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招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752
颗粒名称: 10月招生
分类号: D652;K273
页数: 3
页码: 115-117
摘要: 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高等教育部党委《关于改进1966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几天广播了北京女一中高三班和四中高三班学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党中央、毛主席的信,正符合“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要求。6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通知,把该年高招推迟到10月。6月18日《人民日报》还为此发表了社论。10月中旬,我与几位同学快走到校门时,被一位红卫兵叫住。她问其中一位同学,有一个中专学校招生名额,是福建省重工业研究所,问他读不读。因为我曾从这个单位门口走过并有印象,所以这次对话记忆深刻。
关键词: 文革初期 漳州一中 革命

内容

196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高等教育部党委《关于改进1966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请示报告》。几天广播了北京女一中高三(4)班和四中高三(5)班学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党中央、毛主席的信,正符合“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的要求。6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通知,把该年高招推迟到10月。6月18日《人民日报》还为此发表了社论。10月中旬,我与几位同学快走到校门时,被一位红卫兵叫住。她问其中一位同学,有一个中专学校招生名额,是福建省重工业研究所,问他读不读。因为我曾从这个单位门口走过并有印象,所以这次对话记忆深刻。
  老同学王生才听说我有兴趣了解这段历史,兴冲冲复印了他笔记本上的这两页(图三)送给我。他说:学校把高招的校名及各校名额公布在黑板上;高中升大学因与已无关,抄录的是初中升高中、中专的名单。真是“珍贵的记忆”,我一看,“重工业研究所(保密单位)”果然在名单上,只招一名。
  随着文革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又发文通知把招生工作推迟到67年1月;随即无限期推迟,“老三届“在68、69年及以后若干年,除了少数人参军,大都“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正常高(中)招理所当然不了了之。
  大家公认文革初期全国没有正常高(中)招生,福建省却有一特例。在与一对带孙子出来晒太阳的爷爷奶奶闲聊时,他们告诉我,他们夫妻就是这一届初三毕业生,上了一个中专班。据他们介绍,他们是龙海石码人,在北京参加“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大会回来没几天,就在10月28日赶到闽西某兵工厂报到,11月1日正式开学。这一班办下去的原因据说是因为他们到了该严格保密的单位,把这些人退掉会涉嫌泄密。他们说龙海籍学生有十四名;漳州也有三名,没去报到。学制三年,到1969年毕业。这一班开课估摸要有很高级别的领导特批。
  本人仅是业余文史爱好者,不敢寻根问底,有赖于当事的老师、工人、学生能有确切的记录,毕竟这次招生,人们知之少,甚至以为文革前期根本没有高(中)招生。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红军进漳八十周年、故园踪影、漳台交流、文革残忆、改革历程、往事寻踪、邑人履痕、星火拾遗几大栏目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