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印尼归侨曾友梅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680
颗粒名称: 记印尼归侨曾友梅先生
分类号: K828.8
页数: 6
页码: 172-177
摘要: 漳州东门街曾居住一位印尼归侨曾友梅,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为家乡建设及沟通海内外关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芗城具有影响的实业家。1886年,曾友梅出生在现福建省龙海市颜厝乡下洋村的一个普通农家,那时的中国正是鸦片战争爆发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清朝末期,清政府腐败无能,摇摇欲坠,社会凋零,全国一盘散沙,任凭列强洋鬼子宰割。他在幼年时,跟随在漳州城里当女工的母亲,经人介绍拜施念庭为师。因品学皆优,令人喜爱,获得免费就读私塾优待,成了恩师的得意门生。这时25岁的曾友梅开始站稳脚跟,而国内政局也发生重大变化,清朝宣告灭亡。
关键词: 印尼 归侨 曾友梅

内容

漳州东门街(今新华东路)曾居住一位印尼归侨曾友梅,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为家乡建设及沟通海内外关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芗城具有影响的实业家。
  生不逢时 少年成才
  1886年,曾友梅出生在现福建省龙海市颜厝乡下洋村的一个普通农家,那时的中国正是鸦片战争(1840年)爆发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清朝末期,清政府腐败无能,摇摇欲坠,社会凋零,全国一盘散沙,任凭列强洋鬼子宰割。曾友梅先生生不逢时,身居乱世,从小就懂得刻苦奋斗,而且聪明伶俐,立志将来长大成人要为家乡为国家出力,兴家兴国。
  他在幼年时,跟随在漳州城里当女工的母亲,经人介绍拜施念庭为师。因品学皆优,令人喜爱,获得免费就读私塾优待,成了恩师的得意门生。几年后他学有成效,1902年16岁尚未成年便毅然告别恩师回到城外的下洋村开办农民学堂,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乡下的农民子弟。帮助他们知书达理,为将来成为有用人才打基础。
  孤身“过番”廿载打拼
  清末皇朝的腐败衰落,风雨飘摇,国不泰,民不安、社会混乱、盗匪猖獗、经济崩溃,加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农村遭殃破产。曾友梅经营的农民学堂不到三年也只好停办关门。
  “官逼民反”,清朝的昏庸激起了多少中华热血儿女奋起参加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运动,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风起云涌的民主革命运动波及到海外的华人世界。那时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百姓,为了生计大量飘洋过海下“南洋”(闽南人称“过番),到东南亚诸岛国谋生打拼,他们在异域他乡相互关照,因为都是从“唐山”(即祖国家乡)过来的同胞,所以很团结。在当地成了华人族群变成华侨。他们事业有成后,怀念家乡,回“唐山”老家做善事,成了侨界的时尚和共同举动。
  1905年,19岁的曾友梅在老家的农民学堂关闭后。在私塾同学黄金水的担保下,只身到印尼巨港闯荡谋生。从勤杂工做起,去华人开办的商铺当店员、记帐员。经过6年艰苦打拼,省吃俭用,积攒本钱,后来自己也开店做生意。这时25岁的曾友梅开始站稳脚跟,而国内政局也发生重大变化,清朝宣告灭亡。虽然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成功并成立民国,却陷入军阀混战的乱世。曾友梅在印尼和众多华人继续凭着自己的才智继续努力,使创办的百货商店兴旺发展。他联合厦门华侨刘樵山(当时是印尼华人商会会长),漳州天宝镇华侨韩清池合股创办“南生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南洋群岛设立多处分店,经过17年的努力,他经营的生意十分红火发达。多少困难、曲折,甚至惨遭火灾劫难,都由于经营有方,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业成还乡 报效桑梓
  在印尼打拼、做生意谋生23年后,终于事业有成。1928年他已经42岁,正当年富力强之际,他心系家乡,毅然将自己苦心经营的南生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给公司其他股东,携带数万元(银元)资金回到久别的漳州故里,与其他爱国侨胞一样,落叶归根,回“唐山”老家光宗耀祖,行善做好事,成了受乡亲尊敬爱戴的“番客”。
  侨居海外的千千万万华人,他们在异域他乡站稳脚跟,并溶入了当地社会,有了安定舒适的生活后,绝大部分便在那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并不都想返回“唐山”故乡。所以曾友梅先生事业有成之后,毅然决定回老家做事的举动的确难能可贵。
  曾友梅先生回国后不是首先给自己建造洋楼美宅,而是立即投入组建各种实业,在漳州地方人士蔡竹禅、郑延寿和老师施念庭的帮助下,与友人合股创办“四海通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为解决侨汇困难,与蔡竹禅、许松山、黄金水等好友集资创办“华侨钱庄”(相当银行);为发展交通运输投资入股“龙诏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漳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为发展建设事业,入股“霞薰建筑公司”并掌管其财务,与好友合资在霞薰里购置一批房地产,其中部分是省立八中的原校舍,创办“游艺场”(公爷街)供群众游乐用地。这所娱乐场当时有各种杂耍(杂技)设摊表演,最受群众欢迎有章宝春班的女人走钢丝,陈九龙的舞大刀,100的独轮车等。他们表演后,销售药品,此外各种游乐摊位售“风雷”、“地雷”、“假面具”、“大刀枪”等玩具,热闹非凡。开办南侨霞薰饭店,有30多间客房及供应各种地方风味小吃的餐厅以及温泉澡堂等等,丰富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除此之外,他还扩大经营范围与黄德奇合作经营棉布生意,入股“太义丰碾米厂”。曾友梅先生思路宽广、经营有道、门路也多,有主意、有魄力,敢于开创、敢于实践,的确是一位有能力有作为受人称赞的归国侨胞。
  热爱家乡 终极一生
  曾友梅出身贫寒,从小受人关怀资助,内心充满感恩之情,立志成人之后一定要报答父老乡亲们的扶助之恩回报社会。所以养成了乐于助人,体恤穷苦百姓。遇到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他都慷慨解囊给予资助,而且不求回报,不向人讨债,由借债人自己主动送还;他在印尼,常热心帮助从国内“过番”来的同胞,如许松山(原香港大丰行董事长、曾桶泉、曾粪扫、曾溪金、曾成、蔡宝鼎等,先为他们担保,后帮助他们就业站稳脚跟。他每次从国外还乡探亲,都要带回大量好药,如熊胆、羚羊角、白树油、金鸡纳霜等,让自己的夫人郑嘉为家乡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行善治病;1938年后,日本法西斯发动侵华战争及太平洋战争占领大片中国领土,还入侵东南亚诸岛国。因此,他与南洋、潮汕、香港等地的生意都无法进行,不少入股的企业收盘停业,损失惨重。已经过五十岁的他对日本鬼子的野蛮侵略无比憎恨,他怀念与关怀远在印尼的侨胞好友们的下落,对他们生活拮据的眷属给予照顾和资助。日寇侵占厦门后,经常空袭轰炸漳州等后方城乡,为此,他出资帮助一些亲友及有困难的侨眷,并亲自安排公司的汽车帮他们内迁到华安县的山乡避难,数年之后又帮助他们迁回漳州。他为了感谢恩师培养之情,从南洋返乡后,便先择与恩师施念庭先生住在一起或在邻近处购房安家,以便照顾老师一家,他还替老师到“笃诚赐记人参行”记帐,把领到的薪水如数交给老师。厦门沦陷后,他投资的漳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迁到龙岩,在极端困难下,由董事长蔡竹禅先生、股东汤辉邦、蔡铭江、蒋天德、曾思汉(曾友梅长子)等人,发动并与全体员工一起克服种种困难,度过难关,使公司不但能生存下来而且发展壮大了。漳州解放后由国营运输公司赎买接收漳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曾友梅先生的一生是在旧中国的乱世中度过的,他从小经历列强对中国的欺凌,腐败清朝的灭亡,民国的诞生,军阀的混乱,日本的侵略,“过番”艰难打拼,回国创办事业,热心教育。1930年,由被誉为“岁寒三友”的曾友梅、蔡竹禅、许松山等人创办的华侨钱庄和地方缙绅出资支持漳州省立第八中学在芝山下兴建“干之楼”“裕康楼”两栋教学楼(即今漳州一中的新华楼与五爱楼)。他操劳一生,终于积劳成疾,于1944年得了肺结核病不治而终,年仅58岁。
  善良的好人,爱国的归侨曾友梅先生走了,但他高尚的人品,体恤穷人的心肠,爱乡爱国的情怀,知恩必报的良知,创业的毅力,敬业的精神令后人怀念及传颂!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彭冲与沧江小学”、“追溯往事”、“开辟闽粤公路先驱施大鎏”、“新加坡籍华人郭其超先生热爱故乡的事迹”、“林语堂先生爱国怀乡轶事”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叶炳辉
责任者
曾思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曾友梅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