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819
颗粒名称: 4.桥梁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3
页码: 8-10
摘要: 宋绍兴年间外城由木栅栏改为土墙,内城城墙可能随之拆除,内城护城河形成城内马蹄形沟渠。为方便城内通行,护城河上架设了多座桥梁,仅著名的就有“七阴八阳”十多座桥梁,仅举历史上著名和幸存至今者如下:。名第桥,在东路,上建亭,建于唐元和年,建成时,正好赶上漳州第一名进士周匡物榜上有名,为庆贺此事,桥命名为名第桥,桥边还建有名第坊。明朝名第桥更名为东清桥,因桥上有亭,民间称东桥亭。登仙桥,在西路,上建亭,明朝更名为西清桥,民间称西桥亭。明朝更为北清桥,亦名澄清桥。丙申桥所在位置,在明代府志和清代府志记录上有差异。
关键词: 漳州 古城设置 梗概 桥梁

内容

宋绍兴年间(1131-1162)外城由木栅栏改为土墙,内城城墙可能随之拆除,内城护城河形成城内马蹄形沟渠。为方便城内通行,护城河上架设了多座桥梁,仅著名的就有“七阴八阳”十多座桥梁,仅举历史上著名和幸存至今者如下:
  名第桥,在东路,上建亭,建于唐元和年(806-820),建成时,正好赶上漳州第一名进士周匡物榜上有名,为庆贺此事,桥命名为名第桥,桥边还建有名第坊。明朝名第桥更名为东清桥,因桥上有亭,民间称东桥亭。
  登仙桥,在西路,上建亭,明朝更名为西清桥,民间称西桥亭。
  东、西桥亭,现桥仍然在使用,桥亭早在宋代就迁到桥侧,扩建设为三进庙宇,东、西桥亭成为庙名,也是该地地名。东、西桥亭,既是唐宋子城地标式建筑,又集古桥梁、古庙、古街坊、古护城河为一体的精典载体,值得珍惜。
  东河头桥,在东铺街,上建亭。后称东铺桥(今东铺头)。
  庆丰桥,在北门,上建观音亭,旧名瑞丰桥,明朝更名中清桥。民间称北桥,是漳州城内最华丽的桥。新千年建北桥市场时覆盖为路面(请参见拙文《漳州的街坊与桥亭》)。
  丙申桥,在天庆观东,上建亭,唐元和丙申(816)年所建,宋淳熙丙申(1176)年重建,因此以丙申为名。明朝更为北清桥,亦名澄清桥。桥北侧建遗爱祠,祀姜谅,清朝遗爱祠迁丁方桥,改名姜公祠(今战备大桥东侧)。
  丙申桥所在位置,在明代府志和清代府志记录上有差异。明府志记在城西天庆观东(今钟法路与新华西路交叉口),清府志记在城东北巡海道衙后(今延昌桥)。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漳州市芗城区的史料,其中包含故园踪影、往事寻踪、文革残忆、历史街区、星火拾遗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田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