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文化园:亮丽的漳州文化名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829
颗粒名称: 林语堂文化园:亮丽的漳州文化名片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5
页码: 35-39
摘要: 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的祖籍地,这里又新建成占地面积45公顷的林语堂文化园。成为目前国内独一无二的打上林语堂文化印记的蕉园观光旅游园区,林语堂文化园是漳州市郊野公园重点项目之一“融入语堂文化、香蕉观光、玉尊朝圣三大独创元素,林语堂文化园各个景点通过呈”配套天宝阁、悠然亭、烟云茶馆、语丝咖啡等景观节点16处。为游客提供短暂休憩、观景休闲等综合服务场所,将漳州风土人情融入广场设计之中,东大门设有游客休闲中心。这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小品“
关键词: 漳州 林语堂 文化园

内容

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是世界文化大师林语堂的祖籍地,这里有林语堂祖居屋和林语堂父母的长眠地,有2001年始建、2007年扩建的林语堂纪念馆。2012年,这里又新建成占地面积45公顷的林语堂文化园,成为目前国内独一无二的打上林语堂文化印记的蕉园观光旅游园区。
  林语堂文化园是漳州市郊野公园重点项目之一,是漳州市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一个重要举措。项目目前已经投资7000万元,采取BT投资模式进行。文化园建设遵循“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的郊野特色风貌的总体基调,以“世界语堂、语堂故里”为设计主题,融入语堂文化、香蕉观光、玉尊朝圣三大独创元素。工程2012年6月正式开工,由于科学安排,合理组织,仅用半年时间就建成,于当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并在这里隆重举办首届天宝香蕉文化节。
  林语堂文化园各个景点通过呈“8”字形的双环状回路观光栈道串起来。木栈道全长2.65公里,宽3米,净宽2.5米,登山道1.48公里。栈道有水平栈道、缓坡栈道、登山栈道三种类型,架高在1至5米之间,全线设置出入口6处,配套天宝阁、悠然亭、烟云茶馆、语丝咖啡等景观节点16处,为游客提供短暂休憩、观景休闲等综合服务场所。观光栈道宛如一条长龙,在青翠欲滴的万亩蕉园中蜿蜒起伏,导引游客漫步游览。
  东大门是文化园的主大门,这个大门连同门口的广场占地面积1856平方米。以语堂先生的散文《我的家乡》为引子,将漳州风土人情融入广场设计之中。这里的大樟树、竹篱笆、鹅卵石,以及小桥流水小鱼,都极具闽南乡村特色,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东大门设有游客休闲中心,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提供一个落脚休息的好地方。
  进了东大门,走过50米长的贴地栈道,就来到快哉亭。这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小品。快哉亭得名于林语堂“不亦快哉”的提法,林语堂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我来台后二十四快事》,体现了先生崇尚自然、乐享自由的生活哲学,林语堂文化园的建设者们希望园区的“水脉、绿韵、文魂”能够让中外游客流连忘返、不亦快哉。
  从快哉亭向西是和乐园。和乐园的命名寓意林语堂的快乐人生观,占地2788平方米,种植了香樟等名贵树木,处于整个文化园的中心位置。这里有林语堂先生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四个时期的雕像,分别是“山乡孩子”、“携侣游学”、“名扬宇内”和“情系桑梓”。第一座雕像是少年林语堂与父母在一起。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对先生一生的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先生一生保持自然和谐的生活风格。闽南的山川风情给少年林语堂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自己的“天真、率直、自然”的人格来自于大山,因此自称是“山乡的孩子”。第二座雕像反映林语堂携夫人廖翠凤赴美留学,林语堂先后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这座雕像让人感受到林语堂夫妇之间的深挚感情。第三座雕像展示的是林语堂学成归国又走向世界,融贯东西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座雕像神采飞扬,刻画出语堂先生在人生巅峰时期的一种精神面貌。林语堂先生晚年思乡情切,选择定居于台湾,因为台北的阳明山貌似闽南故乡的山景,在这里他可以听到亲切的闽南语,就如置身于景色秀丽的漳州老家。第四座雕像神情自若,表现出了先生晚年的思乡之情。
  天宝阁是整个文化园的最高建筑,成为园区的标志性建筑,是远眺全园的最佳地点。登楼远眺,可将文化园的十里蕉林尽收眼底。天宝阁高21.6米,3层,各层四面都有窗可供观景。建筑采用仿木形式,内饰门窗、栏杆均用红木制作,屋檐翘角直插云天,飞檐凌空挑出,飞腾之势与敦实稳重的阁楼相得益彰。天宝阁的门窗装修的红木不同于木栈道的南方松防腐木,它采用的是菠萝格。
  在天宝阁与月牙湖之间的登山道边的蕉林中有一个亭子称天风台,亭名出自林语堂早年在美国与人创办的《天风》杂志。《天风》倡导民主自由,宣传爱国爱教,以其独特的办刊风格和清新的文风,赢得众多读者。游客可以在这个亭子稍作休息,向上可仰望天宝阁恢弘气势,向下则俯瞰月牙湖秀丽美景。月牙湖面积1131平方米,原来是一个小水库。湖底铺河沙,湖水清澈见底,湖边则用自然山石收边,岸边铺设一条环湖鹅卵石步行道。附近有乐享亭和存真亭等建筑小品,体现林语堂乐享生活和存真保诚的生活理念。
  烟云茶馆是园区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建筑面积836平方米,高12.8米,设有一部疏散楼梯。架空层1层,楼层2层,其中架空层为停车场,一层为旅游科普、咖啡吧,二层为咖啡吧包厢。
  林语堂文化园设计融入语堂文化、香蕉观光、玉尊朝圣三大独创元素,就是通过观光栈道在观赏蕉林美景过程中把林语堂纪念馆、天宝玉尊宫庙两大主要景点串起来。数十个品种的香蕉树连成一片,天宝高蕉、天宝矮蕉、粉蕉、美蕉、柴蕉、红皮香蕉、贡蕉、佛手蕉、台蕉2号、角蕉,每个品种前面,都配有品种说明。
  林语堂纪念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主体是一座二层半圆形建筑,融合中西建筑风格,馆前安放一尊林语堂坐式雕像,纪念馆附近坐落着林语堂故居、林语堂双亲合葬墓等。玉尊宫是两岸民众交流的重要场所,殿宇金碧辉煌,气势雄伟,每年都会迎来数以千计的台湾信众。
  林语堂文化园距离市中心不到10公里,乘公交车只要15分钟,吸引了众多漳州市民和国内外游客,每天前来游览观光的民众络绎不绝。
  【漳州方言】
  載志
  在闽南方言中,“事情”一语多写成“代志”,这是错误的,“代”字是典型的音近字,也就是音同义乖的借代字。《台湾闽南语辞典》却写做“事志”,这是以字义为主,属倚形变声字,比用“代”字来得好。
  实际上,方言的“dai志”,是可以写成“载志”。“载”的现代语音zai,《广韵》作代切;闽南方言音dai,地皆切。且“载字字义也作“事情”解,《小尔雅·广沽》:“载,事也。”《尚书·舜典》:“咨四岳,有奋庸熙帝之载。”张衡《西京赋》:“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颜延之《赭白马赋》:“访国美于旧史,考方载于往牒。”宋代诗人刘克庄《送吴郎中》诗:“同心不同载,留滞为浮名”这些诗文中的“载”字均做“事情”解。
  从字面上讲,“载志”不单指“事情”,而是指“事情或文件的记录”。事实上,在闽南方言上,“载志”也是指发生的事件值得记述下来。
  ⊙李竹深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的史料,其中包含故园踪影、往事寻踪、文革残忆、历史街区、星火拾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初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林语堂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