一楼有天井、回廊、厅堂、厨房等;二楼则主要为卧室、阳台,房顶为天台等。据村中老人说,曾有匾额“文魁”悬挂于祠堂,不知何年丢失,何人、何朝、何时所得所立亦不详。村中现完整保存有山美古山寨——胜陵楼,是一座方形两层土楼。大门上方嵌有麒麟图案,虽有小块残缺,仍显清晰完整。二楼为通廊,各房间往来方便,布局合理,深蕴闽南古民居文化特色。在山寨的西面,有一后门,寨门不及大门堂皇,略为狭小,额镌“胜陵楼”三字,门高1.96米,宽0.95米。村中内埔现有开基祖一郎公英敏古墓,墓坐丙向壬兼乙亥,地形似蜘蛛结网,寓示山美后裔如蜘蛛结网,人丁兴旺,昌盛发达,庞大富庶。
关键词: 芗城区 山美村 村落建筑

内容

现有民居多为现代建筑,系常见的附带小庭院的二层半水泥小洋楼,一楼有天井、回廊、厅堂、厨房等;二楼则主要为卧室、阳台,房顶为天台等。
  据村中老人说,曾有匾额“文魁”悬挂于祠堂,不知何年丢失,何人、何朝、何时所得所立亦不详。
  村中现完整保存有山美古山寨——胜陵楼,是一座方形两层土楼。位于村东部,山寨楼肇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康熙辛未年(1691)夏重修。底层石基3米,为花岗石条砌建,二层用三合土舂筑。四角建有耳楼,以供瞭望与射击防卫,今仅剩3处遗址。南北长约56.3米、东西长58.4米、高6米。东门为正门,上镌“锦里潜鳞”四字,下款是“东铺陈严书”,书于“辛未夏谷旦”。大门上方嵌有麒麟图案,虽有小块残缺,仍显清晰完整。山寨坐西向东,门前有一小河,大门门板厚重,为二重门装置,门顶设有向下排水机关,倘遇外敌火攻寨子,可直接灭火,以保平安无恙。内分为上下两层民居,炊事等安排合理得当,山寨设7级台阶,大门为圆拱形,高2.63米,墙厚1.28米,占地面积4.93亩,拥有108个房间,近年来原有住户不断迁出,现住户多为老人,寨子年久失修,已显破败。寨子中间还建有4排平房、20余间房屋,有水井、大埕,可供人们晾晒、洗涮、聚会等等,井水清澈甘甜,仍在使用。二楼为通廊,各房间往来方便,布局合理,深蕴闽南古民居文化特色。在山寨的西面,有一后门,寨门不及大门堂皇,略为狭小,额镌“胜陵楼”三字,门高1.96米,宽0.95米。寨门外围有一小河港,从寨门上可拉放一座木排桥,跨过河道,通往寨外,每当夜深,寨子的人便收起木桥,紧闭寨门,与外界切断联系,具有极好防御作用,木排桥板现还依稀可见,整个寨子原有护寨河环绕。
  在古山寨中梁上珍藏一宝,为该村珍贵的古族谱及建寨的资料,多年未动,至今仍静静地藏于梁上,对研究该村甚至天宝及当地的人文历史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村中内埔现有开基祖一郎公英敏古墓,墓坐丙向壬兼乙亥,地形似蜘蛛结网,寓示山美后裔如蜘蛛结网,人丁兴旺,昌盛发达,庞大富庶。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农村与街道的史料。内容包括:芝山镇简介、天宝镇简介、石亭镇简介、浦南镇简介、街道及其城中村简介等。漳州市芗城区,即原县级漳州市。芗城是福建省漳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属东南沿海重镇、军事战略要地。

阅读

相关人物

沈延全
责任者
徐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芗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