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诗钟学社”与弘一法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876
颗粒名称: 漳州“诗钟学社”与弘一法师
分类号: K292.54
页数: 4
页码: 76-79
摘要: 漳州“诗钟学社”成立于1926年,诗社的倡建、成立和发展,主要人物是施拱南和黄仲琴。施拱南,又名施荫杓,漳州著名辛亥志士施荫棠之三弟,是漳州盛名远播的书法家。1926年黄仲琴先生在广州岭南大学任教,暑假期间,黄仲琴先生返回故里漳州,与在漳州龙溪中学,丹芝国学任教的好友施拱南和当时漳州的许多文化界名人在施家大院里作诗、吟诵,在此期间,施拱南、黄仲琴倡议在漳州成立“漳州诗钟学社”,这个倡议马上得到众位的附议,同年即成立“漳州诗钟学社”。参赛作品经过互评,选出优秀者,并颁等级奖励。优秀的诗作曾由施拱南汇编,录于漳州《南庐吟草》。1942年黄仲琴和1946年施拱南两位病逝后,民间的漳州“诗钟学社”才停办活动。
关键词: 漳州 诗钟学社 弘一法师

内容

漳州“诗钟学社”成立于1926年,诗社的倡建、成立和发展,主要人物是施拱南和黄仲琴。
  施拱南(1881—1946年),又名施荫杓,漳州著名辛亥志士施荫棠之三弟,是漳州盛名远播的书法家。施拱南在幼年时遵长兄施荫棠之嘱,和小他三岁的黄仲琴(1884—1942年)师从漳州名儒王咸熙先生,施拱南和黄仲琴是幼年同窗好友。
  1926年黄仲琴先生在广州岭南大学任教,暑假期间,黄仲琴先生返回故里漳州,与在漳州龙溪中学,丹芝国学任教的好友施拱南和当时漳州的许多文化界名人在施家大院里作诗、吟诵,在此期间,施拱南、黄仲琴倡议在漳州成立“漳州诗钟学社”,这个倡议马上得到众位的附议,同年即成立“漳州诗钟学社”。他们自筹资金作活动经费,诗社活动地址也得到施荫棠的支持,设在施家大院和梅园,诗友遍布漳州,以及在石码、在厦门居住的漳籍文化名人,每期诗友们按命题作诗,各人事先做好若干诗联,分为七唱,均为七字诗联。依据题目的规定各作一对或数对,内容结合现实,清新切意,平仄、对仗中规中矩。参赛作品经过互评,选出优秀者,并颁等级奖励。有不少较好的“诗钟”作品留传后世,如第一唱“残、老”(残叶飘空犹有恋,老鸡唱曙已无声)。第五唱“原、旧”(汉器幸归原国土,胡寇枉恋旧朝庭)。第六唱“日、山”(捣碎客心秋日杵,敲残春梦晚山钟)。第七唱“寿、诗”(不费心机虞耗寿,恐罹罪网急焚诗)等等。每次选出最优秀的十篇诗作,聚集在浦头施家大院花园“古藤仙馆”、“玲珑别墅”或漳州梅园举办“吟诗会”,诗钟学社笔会活动一直持续二十多年。民间称漳州诗钟学社为“吟诗十老会”(现施家还存有当时诗会的十只木椅),常被入选为优秀诗作的有:施荫棠、施拱南、蔡竹禅、黄仲琴、徐飞仙、向连茹、施伯初、陈垂我、杨遂庵、陈智君、陈湘如、陈家瑞等等。优秀的诗作曾由施拱南汇编,录于漳州《南庐吟草》。1942年黄仲琴和1946年施拱南两位病逝后,民间的漳州“诗钟学社”才停办活动。
  传世民间的诗作其中可列举黄仲琴的咏《南园》诗:
  独鸟鸣南园,晓来雨初悉。空庭生秋阴,莓苔长寒色。
  施荫棠咏《古藤仙馆》诗:
  古藤仙馆聚吟俦,满目英华赏未休。佳茗分杯情意在,频催雅兴发清讴。
  施伯初咏《古藤仙馆》诗:
  古藤仙馆好吟诗,绿水青山景亦奇。书画琴棋饶悦怿,兰香荷艳益痴迷。滔滔甘茗语难尽,冉冉亲情意不欺。四季如春宾客至,南腔北调两相宜。
  弘一法师从七宝寺转住漳州梅园后,与施家的距离更近,也常应邀到施家作客。应众位之请参加“诗钟学社”的活动,其中咏《秋月》最为众人所赏: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该诗为青年黄稷堂求得法师亲书中轴。
  另弘一法师《春游》亦流传于世,并留下一段史话: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如画。游春人在画中行,百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萎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当时施家子弟施正镐(19岁)就读于杭州艺专,攻读音乐作曲,因战乱而内迁停课,1938年暂返漳州,法师的《春游》为其所喜爱。法师和这位年轻人在音乐方面进行交流后,发现施正镐有音乐天赋,以《春游》为实例加以谱曲,传授给施正镐,勉励施正镐:“今后好好学习,必有成就。”果不然,施正镐在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国立音乐学院,先后在重庆、南京的音乐学院任教,1949年在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任教,1953年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与梅兰芳先生、马可先生一齐从事音乐研究工作,1976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从事外国音乐研究,为副研究员,著有《四重奏交响乐之父——海顿》等,为《中国音乐辞词典》的编委,是漳州籍的中国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
  施正镐在南京任教时,念念不忘当年这位勉励他奋进的弘一大师,将法师送他的《春游》词与曲编入音乐教材,在学校的音乐课中教唱。时至今日,施家的后裔仍有不少人能唱弘一法师的《春游》这首歌。
  【漳州方言】
  草蜢
  有一首《草螟弄鸡公》的闽南方言歌曲十分流行,但歌曲却将方言中的“草蜢”写成“草螟”,那就错了。
  “螟”是螟蛾的幼虫,以稻心为食,为农作物的害虫之一。所以杜预为《左传》中讲述螟虫为害时作注称“虫食苗心者,为灾。”古代认为政治不清明则害虫生。故汉代桓宽在《盐铁论·论菑》中写道:“政教不均,则水旱不时,螟螣生。”
  闽南方言中所说的“草蜢“,指“螽斯”。清康熙《龙溪县志·物产》载:“螽斯,谓之草蜢。”光绪版《漳州府志·物产·虫之属》亦云:“螽斯,方言曰草蜢也。长股青色,五月中以两股相协作声,一声九十九子。在田间,不害稼。”《府志》云草蜢不害稼,恐不确,盖螟、螽虽不同形,但其害稼是一致的,《汉书·刘向传》:“水、旱、饥、蝝、螽、螟螽并起。”是其证。草蜢的正确写法是“蚱蜢”。
  ⊙李竹深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的史料,其中包含故园踪影、往事寻踪、文革残忆、历史街区、星火拾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施正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