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台两地“德星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736
颗粒名称: 漳台两地“德星堂”
分类号: K928.72
页数: 4
页码: 59-62
摘要: 漳州南山寺内有一座德星堂,台湾省台北市也有一座德星堂,它们都是陈氏的宗祠。在华人居住的地域里,有许许多多德星堂,论年代久远的是漳州南山寺内的德星堂,数规模宏大的当属位于台北市宁夏路27号的德星堂。目前,在闽台陈氏族谱记载中,大多以河南颍川陈实为始祖。其为陈实后裔,其父陈忠与开漳圣王陈元光同为叔伯兄弟。朝廷接到举报,即派人南下查办。现在,台湾当局把“台湾陈氏大宗祠德星堂”列为文化古迹,予以保护,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陈诚等还题写不少条幅。春秋两季,全台各地陈氏宗亲聚集德星堂,举行公祭活动。漳台两地德星堂,源流脉络清晰,彰显台海血脉相连,亲情永在。
关键词: 德星堂 台湾 漳州

内容

德星堂是陈氏宗祠的堂号。漳州南山寺内有一座德星堂,台湾省台北市也有一座德星堂,它们都是陈氏的宗祠。在华人居住的地域里,有许许多多德星堂,论年代久远的是漳州南山寺内的德星堂,数规模宏大的当属位于台北市宁夏路27号的德星堂。
  目前,在闽台陈氏族谱记载中,大多以河南颍川陈实为始祖。陈实是帝舜之八十一世裔孙,生于东汉永元十六年(104年),卒于中平四年(187年),期间,担任过河南闻喜县和太丘县的主官,为政廉洁清明,体恤民瘼;为人品德高尚,勤学精进。退隐后经常携子孙邀朋友游许昌西湖,吟诗作对,优哉游哉。是时有太史奏汉灵帝:“德星聚,五百里内有贤人。”汉灵帝查访后,认可太史所奏,遂命属下在许昌西湖建一亭,号之“德星亭”。直至唐朝还有咏叹德星亭的诗作:“古贤高尚不争名,行止由来功沓冥。今日浪为千里客,看花渐上德星亭。”此后,“德星”二字即成陈氏子孙光宗耀祖的褒词。再说,以“德星”为名作陈氏宗祠的堂号,应始于唐朝太傅陈邕之手。
  陈邕,唐神龙元年(705年)进士,后担任太子李隆基的老师。公元712年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陈邕任太子太傅。其为陈实后裔,其父陈忠与开漳圣王陈元光同为叔伯兄弟。陈邕在朝为官时,陈元光等正辟漳而主政,一南一北,时有沟通。然而,此刻的陈邕政事违和,因与宰相李林甫相左,遭谗言,终被谪入闽。陈邕扶老带小从福州再兴化到惠安,一路南下,或因沾亲带故的关系,在陈珦主政漳州之时,陈邕一家落户漳州。陈邕定居漳州以后,择风水宝地漳州城区九龙江南岸、丹霞山下建一处大宅院,院落一派富丽堂皇,并于东厢建置祠堂,供奉祖先牌位,高悬巨匾“德星堂”。无奈好景不长,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陈邕的政敌暗中窥探,密告朝廷,慌称陈邕在漳州建造宫殿,图谋不轨。朝廷接到举报,即派人南下查办。幸好陈邕旧识得知,委人长驱千里先行抵漳通知陈邕。一时间,堂堂陈太傅乱了阵脚,不知所措。危急之际,陈邕女儿陈金花挺身而出,提议改家宅为寺院,自己削发为尼,陈邕从计,果然躲过一劫。从此,陈太傅府第改为“崇福禅寺”,陈邕携家小移镇头宫水潮社居住,至95岁善终,方谥“忠顺王”。龙溪崇福禅寺几经更名,明代起称“南山寺”,沿用至今,漳州南山寺与汉传佛教寺院相比,所不同之处,多了一座祠堂,少了一对钟鼓楼,显现“献宅为寺”的印记。“德星堂”败落于公元1864年,是时天京陷落后的太平军流窜来漳,洗劫漳州城,火烧南山寺,德星堂毁于一炬。数年后重修,德星堂的匾额依在而神牌无存。但是,因陈氏子孙早年即四处发展,人丁兴旺,“德星堂”已经分灯各地,入广东、下南洋、到台湾,“德星堂”布于华人世界陈氏家族之中。
  台湾台北市的“德星堂”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其《德星堂沿革志》言明建祠初衷:“每念台省孤悬海外,与大陆交通匪易。而本族族人均来自大陆。深恐年代久远,不仅与故里亲友日疏,且后世子孙在长久不相往来下,更难悉祖籍之本源,尤其本岛既无本族宗祠,谱牒不修,拜祭无所。实有数典忘祖之虞,遑论敦亲睦族之义。为求慎终追远,报本思源,乃兴建德星堂大宗祠一座。”台北德星堂自清以来一百六十几年,已经三易其所,第一次位所,风水极佳,日本占领台湾后,便看中这块地,逼其迁址,盖起总督府,光复后又作为“总统府”。现在位于宁夏路27号的德星堂,也是十分堂皇,虽然是第三次建祠,陈氏族人非常重视,他们说,为了“加深对祖国之眷念乃不惜巨资远自福州聘请工匠及采购建材,以示吾族与大陆之血缘关系,新祠占地二千余坪,规模宏伟,肃穆庄严,纯与我华夏民族之风格”。德星堂前面是一片大埕,前后两座大殿,中间露一天井,左右两侧有两排厢房,单檐悬山顶,人字形屋顶,燕尾吻脊。无论构架、斗拱、屋面、墙体或装修彩绘,都是地道的闽南风格。台北新祠建于1912年,至今整整一百年,由于维护周全,仍然美轮美奂。
  台北德星堂正门顶上高悬苍劲有力三个大字——“德星堂”,与漳州南山寺内的“德星堂”匾额的规格、字体相同。主殿供奉三尊神牌:居中是“汉太丘长颍川郡侯文范公暨德配筍夫人”,左为“唐开漳将军忠毅文惠广济王元光公暨德配种夫人”,右为“唐赐进士出身太子太傅忠顺王邕公暨德配赵夫人”。所祭拜先祖就是陈实和夫人、陈元光和夫人、陈邕和夫人。主殿两边除立着“肃静”、“回避”牌子以外,还有许多令牌,红底金字,写着:“颍川郡侯”、“开漳将军”、“太子太傅’”等等。殿外许多石柱镌刻着楹联,最明显的一对楹联指出漳台两地德星堂的关系,上联:闻喜太丘沾雨露;下联:闽漳南院荐秋霜。联中的“闻喜太丘”分别是河南省的两个县,陈实先后任过县长,而“闽漳”和“南院”(南山寺另一名称),则是陈元光和陈邕分别主管的地方,“雨露”和“秋霜”取自《千字文》里的“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表示自然发展的过程,亦即这一脉的陈氏族人是从河南到漳州,从漳州再到台湾,联语的意思是叮嘱后人莫忘根本。
  现在,台湾当局把“台湾陈氏大宗祠德星堂”列为文化古迹,予以保护,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陈诚等还题写不少条幅。春秋两季,全台各地陈氏宗亲聚集德星堂,举行公祭活动。堂中的《祖训》写道:“愿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漳台两地德星堂,源流脉络清晰,彰显台海血脉相连,亲情永在。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福建省漳州芗城文史资料汇编,包括红军进漳八十周年、故园踪影、漳台交流、文革残忆、改革历程、往事寻踪、邑人履痕、星火拾遗几大栏目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庄宗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陈邕
相关人物
德星亭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