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文莱星币述说王国痛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801
颗粒名称: 四、文莱星币述说王国痛史
分类号: F821
页数: 5
页码: 250-254
摘要: 在漳州民间曾发现的一种文莱铜元。该币重9.28克,直径29毫米;其正面是五星图案,周围环铸伊斯兰文;背面中间是“1”代表币值1分,周围铸英文SULTANATEOFBRUNEI,下方是伊斯兰历的铸造时间1304年,相当于1887年。文莱铜元铸期仅一年,铸量十分稀少。该币的伊斯兰风格十分浓厚,它是文莱沦为英国统治前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代铸一种机制铜币,这种币在文莱当地被称为“duitbintang”(星币)。在清末它可能也是与海峡殖民地货币一起随着华侨携带而少量流入漳州一带。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名义上文莱仍是一个苏丹王国,但实质上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胜利后,英国于1946年恢复对文莱的控制。1971年11月23日,文莱取得“完全的内部独立”。
关键词: 货币 文莱星币 漳州

内容

在漳州民间曾发现的一种文莱铜元。该币重9.28克,直径29毫米;其正面是五星图案,周围环铸伊斯兰文;背面中间是“1”代表币值1分,周围铸英文SULTANATEOFBRUNEI(意为文莱伊斯兰君主国),下方是伊斯兰历的铸造时间1304年,相当于1887年。文莱铜元铸期仅一年,铸量十分稀少。
  该币的伊斯兰风格十分浓厚,它是文莱沦为英国统治前委托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代铸一种机制铜币,这种币在文莱当地被称为“duitbintang”(星币)。文莱铜元与同时期海峡殖民地、沙捞越和北婆罗洲的一分币重量及币径相同,可以等值流通。在清末它可能也是与海峡殖民地货币一起随着华侨携带而少量流入漳州一带。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北临南中国海和文莱湾,东西南三面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接壤,并被该州的林邦地区分割成互不相联的东西两部分,面积为5765平方公里。文莱的中文全称是文莱达鲁萨兰国(NegaraBruneiDarussalam),意为“和平之邦文莱”。截止2008年,文莱人口约39万,华人占10%,华人中闽籍华人约占80%,他们大多是上个世纪下南洋的华人后裔。
  文莱是东南亚的文明古国,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早期文莱为酋长统治。14世纪,文莱被爪哇的麻喏巴歇帝国占领,成为其附属国。14世纪末,文莱脱离爪哇的控制,穆罕默德沙(1383~1402年)成为信奉伊斯兰教后的第一位文莱国王。现在的文莱苏丹,即沿袭自14世纪以来的苏丹王朝。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第五任苏丹博尔基亚(1485~1524年在位)时期,文莱国力最为强大,鼎盛时期其国土包括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沙捞越和沙巴)、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和巴拉望群岛,势力扩张到马六甲和爪哇等南中国海一带。
  古代中国和文莱关系密切,两地往来频繁。元代之前中国史籍称文莱为“渤泥”,明代开始称“文莱”。中文两国交往历史悠久。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南洋各国客商集聚广东沿海,与中国百姓进行商品交换,其中包括了当时的“渤泥国”。《梁书》载:梁天监十六年(517年)、梁普通三年(522年),婆利国王两次遣使朝贡中国,这是中文两国官方往来的最早的记载。
  明代,朝廷先后4次派特使到渤泥国。据《明史·渤泥国传》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曾派御史张敬之、福建行省都事沈秩出使渤泥国。永乐六年(1405年)八月,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率王室及陪臣150余人访问中国,受到明成祖的隆重接待。后渤泥国王在南京病逝,其“体魄托葬中华”。
  据说现今文莱王室也有中国人的血统。《明史》列传《婆罗传》载:“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万历时,为王者,闽人也。”漳州《漳州华侨志》第一章“出国”篇第二节转载称:“万历中,渤泥(加里曼丹岛北部)王卒,无嗣,族人予立,国中杀戮凡尽,仍立其女为王。漳州人张姓者,初为其国拿督,华言遵官也,因乱出奔。女王立,迎返之……华人多流寓地。”
  文莱的文化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近年来,在哥打巴都地区绵延两公里的文莱河支流甜柑河(LimauManisRiver)河畔挖掘出土约50000余件唐代以来的中国文物,包括大约1000余枚唐代货币,其中有数量较多的“开元通宝”钱等。宋朝以来的中国文物,包括中国历代古钱,更是多次出土。充分说明了古代中文两地贸易往来的频繁。
  16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相继侵入文莱。1526年,葡萄牙和文莱签订贸易协议,迫使文莱开放沿海口岸。1578年西班牙殖民者从菲律宾入侵文莱,次年文莱军队赶走西班牙人。1645年、1651年,文莱和苏禄(苏禄是古代存在于菲律宾苏禄群岛上的一个伊斯兰教酋长国,建国时间为1450年,一度成为文莱的属国,1915年并入美属菲律宾。)两度联手,共同击败来犯的西班牙人。
  17世纪后半叶,文莱的商业活动仍较为活跃,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都城从哥打巴都迁移到人口更多的文莱河上游的水村,也就是今天的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水村所在地。但此时王国内部开始出现纷争,沿海一带盗贼四起,朝廷对边远的属国和强悍的部落越来越难于驾驭。18世纪初,荷兰人由坤甸不断骚扰南婆罗洲,沙捞越地区又接连发生土著叛乱,附属国苏禄宣布不再臣服于文莱。
  1839年英国人詹姆士·布鲁克来到沙捞越。此时文莱国内局势动荡,统治者正忙于应付迪雅克(Dayaks)土著人和沙捞越马来人的叛乱。于是文莱王室急忙向布鲁克求助,并承诺只要布鲁克帮助文莱王室平定叛乱,就能得到沙捞越的部分土地。布鲁克趁机插手平息动乱。1841年布鲁克自任为沙捞越王,将古晋(Kuching)作为沙捞越的首府。随后布鲁克凭借武力不断蚕食文莱的领土。1842年,文莱苏丹被迫封布鲁克为沙捞越王。此后,随着西方殖民势力在婆罗洲的侵蚀,文莱逐步失去全部沙捞越及军事要冲纳闽岛和北婆罗洲等地。至此,疆域辽阔的古老王国文莱变成海隅一角的小邦。
  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名义上文莱仍是一个苏丹王国,但实质上已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941年文莱被日本占领。二战胜利后,英国于1946年恢复对文莱的控制。1959年文莱与英国签订协定,实行“内部自治”,规定国防、治安和外交事务由英国管理,其他事务由文莱苏丹政府管理。1963年英国曾计划将文莱纳入马来西亚联邦,但遭到文莱的拒绝。1971年11月23日,文莱取得“完全的内部独立”。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红军进漳八十周年、故园踪影、漳台交流、文革残忆、改革历程、往事寻踪、邑人履痕、星火拾遗几大栏目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南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