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次接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892
颗粒名称: 十次接待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7
页码: 105-111
摘要: 彭老的这十次来漳,都是由我安排接待的,大部分的视察活动我均有参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三个方面。此时开发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彭老对今后的发展等问题作了重要的指示。国务院主要领导曾专程到厦门参加项目的签约仪式。彭老参加革命离开家乡几十年,很少回来,给父母扫墓的事一直委托其他亲人代行。1994年2月7日,大年廿七,已经八十岁高龄的彭老及夫人骆平回漳准备过春节。之前,他的儿子们已按漳州民俗进行祭拜,彭老在父母墓前行三鞠躬礼,表示哀思。这也应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佳句。
关键词: 漳州 彭老 芗剧

内容

这是彭老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第一次回漳州,自此到1999年初我离开接待处,共十次来漳州,其中最长的一次住了10天,总共逗留的时间66天。彭老的这十次来漳,都是由我安排接待的,大部分的视察活动我均有参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三个方面。
  赤诚的爱乡之心。漳州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和九龙江这条川流不息的母亲河,哺育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彭老虽是伟人,但也是人,生于斯又长于斯,其血管里流淌着九龙江母亲河滋润的血液,他爱乡之心处处体现着。值得一提的是他十分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这里只讲两件事,就足以说明了。
  第一件事,彭老三到中银漳州开发区。1992年4月19日,彭老到漳州,参加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60周年纪念活动,听市委领导汇报工作时,听说香港招商局中银集团要在龙海港尾新建一个经济开发区,非常重视。21日,在市委书记童万亨、市长韩玉琳的陪同下,到龙海港尾镇屿仔尾(现中银漳州开发区所在地),实地考察,帮助定点,规划蓝图。1994年2月18日,由韩市长陪同二到正在建设中的开发区视察,后去厦门。1996年2月27日,彭老在原厦门市委书记石兆彬、秘书长陈聪辉的陪同下,从厦门坐船到中银漳州开发区视察。此时开发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彭老对今后的发展等问题作了重要的指示。如今,中银漳州开发区正以崭新的风貌屹立在厦门湾的南岸,成为漳州以港兴市的重要支撑点,海西建设的一个亮点。
  第二件事,龙海后石发电厂的立项。1996年初,台湾首富王永庆先生要来龙海市后石投资建设火力发电厂,但遇到立项难的问题。这里面有一段插曲。1990年王永庆先生曾打算在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投资建设石化项目,这是当时台资引进的最大一个项目,引起省、市及国务院的极大重视。国务院主要领导曾专程到厦门参加项目的签约仪式。后来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等原因,王老先生未能如愿,投资暂停。此事当时在海峡两岸引起各种议论和猜测,为日后漳州要上后石电厂的项目留下了后遗症。1996年2月16日,农历大年廿八日,已临近春节,彭老和夫人一行回漳州过年,市委书记曹德淦亲自接待,并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向彭老作了汇报,彭老听后非常重视,亲自给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领导打电话,说明情况,后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通过,正式立项。后石电厂建成后,不但缓解了漳州地区用电紧张的矛盾,改变了过去用电高峰时轮流停电的局面,也为福建和华东电网扩大了容量,更重要的是,为龙海市的财政每年增加六、七亿的税收。
  厚重的文化情结。闽南大地,经过历史上多次的北方移民南下,形成了以客家文化和河洛文化相结合的民俗文化,具有相当浓烈的地方特色,如以锦歌、芗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曲文化,以漳州风味小吃为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不但流传到台湾,而且也流传到东南亚各国。漳州民间有一句话:人年纪小的时候喜欢什么尤其是喜欢吃什么,到老了还是喜欢。这句话我信,在彭老的身上也得到了印证。他离乡几十年,南征北战,历经风雨,然而仍喜欢乡音乡曲风味小吃,有时几乎到了酷爱的程度。1991年2月12日,彭老回漳参加第一届“漳州·中国水仙花节”时,专门由市文化局局长黄亚惠联系,听了国家一级演员郑秀琴、王素华等人的芗剧和锦歌表演。他特别喜欢《李妙惠哭五更》、《雪梅教子》等传统芗剧剧目,以及“自弹自唱”的锦歌表演。表演结束时,彭老饶有兴味地说:“咱们漳州芗剧的七字调,哭调与台湾那边的歌仔戏非常相似,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此后,彭老每回漳州只要有机会,必然会听上一段乡曲。上世纪90年代末,漳州芗剧团几次赴京举行会演,彭老每次必会到场观看。彭老的另一个爱好,就是品尝正宗的漳州小吃,像手抓面、卤面、肉粽、春卷、锅边糊、五香、海蛎煎等。彭老有一个特点,他请北京或外地来漳的客人吃饭时,一定要上风味小吃。1994年2月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在省政协副主席邹尔均的陪同下来漳,他们俩是老朋友,中餐彭老尽地主之谊,请杨副主席吃饭,专门交代我要上手抓面、五香、春卷、海蛎煎等几道风味小吃,席间,客人们齐声赞美好吃、有特色,彭老听后高兴的不得了,还不时加以介绍小吃的配料、做法等,主客们其乐融融,比吃宴会大菜还开心。
  诚挚的友情亲情。彭老虽然身居高位,但对同他并肩战斗过的战友,共过事的同事,始终保持着诚挚的友情。他同芗潮剧社老战友的深厚情谊,令人钦叹!1987年至1998年期间,彭老共十次回漳,其中有四次来漳期间专门安排时间同“芗潮”的老朋友聚会、交谈,请他们吃饭。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同蔡大燮、陈虹的友情。蔡大燮是漳州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在漳州建立党小组,担任支部书记,是芗潮剧社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是彭老的另一个入党介绍人。建国后曾任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政协常委。陈虹是漳州市人,1935年参加革命,也是芗潮剧社的骨干之一。1937年8月同彭老一起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同在新四军第二支队宣传队,彭冲是他的入党介绍人。建国后曾任省文化局局长、省文联党组书记、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常委等职。我的印象中,在彭老来漳尤其是他退出党和国家领导岗位后几次来漳,他们俩人都应约来漳州,他们在一起品茶聊天,回忆往事,谈古论今,气氛热烈,坦诚真挚,随意自在,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彭老也非常看重亲情,如他对内兄陈松年的由衷关爱之情,令人感动。彭冲同陈松年同为芗潮剧社的主要骨干,后来同为中共漳州工委的领导,一为组织部长,一为宣传部长。彭冲年轻时追求陈松年的妹妹陈素兰(即骆平),陈素兰也爱慕彭冲,但她的父亲不同意。其父在当地有一定的名望,已经有一个家境殷实的人家向他提了其女儿的亲事,并收了对方的聘礼。身为大哥的陈松年知道这些情况后,坚定支持彭冲和妹妹的结合。有一天,陈松年找来妹妹陈素兰和彭冲,对妹妹说,你把人家送的戒指卖掉,咱们在一起吃一顿饭,照张相,你们赶快离开家乡远走高飞。在陈松年的支持下,彭冲和陈素兰很快就离开漳州到龙岩参加闽西红军后改编为新四军北上了,陈松年则继续留在漳州坚持地下斗争。所以说,彭冲对陈松年的感情,是友情、亲情、革命情三者合一。彭冲大陈松年5岁,后来又身居高位,而陈松年只是芗城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尽管以此,彭冲一直对陈松年执礼甚恭。1989年陈松年的爱人过世后,彭冲怕他寂寞,每年都要请他到北京中南海家中住一段时间。陈松年病重在芗城医院住院时,彭老还专程去探望,深厚的关爱之情令人动容。
  彭老参加革命离开家乡几十年,很少回来,给父母扫墓的事一直委托其他亲人代行。1994年2月7日,大年廿七,已经八十岁高龄的彭老及夫人骆平回漳准备过春节。8日上午,彭老会见芗潮剧社老朋友后共进午餐,吃完饭后对我说,准备明天下午回老家给父母扫墓。我赶快向市领导汇报并做了相应的安排,第二天上午我同市公安局警卫科副科长吴跃涛一起去踩线。大年廿九下午,彭老率领这次全部回漳州的四个儿子和大孙子,回到石亭镇香坂村老家。之前,他的儿子们已按漳州民俗进行祭拜,彭老在父母墓前行三鞠躬礼,表示哀思。这也应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佳句。之后,彭老同乡亲们亲切会面,热情交谈,乡情甚浓。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的史料,其中包含故园踪影、往事寻踪、文革残忆、历史街区、星火拾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吴海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