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创办“卢敏生化学工业社”追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874
颗粒名称: 家父创办“卢敏生化学工业社”追记
分类号: K826.13
页数: 6
页码: 67-72
摘要: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人民苦难的岁月。政府腐败、外敌入侵、匪患横行、民生凋敝。在那种时候,稍有抱负的知识青年是怎样想、如何做的呢?下面仅凭母亲的口述、前辈友人的记叙和自己幼年的依稀记忆,追记部份家父卢炳勋创办“卢敏生化学工业社”的有关事实。我的祖籍是南靖县金山乡都美村的后眷南炉社。1937年,日本飞机多次轰炸漳州,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1944年因我腿疾,母亲辞去教职送我到漳州就医。1945年5月,我们全家又重新迁回漳州。由于过度劳累,患了严重的肺结核病,1953年初不幸吐血身亡,年仅50岁。有关部门立即通知市制药厂准备接收。
关键词: 回忆 漳州市 科学技术

内容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人民苦难的岁月。政府腐败、外敌入侵、匪患横行、民生凋敝。在那种时候,稍有抱负的知识青年是怎样想、如何做的呢?下面仅凭母亲的口述、前辈友人的记叙和自己幼年的依稀记忆,追记部份家父卢炳勋创办“卢敏生化学工业社”的有关事实。
  我的祖籍是南靖县金山乡都美村的后眷南炉社。祖父卢焕庭,又名宝斋,是个有二十多年教龄的私塾老师,曾创办过南靖县金山都美沧里小学;七十高龄时还在山区的新都北坑分校兼任教职,在一次登山赴校上课的跋涉途中,不幸气喘晕迷倒地,抬返家中即一病不起,至民国卅六年(1947)春正月初七未时弃世,时年七十三。其娶有两房夫人,大祖母生有一男一女,伯父卢炳煌又名炽昌、志昌,1926年集美高等商专毕业后即被选送新加坡任陈嘉庚公司橡胶制造厂技师,后升为化学部主任。他忧国忧民、体恤民生,为祖国民间缺医少药所苦,业余时间刻苦研制各种化学药品终有成效。家父卢炳勋,又名敏生、南昌,幼名阿南,是二祖母林氏所生。他体格魁梧粗健,因家庭经济收入不多,祖父让伯父续学,让他耕田,12岁就失学务农。祖父将曾祖父所遗下的可收十担谷子的薄田交给他耕种,还要他在家喂养牲畜,上山砍伐柴薪,再上街叫卖,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十年功夫,他学会了所有的农艺畜牧技术,但他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1922年他说服祖父、告别家乡,只身到漳州城,一边在厦门路的柴炭行当伙计,一边利用工余时间进入国学专修学校读书;1928年又只身到厦门,一边当店员,一边到厦门大学攻读文科课程,日出工作夜自修,刻苦力学。两年后,因经费不继,他又只身跨出国门,飘洋过海到新加坡去找我伯父谋求出路。伯父先把他安置到陈嘉庚公司工作后,一有时间就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苦心研究出来的所有技术成果毫无保留地悉数传授给他,寄望他回国后制造出价廉质优的药品为乡民服务,以减轻他们的部分痛苦。
  家父一贯进修的是国学、文科,第一次接触化学药品的制造,当然困难多多,而且刚到异国他乡,也需要学习当地流行的语言文字。但他没有气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切从头学起。清晨早早起床就自学英语,草草吃过早餐后就赶往公司上班,下班后就在伯父的热心指导下,认真钻研制造化学药品的基础知识、各种药品的制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各种必须注意的事项,直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兄弟工余时间的辛勤努力终于结出硕果:两三年功夫,家父不但能看懂并书写英文书刊、材料,而且还能比较娴熟地掌握制造化学药品的基本知识、各种技术要领和操作程序,并且试制出各种成品顺利通过伯父的严格鉴定。要学习那么多东西,而且又学得那么好,我至今还难以想象,家父在新加坡的那段时间,他的日子是怎样过的!
  兄弟俩还一起上街或写信联系,购置了各种工具、器械及基本药品的原料,伯父的意思是准备俟机让家父先行回国大干一场!殊料伯父因操劳过度,1933年就罹病,1934年病情恶化,不得不由家父护送回国就医,可是刚入国门的当天,他就不治而英年早逝。(伯父的不幸当然使家父深陷悲伤痛苦之中。直到1951年他还撰文唉叹:我伯父的弃世,“不特为我家之惨痛,亦为国家之损失!”)
  当时国难当头,日寇的铁蹄已践踏了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全国人民群情激愤,抗日怒潮席卷大江南北。家父匆匆料理完伯父的丧事后,就毅然决然地奔赴南京报考航空学校,立志投笔从戎、参军报国,因龋齿体检不合格未能如愿。回漳后,他短暂替人采购办货、代销柴炭。1934年与我母亲许采莲结婚后,母亲继续在漳州养正小学任教,他则按照我伯父的嘱托与遗愿,利用伯父所传授的配方、技术以及国外带回的工具、原料,到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在南市场边龙眼营39号的家里独力创办一家“卢敏生化学工业社”的家庭作坊,又在澄观道142号设总经理处,没有招收外工,自己卷起袖臂,开始专心致志地动手研制各种化学药品。据母亲说,家父婚前婚后都借了一大堆债,是她妥善安排,几年后才逐步还清了各项债务。
  不久,家父就本着“为国货争光荣,替人类造福星”的宗旨,成功研制出“奇效万灵油”、“立愈头痛粉”、“保身八宝丹”、“利便通济水”、“捷验断疟丸”、“断根癣药水”、“补血定脾丸”等居家常用药和“爽身香粉”、“芬芳花露水”等化妆品,并投入小批量生产。产品采用“燕子南飞春来到”之寓意,以“燕标”做为品牌。请老朋友、老同事、多才多艺的陈郑煊老师精心设计招牌、产品的商标、包装、广告等图案。招牌是约40公分长、25公分阔的铁牌,湛蓝的珐琅底色上、白色的线条边框内八个楷书大字社名,端庄大方,甚为亮丽醒目;商标的图案更为别致:浅绿的底色再加上镶黄边的菱形中,有一只体态轻盈的蓝色镶银线的飞燕在凌空翱翔,构图简洁明快,给人一眼看去就会留下较深的印象。产品有铁盒、玻璃罐和纸袋三种包装。所有的产品都由家父不惜成本地亲自用在新加坡采购的中西上等宝贵药料精心制作而成,大多有药到病除之功效。产品质量之高,由我的家中逃过“文革”洗劫、幸存的一小盒“奇效万灵油”和少量的“保身八宝丹”,在经受了六七十年漫长岁月风风雨雨的洗礼与考验后,至今仍气味浓郁芬芳,可见一斑。与当时市面上畅销闽南地区的胡文虎的永安堂出品的“虎标万金油”、“八卦丹”比起来毫不逊色,而且价格更为实惠便宜。价廉物美,理所当然地受到广大承担不起高昂药费的贫苦大众的欢迎。产品经常脱销,供不应求。“卢敏生化学工业社”出手不凡,产品刚一上市就反响不错,当然引起各方注意。家父在厦门大学求学时的学友叶国庆教授当时正编辑一个发行省内外的文史月刊《嘘风》,从第二期起,几乎逐期刊登广告,宣传介绍这些产品。家父尽管手头拮据,也尽力对刊物给予资助支持。
  1937年,日本飞机多次轰炸漳州,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家父不得不将全家搬到南靖县金山乡距离我们老家不远的都美村避居,“卢敏生化学工业社”也在那里重新开业。但是不久,厦门沦陷,海运被日寇封锁,药品原料的采购越来越困难,经常停工待料或不得不转售其他药品。家父还曾因此于1940-1942年间到母亲任教的都美中心小学去任教并担任校长。据母亲说,陈嘉庚先生听说自己的厦大学生毕业后在国家、民族面临困难的时刻,还能在条件恶劣的乡间,无论是在教育方面还是在科研方面都创造出良好的成绩,喜不自胜。有一次他在到永安去视察的途中,还特地来到金山都美,参观学校和家父制作药品的现场,给予热情的赞扬与鼓励,当晚还在我家住过一宿。解放初期,陈嘉庚先生到漳州来视察,在东坂后礼拜堂与厦门大学的校友联欢会面,还特地再次接见家父。
  1942年左右,由于药品原料难以为继,化学工业社只好停业,而当时货币又不断贬值,家父不得不将部分资金转为经营小本生意并购置少量土地以求保值。1944年因我腿疾,母亲辞去教职送我到漳州就医。1945年5月,我们全家又重新迁回漳州。家父曾计划重操旧业,让“卢敏生化学工业社”重新开张,但因为托人到日本或香港去订制包装药品的铁罐和玻璃罐的钱被吞没,以致资金难以周转,只好改营他业。由于过度劳累,患了严重的肺结核病,1953年初不幸吐血身亡,年仅50岁。解放后,大哥参军,母亲热心参加街道工作,全家受到政府很多照顾,母亲曾主动向政府表示愿将家父所遗留药品配方、原料和制药工具全部无保留地献给政府安排使用。有关部门立即通知市制药厂准备接收。工厂先行派一位技术员前来联系,一看到家父的药品配方全部用英文书写,便说该厂没有英语人才,看不懂,以后再说。“卢敏生化学工业社”从此永远销声匿迹,未能再生!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的史料,其中包含故园踪影、往事寻踪、文革残忆、历史街区、星火拾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卢奕醒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