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浓郁而温馨的市井生活气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886
颗粒名称: 三、浓郁而温馨的市井生活气息
分类号: K878.3
页数: 2
页码: 95-96
摘要: 在一千多年的风云变幻中,尽管这条街名屡次变更,居住这里的人们至今仍固执而亲切地唤着她的旧名:“府口街”。该街商脉天成,根深蒂固,几经风雨而不衰。1983年,政府还出资搭建起了“府埕小吃点市场”,撤去了那五颜六色的大太阳伞,整个府埕上空盖起了宽阔的玻璃钢瓦,设置了固定的小吃摊位。此时的府埕迎来它最为繁华的时期。从早上到深夜,站在台湾路口,耳畔总是一片热闹嘈杂的声响:掌勺的“头手”们招徕客人的吆喝声,锅铲的磕碰声,噼噼啪啪的炸油声,小伙子们的猜拳声,弥漫了所有的空间,刺激着人们的耳膜和肠胃。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市井 生活气息

内容

在一千多年的风云变幻中,尽管这条街名屡次变更,居住这里的人们至今仍固执而亲切地唤着她的旧名:“府口街”。该街商脉天成,根深蒂固,几经风雨而不衰。抗战8年,厦门沦陷,漳州成了抗战前线,日机一日数次轰炸,炸弹多次落在街邻,于是商家纷纷关门“跑日本飞机”,府口街繁华不再,抗战胜利后又逐渐恢复生机;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左”的时期,个体商贩被视为“投机倒把”、“复辟资本主义的孳生温床”,列为取缔对象,于是这里一爿挨着一爿的个体商家不复存在,府埕也变得冷冷清清;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鼓励发展个私企业的富民政策,台湾路、府埕等古街区再焕青春活力,无数的个体商户重新在台湾路开张,个体餐饮摊贩在埕内两侧撑起了巨大的太阳伞,各种别具风味的漳州小吃重新回到了府埕经营。1983年,政府还出资搭建起了“府埕小吃点市场”,撤去了那五颜六色的大太阳伞,整个府埕上空盖起了宽阔的玻璃钢瓦,设置了固定的小吃摊位。此时的府埕迎来它最为繁华的时期。从早上到深夜,站在台湾路口,耳畔总是一片热闹嘈杂的声响:掌勺的“头手”们招徕客人的吆喝声,锅铲的磕碰声,噼噼啪啪的炸油声,小伙子们的猜拳声,弥漫了所有的空间,刺激着人们的耳膜和肠胃。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的史料,其中包含故园踪影、往事寻踪、文革残忆、历史街区、星火拾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何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