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文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824
颗粒名称: 古城文脉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5
页码: 20-24
摘要: 芝山也称紫芝山,在漳州市区的西北面,海拔70米,地势曲折起伏,坡度在10至25度之间,呈圆缓低丘陵地貌特征。虽然山不高,坡较缓,但由于处于九龙江中下游平原,显出几分雄伟,是市中心的天然制高点,古时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城区,是漳州古城的主山。《漳州府志·卷四》这样记载:“紫芝山,郡城绕焉。山在城西北隅,初名登高山。明洪武十三年产紫芝,知府徐恭表上,锡今名。”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化昌盛之处,可谓为漳州古城文脉。芝山三峰耸立,峰顶各建有一亭。据史志记载,吟咏芝山留存至今的古诗至少有数十首之多。这类古诗可谓举不胜举,为芝山抹上浓郁的人文色彩。从此,漳州结集诗社、文社之风很快流行、兴盛起来。
关键词: 古城 文脉

内容

芝山也称紫芝山,在漳州市区的西北面,海拔70米,地势曲折起伏,坡度在10至25度之间,呈圆缓低丘陵地貌特征。虽然山不高,坡较缓,但由于处于九龙江中下游平原,显出几分雄伟,是市中心的天然制高点,古时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城区,是漳州古城的主山。《漳州府志·卷四》这样记载:“紫芝山,郡城绕焉。山在城西北隅,初名登高山。明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笔者注)产紫芝,知府徐恭表上,锡今名。”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化昌盛之处,可谓为漳州古城文脉。
  芝山三峰耸立,峰顶各建有一亭。左边一峰叫日华峰,因其得日最先,故名;峰顶有亭,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并以旭日初升、丹曦满亭而取名日华亭。右边山峰上的石亭名甘露亭,相传嘉靖十六年(1537)天降甘露,御史李元阳作表称贺,知府孙裕建亭纪念祥瑞。威镇亭位于芝山峰顶,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正德年间郡守陈洪谟题诗形容此亭:“城上孤亭面面空,满城风景入亭中。溪流东下潮声壮,山势西来地脉雄。边檄无虞钲鼓静,黎民有喜岁明丰。公余到此情无限,北极迢迢望未穷。”嘉靖十九年(1540),重建为八角亭。清顺治十七年(1660),海澄公黄梧重加修建,不久又毁。康熙五十二年(1713),郡守魏荔彤重建,改名为万寿纪恩亭,俗称万寿亭。
  山麓原有开元寺、法济寺、净众寺3座古刹。据《漳州府志》记载,“开元寺在府治西北紫芝山麓。唐嗣圣间,建于漳浦。明皇二十六年改今名。贞元间,徙州治,与开元道观同移建今所。”“净众寺在府治西北。寺殿东向,左枕日华峰,右挹蒲月池,后倚保福山,前望石壁洞。梁贞明三年建,为祝圣道场。”“法济寺在开元寺之右。南唐保大十一年建。元至正二十七年,陈友定取漳州,筑城,截寺于城外。僧觉聪等请右丞罗氏故宅改建。”这些古刹多毁于清末太平天国的兵燹。劫后仅存一座咸通塔,曾移至中山公园内,后收入漳州市博物馆。据翁国梁的《漳州史迹》(1935年出版),民国初年建寻源中学时在法济寺旧址挖掘出3尊完整的石罗汉,还有几尊断头断臂的,当时给这些石雕像拍照后又将其埋到地下。《漳州史迹》一书附有这张珍贵的石罗汉照片。
  芝山还先后建有多座书院,如建于宋朝的龙江书院,后改称芝山书院。《漳州府志》记载:“龙江书院,在府治西北登高山上,旧为临漳台。宋朱文公守漳时将筑室讲学,未果,后守危稹乃创为之,以成公志。宋季毁于兵,遗址归浮屠氏。明知府王文、陈洪谟相继重修,遗址犹未尽复。嘉靖三十年,知府孙裕辟新路,立碑路口。三十五年,知县蔡亨嘉毁僧房,自东井以上,辟为五经书院……院东旧有道原堂,后为朱子祠,今为芝山书院。”此外,还有道南书院、霞北书院等。
  芝山历代成为以开元寺为代表的佛教思想和以芝山书院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纷争的场所。漳州有“南方佛国”之称,唐代以来佛事渐盛。朱熹知漳后,很想把开元寺改成研习和宣传理学的书院,但遭到佛教信徒的抵制,只好在开元寺后另行择址建书院,朱熹曾写一副对联表达他的心愿:“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后来,佛、儒在芝山上虽有纷争,但长期并存,儒家子弟的琅琅书声和佛教徒的木鱼声此起彼伏。1902年(也有记载是1905年),漳州知府孙传兖在芝山净众寺旧址上创立了漳州府中学堂,1930年更名为省立龙溪中学,这就是漳州一中的前身。1923年,寻源中学从厦门鼓浪屿搬到漳州续办(1925年整体搬迁过来),校址也选在芝山,1951年9月改办为农业技术学校(漳州农校1965年迁往圆山脚下,校址转给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因此漳州农校也把寻源中学作为自己的前身。
  芝山绿树成阴,风景秀丽,是踏青、登高、游览的好去处,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在这里聚集饮酒品茗、赏景吟诗,南宋著名理学家陈淳登临芝山上的临漳台时赋诗赞叹:“台前一带绕漳溪,台下回环万象齐。”据史志记载,吟咏芝山留存至今的古诗至少有数十首之多。较早的如唐人史维翰写开元寺:“漳溪郡有佳山水,迁客因之作胜游。怪石千峰耸晴巘,枯槎百尺拥寒流。”又如被誉为“小李白”的宋代诗人郭祥正在漳州代理知州时写过一首《半漳台》:“飞檐赤白压林丘,见尽临漳一半州。倦步且来消午暑,穿云此去彻鳌头。”宋朝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驻师漳州夜宿开元寺”时也留下诗篇:“天涯有事恼寒宵,欢喜名蓝转寂寥。满目风烟迷法界,极天榛莽乱渔樵。包胥谩向秦廷乞,宋玉谁怜楚岫招。海国孤忠凭一旅,还祈佛力佑清朝。”这类古诗可谓举不胜举,为芝山抹上浓郁的人文色彩。明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漳州的一些文人墨客在紫芝山麓结玄云诗社,有“玄云七子”和“玄云十三子”之称,吟咏唱和,创作诗文,抒发雅兴,标领时誉,影响深远。《漳州府志·卷四十九纪遗中》有这样的记载:“明季漳中举伭(注:为避清康熙名玄烨之讳,清光绪的府志把“玄”字写成“伭”字)云诗社于紫芝山麓,有蒋孟育、王志远、林茂桂、高克正、戴燝、郑怀魁、徐銮、张燮、陈翼飞、黄信卿诸人皆甲乙榜,而陈范、汪有洵两山人亦与焉。”从此,漳州结集诗社、文社之风很快流行、兴盛起来。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的史料,其中包含故园踪影、往事寻踪、文革残忆、历史街区、星火拾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初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