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籍旅台教育家、语言学家柯逊添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686
颗粒名称: 漳籍旅台教育家、语言学家柯逊添先生
分类号: K825.46
页数: 9
页码: 178-186
摘要: 2010年6月23日下午7:50,88岁的漳籍旅台教育家、语言学家柯逊添先生心脏停止了跳动。柯先生曾是200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以中国台盟主席张克辉为编辑主任委员、政协福建省主席梁绮萍为副主任委员、陈正统为主编的《闽南话漳腔词典》顾问。他将当顾问应得酬报悉献为词典费用。柯先生毕生从教,推行“国语”,多行善事,奖掖后进,爱国爱乡,值得称赞。柯逊添先生1922年农历五月十九日出生于漳州岳口街,以后迁居浦头街。抗战开始不久,厦门沦陷,经济拮据,由当中学体育教师的姐夫郑法老师培养升学安溪师范学校。光复后,推行国语成为教育大事。因为他会国语速记,记录十分详尽常被夸奖。调查属实,他会同那位同事联名报告县长。县长派柯先生调查。
关键词: 漳州 教育家 柯逊添

内容

2010年6月23日下午7:50,88岁的漳籍旅台教育家、语言学家柯逊添先生心脏停止了跳动。柯先生曾是200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以中国台盟主席张克辉为编辑主任委员、政协福建省主席梁绮萍为副主任委员、陈正统为主编的《闽南话漳腔词典》顾问。他将当顾问应得酬报悉献为词典费用。柯先生毕生从教,推行“国语”(大陆于1955年改称普通话),多行善事,奖掖后进,爱国爱乡,值得称赞。
  柯逊添先生1922年农历五月十九日出生于漳州岳口街,以后迁居浦头街。小学毕业于岱东小学(今岳口小学前身)。初中就学于龙溪中学(今漳州一中)。抗战开始不久,厦门沦陷,经济拮据,由当中学体育教师的姐夫郑法老师培养升学安溪师范学校。
  毕生从教 推行国语
  安溪师范学校毕业后,柯先生担任漳州下沙国民小学校长。那时,学校校长和教师才三人。两年后,因不会逢迎来视察的教育督学,备受为难,于是下决心要投考当个好督学。半年后,福建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在漳州招考督学,他如所愿,任龙溪县督学,又调任华安县督学,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厦门市督学,最后在台湾省台北市督学任内退休。他不太关心政治,不谙官场,夫人说同学当大官了,你一生当督学。他所用心的是服务教育、推行国语。
  1945年台湾光复后,他在厦门当督学。当时政府奉命招聘会说闽南话的中小学教师250位到台湾任教,推行国语。日本统治台湾50年,台湾光复前即日据后期,推行皇民化运动,禁止中国人在公开场合说国语、闽南话、用汉字。光复后,推行国语成为教育大事。1946年2月柯逊添奉命带领会说闽南话的中小学教师到台湾,便在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社教科担任补习教育股股长,承办推行国语教育行政工作,兼任教育处附设语文补习学校教务主任。
  补习学校招生对象以公教人员为主,每期三个月,夜间上课,课程是注音符号和国语会话为主,他还担任讲师。不久,他调任台北市国语推行委员会总干事、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督学等,负责国语教育,推行及辅导小学国语教育工作。由于工作认真,成绩突出,1978年“教育部”颁赠匾额一面:柯逊添先生致力语文教育特予表彰。匾的正中横写“雅言敦敦”。
  台湾光复后,台湾省成立国语推行委员会,各县市也都设置国语推行委员会,后改为推行委员会。广播电台开设国语教学节日。全省学习国语蔚然成风,这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柯逊添先生大力推广国语的同时,还学习并推广国语速记。上世纪50年代他参加“教育部”社会教育司附设国语速记班第一期学习。第二期起就被聘为主任讲师兼理班务工作。速记班免费传习国语速记,对象为社会人士,共办八期。1956年台湾省行政干部训练团,为提升各县市议会记录人员水平,培植议会速记人才,特调训各县市记录人员,开办国语速记人员训练班,这是全省唯一由政府机关正式培训国语速记人才。柯先生又受聘任讲师。柯先生除了培养国语速记人才,也常为一些会议速记。1953年鉴于台北市孔庙竟无明伦堂,于是台北市长及名人辜振甫等成立筹建委员会。辜振甫任总务主任,柯先生任副主任,每次会议都由柯先生速记记录,而且当场宣读会议记录。因为他会国语速记,记录十分详尽常被夸奖。明伦堂兴建落成后竖立一个纪念碑,刻上筹建委员们和捐款人士名字。柯先生名字和辜振甫先生名字并列碑上。
  1988年、1990年受侨务委员会聘请,柯逊添先生担任赴菲律宾讲学教授团团长,二度前往马尼拉华侨商会总会主办暑期华侨学校教师讲习会讲授注音符号华语课本讲授法。1990年又承侨务委员会委托,主编菲律宾版新编小学华语课本。历经5年完稿,于1995年编印成书,由侨务委员会提供给菲律宾小学使用。课本配合当地国情、结合介绍中华文化课本配套编有“教师手册”,即教师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学生作业簿”,供学生习作之用。发行共四版,都能达到预定目标,学生反映良好,侨校人士,乐于采用。
  柯逊添先生还关心幼儿国语教育,他按拼音符号“韵符”、“声介合韵”、“结合符号”、“独用声符”连同声调,成为每首儿歌主要音节,编印“中国现代儿歌歌曲”,一边编,一边在台北市长春国民小学附设幼稚园实验教学。
  1989年柯先生回漳州,承蒙好友包堃老师邀请12位在各大专任教音乐家,合力为这本儿歌谱成歌曲。又由担任北京声乐研究所所长表弟钟振发,亲自指导北京儿童合唱团演唱,在北京中央电视台录音室录成母带。1992年年底带回母带,在台湾拷贝录音带,并将儿歌歌谱精印成册,1993年正式自费出版。柯先生说自己不是书商,书只赠送台北市国民小学和幼稚园使用,也赠给亲友参考。
  柯逊添先生推行国语著作不少,主要有以下几种:
  1、注音符号发音讲义(国语日报社出版社出版)。
  2、标准国语会话训练教材(国语日报社出版社出版。国语日报语文中心国语正音班教材)
  3、注音儿歌(国语日报社出版社出版)。
  4、破音字典(台北市东方出版社出版)。
  5、注音符号新教材(台北市国语推行委员会将这部教材和实验教学报告印制成书,经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转呈“教育部”。“教育部”认定适用于山地教育成人班传习,通知各县市加强推广)。
  6、中国现代儿歌歌曲。
  7、音节单元汉语拼音范本(小兵出版社出版)。
  台湾推行国语教育政策有“恢复母语(闽南语)”,柯先生于1994年应台北市华人国际出版社邀请,也写下了下列几本台湾(闽南语)儿歌:
  1、鼠牛虎兔
  2、落大雨
  3、水果和蔬菜
  4、宝岛台湾
  每本台语儿歌都谱曲制成录音带,同书一起出版。台湾各县市小学、幼稚园大都采用为课本。
  多行善事 化解民族纠纷
  柯逊添先生多行善事,并且曾经化解民族纠纷,这些是去台前的事。
  柯先生在安溪师范毕业后到漳州下沙国民小学当校长。有一天中午,突然一个学生来哭诉说他母亲要上吊了。他急忙赶去,踢开学生家门,把学生母亲救下来,用人工呼吸把她救活了。原来学生母亲之所以上吊是因为和婆婆合不来。柯先生还做了婆媳工作,劝说和睦相处。
  他在华安当督学和一位同事外出渡河,看到一位妇女在河边哭哭啼啼地徘徊,突然转身跳下河里。他奋不顾身跳下水把她救起来。原来那妇女丈夫去世,家中唯一男丁是十六岁小叔,而小叔被乡公所抓去,拘留在县政府新兵接待站,即将送去当兵,那位妇女为此跳河自尽。柯先生那时被县长派兼乡镇保指导员,知道未满18岁不必当壮丁。调查属实,他会同那位同事联名报告县长。县长批准将这位妇女小叔放回。过了几天,那位妇女和婆婆、小叔提了一只母鸡和一篮鸡蛋指名答谢。柯先生引其答谢县长,县长还以此事勉励县政府人员要以柯先生为榜样,为老百姓办好事。
  柯逊添先生还曾经化解少数民族和汉人的纠纷。1943年他在华安当督学。华安靠近南靖有一座高山,地名坪水,很陡,住了近百名少数民族村民(今称畲族),全部姓钟,墟日(赶集日)时汉人常占便宜,甚至调戏畲族妇女。于是一次发生冲突,导致汉人被杀伤事。当时乡公所不问是非,呈文县政府,诬说畲民是一股土匪,下山抢劫杀人,请省政府派保安团前来围剿。县长派柯先生调查。柯先生早年就听舅父钟金锴老师说过,坪水少数民族也姓钟,历史上头目都来认亲。于是经由钟金锴老师联系坪水头目见面。柯先生用一张名片盖章后剪下,下半截给这位头目做信符。他做了实地调查,才知道这少数民族被汉人叫“蓝雷仔”,图腾是獒犬。除姓蓝、雷,还姓钟。他先派乡丁持名片一截和畲民联系,然后到坪水住三天,替他们编了户口。第四天带头目和四个代表到乡公所开保民大会。纠纷化解了,继续赶集“赴墟”,根据柯先生建议,在坪水建立了小学分校。由于化解民族间纠纷,县政府获省政府记功一次,柯先生获记大功一次。
  柯逊添先生到台湾后,有一次到日月潭,听到有人一直叫他“柯督学”,原来是坪水一个畲民被抓丁到台湾,现在没钱回家。柯先生一听,马上掏钱资助回坪水。这个人回坪水以后不久,当了头目,为了感恩,竟然在坪水竖立“恩公柯督学纪念碑”。
  爱国返乡 奖掖后进
  1989年,两岸尚未开放往来,柯逊添先生夫妇借香港旅游之名,由我在香港的三舅妈带回漳州。他说,这次回故乡,台湾当局肯定会知道,我们已做好被取消退休金的思想准备。几十年了,两岸隔绝,见不到亲人、朋友。他还脱下西装,只穿和亲朋一样的衬衫。他说大家穿一样才显得“一家亲”——那时,漳州很少有人穿西装。但是,没回台湾前,两岸有限制地开放往来了。他说可以多住几天了。天天和哥哥柯逊元老师等亲人在一起,天天和老朋友会面,参观故乡旧址新居。
  三舅妈吩咐我有时间要陪他。柯先生老友林朝旺老师对我说,他一讲起推行国语的事便滔滔不绝,你要多讲这方面的事。柯先生当龙溪督学时我还是小学生呢,陪他说话战战兢兢,林老师的提醒,使我有了话题。话谈多了,我才发现柯先生除了讲推行国语的实践经验,他讲了闽南语是古汉语活化石,讲了国语和闽南语的一些对应。他具有音韵学、语言学的坚实基础。他还拿出这方面的论文给我看。这样我们话就更多了。
  有一年他回来,我向龙溪师范学校领导推荐,请他向学生讲注音字母结合《汉语拼音方案》的讲座。生动、诙谐的讲话博得学生掌声不断。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返漳找我,谈起他任顾问的台湾《国语日报》,该报新辟《乡土语文》专栏,要“恢复母语”,介绍闽南方言,聘请八十多岁专家林松培先生当主编,柯先生郑重地说:“我是代表《国语日报》向你约稿,希望支持。”我说学浅才疏,恐难从命。但是推辞不了,写了一稿寄去。没想到一天他从彼岸来电话,告知“稿登载了,反映不错,字也写得好,谢谢,请继续来稿。”于是我三、四年内竟写了八、九十篇。感谢主编林松培先生,不管有否登载我的文章,他都把每期《乡土语文》专版寄给我。可能一方面让我知道稿件登载,一方面让我知道专栏上讨论的问题,也让我知道用怎样的语言风格写稿。我也很感谢原《国语日报》总务主任黄嵩年兄,他退休后每年回漳州一、二次,顺便送来稿费,代送去稿件。
  有一年我病了,柯逊添先生返漳知道,特地来看望,送来稿费。他要求我用小楷毛笔端正写稿费收据。他说,我几乎年年回来,知道大陆日新月异变化,文化繁荣,你用小楷毛笔写信给林松培老先生,老先生拿给编辑部人员看,他说有这样小楷书信,谁说大陆“文化大革命”毁灭了中华文化。没回过大陆的人都认为“文革”使中华文化毁灭了,用小楷毛笔写收据不是多此一举,是见微知著啊。
  柯先生返漳时,我也拜访过他。我非常感动的是他从不住宾馆,而是住在他自家大哥的一间不大屋子里,睡的是大哥房间,兄弟同床。有一次我去拜访他,他把床沿当椅子,正伏在前面桌上抄写英文课本。他有子孙在美国。他学英文,已经能一般会话、写信。这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他的子女均有高学历,事业有成。
  寥寥记叙,不及万一。先生仙去,风范存焉。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彭冲与沧江小学”、“追溯往事”、“开辟闽粤公路先驱施大鎏”、“新加坡籍华人郭其超先生热爱故乡的事迹”、“林语堂先生爱国怀乡轶事”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郭锦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