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琉球通宝见证漳琉历史交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798
颗粒名称: 一、琉球通宝见证漳琉历史交往
分类号: F822.7.57
页数: 6
页码: 237-242
摘要: 琉球是历史上存在于日本与台湾之间的一个岛国,琉球与漳州仅一水之隔,两地贸易及人员往来密切。在漳州钱币爱好者手中收藏有一种琉球通宝。琉球王国的地理位置在台湾岛东北和九州岛西南之间的琉球群岛上,由冲绳群岛、宫古群岛、八重山群岛为中心及周围的大小岛屿组成。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随后三国开始向明政府朝贡,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琉球王国仍然与中国结为朝贡册封关系。这样中琉两国继续在封贡活动下开展友好往来。琉球的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自明洪武五年受封直至清光绪五年被日本兼并为止,琉球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中国王朝为正朔,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使用的都是汉字。
关键词: 货币 琉球通宝 漳州

内容

琉球是历史上存在于日本与台湾之间的一个岛国,琉球与漳州仅一水之隔,两地贸易及人员往来密切。在漳州钱币爱好者手中收藏有一种琉球通宝。它们见证了漳州与琉球的一段历史交往。
  琉球王国的地理位置在台湾岛东北和九州岛西南之间的琉球群岛上,由冲绳群岛、宫古群岛、八重山群岛为中心及周围的大小岛屿组成。
  12世纪,琉球已经从原始社会步入了早期的氏族社会,史称按司时代。1322~1429年间,琉球群岛出现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分别位于琉球大岛(冲绳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国相互争战了近100年,这个时期称为“三山时代”。
  1372年(明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杨载向琉球三国发布诏谕,随后三国开始向明政府朝贡,成为明王朝的藩属国。1429年尚巴志统一了琉球王国,设都城在首里(今冲绳县那霸市的东郊)。琉球王国仍然与中国结为朝贡册封关系。清定鼎北京后,中琉关系一直沿用明制。1647年(清顺治四年),清廷遣使告谕琉球国王,琉球国王接受敕谕,遣使来华。这样中琉两国继续在封贡活动下开展友好往来。
  17世纪初,琉球国遭日本萨摩藩(即今鹿儿岛)的侵略并开始受其控制,1879年3月,在日本的胁迫下琉球改置为冲绳县,从此琉球被日本吞并,中琉之间500年的藩属关系断绝。
  琉球的文化深受中国的影响,自明洪武五年受封直至清光绪五年被日本兼并为止,琉球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中国王朝为正朔,琉球王国的官方文书使用的都是汉字。
  在中琉交往的过程中,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闽南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早在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琉球接受了朱元璋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当中有南安蔡崇等许多善于造船和航海的闽南人。明天顺六年(1462年),龙溪(今漳州)人潘荣作为明朝选册使出使琉球。万历十九年(1591年),龙溪人王立思、阮明等“奉旨始迁于中山,以补三十六姓”。明洪武年间福建妈祖信仰已传入琉球,至今琉球的久米村、那霸和久米岛等处还有供奉妈祖的天后宫。
  琉球的风俗、传统节庆、语言等也和闽南有许多相同之处,一些闽南特有的节庆琉球同样存在,如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十二月二十四的送神,正月初四的接神,七月十五祭祖等,此外两地同样有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放置“石敢当”的习俗。
  琉球国土疆域狭小,但海岛众多,位于东北亚和东南亚海上贸易的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海上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1479年,尚真(1465~1527年)登上了琉球王国的王位,在位近50年期间,琉球王国进入鼎盛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琉球不仅从与中国的宗藩关系中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同时北上日本、朝鲜,南下安南、吕宋、暹罗、爪哇、马六甲等进行海上贸易。在我国明朝海禁时期,琉球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中介贸易地位更加突出,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的中转站。16世纪末,随着倭寇的骚扰以及东南亚一带逐渐被西方国家占领,琉球的海外贸易开始衰落。
  在贸易及货币流通的过程中,早期琉球使用的大都是中国和日本的钱币。不仅中国钱大量流入琉球使用,琉球的钱币也流入我国。
  琉球王国最早的钱币是尚德王(1441~1469年)于1461年铸造的“世高通宝”,该钱制作较为粗劣,字体软弱。尚泰久王(1415~1460年)时期,琉球于1454年仿照中国“永乐通宝”钱的式样铸造“大世通宝”,此后琉球王国还铸有“金圆世宝”“中山通宝”等钱,其形制、样式都与中国钱币相似。
  日本孝明天皇文久三年(1863年,清同治二年),日本萨摩藩为琉球铸造了两种样式的琉球通宝。一种为椭圆形当百大钱,该钱高49.5毫米、直径33.6毫米、重量20.1克;面文直书“琉球通宝”,背穿孔上下铸“当百”字样。另一种为半朱方孔圆钱,该钱直径41.5毫米,重量26.6克;面文篆书“琉球通宝”,背穿孔上下铸篆文“半朱”字样,一枚半朱可当小平钱一百二十八文使用。琉球通宝曾随着贸易及人员往来携带等渠道而少量流入我国,由于其铸造较为精美,因而深受钱币收藏爱好者的喜欢。
  相关链接:潘荣,字尊用,龙溪县人,生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后任吏部给事中,户部右侍郎,户部尚书。
  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三月,琉球国中山王三子尚德遣陪臣来朝,为两年前逝世的父王尚泰久告讣,并请封袭继位。明王朝鉴于琉球国自“永乐以来,国王嗣立,皆请命册封”,按惯例于四月间作出决定:“派遣吏科右给事中潘荣、行人司行人蔡哲为正副使节”,“假以玉带、蟒衣、极品服色”,往琉球国祭奠故王尚泰久,并册封世子尚德为琉球国王。
  当时东南海上倭寇、海匪盛行,台风频繁,官场上视航海为畏途。潘荣作为勇于冒险的闽南人,“航海之事,视为寻常”。他领旨后便到福州船坞监造大艘“封舟”,认真选用熟谙水道的水手和富有操舟经验的掌舵等素质良好的随行人员,组成一支近400人的使团,于天顺七年(1463年)六月乘大型封舟,从福州马尾港启航,七昼夜后到达琉球国。
  潘荣在琉球登陆后,即遵旨谕祭了故王尚泰久,册封了世子尚德为中山王。在守候信风返国期间,他细心访查琉球国各方面情况。完成使命后潘荣于十月回朝,以出使有功,擢升户部右侍郎,后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弘治元年(1488年)潘荣致仕归养,弘治九年(1496年)卒于家中,追赠太子少保,葬于漳州南厢。现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的给事巷和尚书巷便是因其故居位于此而得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潘荣的祖籍地颜厝镇马洲村和官田社(今属龙海市)端午节比赛的龙舟上,船艏挥舞着的并非闽南赛龙舟上的五色旗或蜈蚣旗,而是长条形的贡船旗,马洲村使用的是“黑地白月旗”、官田社为“乌龙白日旗”。这种贡船旗只有在琉球国的古画上才能看到,马洲村和官田社的贡船旗习俗正是源于500多年前册封使潘荣出使琉球的历史。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红军进漳八十周年、故园踪影、漳台交流、文革残忆、改革历程、往事寻踪、邑人履痕、星火拾遗几大栏目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南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