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系宝岛,情牵故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679
颗粒名称: 五、心系宝岛,情牵故土
分类号: K81
页数: 5
页码: 167-171
摘要: 内渡大陆后,他一直牵挂着故土家园。尤其是在台的种种充满曲折、辛酸、悲伤的经历成为他心底的疼痛,形成了他诗作中的底色——“思故园”与“忧家国”。他的《奉和实甫观察原韵》和《和哭庵道人易实甫观察台舟感怀原韵》就是此段时间的代表作。其中“结交肝胆同盟血,誓许头颅不惜身。”“丈夫意气千金重,壮士恩仇一剑知。心铁磨馀磨鼻盾,指挥子弟守城镇。”正是他充满立志抗敌的豪情壮语。充分地表达他思乡愁苦、“亡国”悲痛与未能挽救台湾危局的自责自惭交织在一起的矛盾心情,突出地反映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境界。许南英共有七子二女。
关键词: 漳州 情牵故土 许南英

内容

内渡大陆后,他一直牵挂着故土家园。尤其是在台的种种充满曲折、辛酸、悲伤的经历成为他心底的疼痛,形成了他诗作中的底色——“思故园”与“忧家国”。他的《奉和实甫观察原韵》和《和哭庵道人易实甫观察台舟感怀原韵》就是此段时间的代表作。其中“结交肝胆同盟血,誓许头颅不惜身。”“丈夫意气千金重,壮士恩仇一剑知。心铁磨馀磨鼻盾,指挥子弟守城镇。”正是他充满立志抗敌的豪情壮语。台南沦陷一周年时,他感慨万千,写下了《丙申九月初三日有感》:“凉秋又是月初三,往事回思只自惭。汉代衣冠遗族恨,顺昌旗帜老生谈。血枯魂化伤春鸟,茧破丝缠未死蚕。今日飘零游绝国,海天东望哭台南。”充分地表达他思乡愁苦、“亡国”悲痛与未能挽救台湾危局的自责自惭交织在一起的矛盾心情,突出地反映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境界。
  与此同时,他还与丘逢甲(“寄题丘仓海工部澹定村心太平草庐”)、丘菽园(海澄人,客居星洲,为著名诗人)等友人鸿雁往来,常有凄怆无奈与咏台之作,表达其对台湾深深怀念之情。
  在龙溪期间,他与杨鸿盘(杨骚之养父)渔舟唱晚;“辛亥鼎革,春源与君(许南英)先后还山,同入菽庄吟社于鼓浪洞天者又数载。”(见《窥园留草·汪序》)流连唱酬,抒发思念故土之情。不仅如此,许南英还把光复台湾的殷切期望,寄托在自己的几个儿子身上。由于他对清朝的黑暗统治和腐败早就有所认识,所以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他不仅毅然支持两个年长的儿子投身辛亥革命,而且时常赋诗歌颂革命事业。像《庚戌元旦》一诗,“…乍除旧腊鸿钧传,忽报新军蚁斗酣。兵气似随春气发,岭南闻道又江南。”“黄花岗畔足千秋,志士相逢地下游”《和杜鹃旅南杂感》。表达他对革命志士英勇奋斗、慷慨赴难和为国献身精神的敬仰之情。也从中清醒地认识到封建帝制不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命运。“国运初更始,相期待共和”,可见,他由衷地期待着民主共和国的诞生迫切心情。
  “棉兰共话中原事,蒿目时艰议论生。”即使远在他国异乡,对于家国的关切,许南英丝毫不曾或减,“问我新中华,河山仍莽莽”就是一个极好说明。尤其是“扫清胡虏仗雄豪,革命更翻志不挠。斫地悲歌时看剑,向天谈笑自横刀。心中义利分俄顷,天下兴亡属我曹。阅历沧桑余老矣,填胸热血涌如涛。”(《和杜鹃旅南杂感》)可以看出,他虽已年迈,饱尝人间酸辛,但仍忧国忧民,豪情不减当年!
  民国5年(1916年),袁世凯为逞个人野心而死,许南英认为他死有余辜,不过,最令他忧心操虑的是,国家又要再度扰攘不安:“……命须再革民何罪?灰想重然(或为“燃”字之误)火尚留!乱政固应诛少正,连衡未必震诸侯。河山破碎纷无主,恐有强邻为尔谋!”再次突出体现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许南英自始至终所保持那股近似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忠君爱民精神,报国为家的时代风骨,一直深受后世敬仰与感佩。
  “素心兰是含香种,傲骨梅无媚俗姿”。一生以梅自喻的许南英,风骨傲然,铮铮独立,不改其志。民国1年(1912年)与民国5年(1916年),为强烈的思乡情绪所驱遣,他曾两次回台湾省亲访友。主要寄寓台南吴宅“啸霞楼”(今台湾成功大学宿舍所在地)。在故乡的日子里,他终日与亲朋叙旧,与诗友联吟,特别是面对历历往事,触景生情,不禁写下了大量热爱台湾、感怀时事诗篇。《忆旧(前调仄韵)》:“已无生气,进退真狼狈;半壁东南已去,忍不住,牛山泪。汐社杜鹃拜,河山悲破碎;多谢安平渔父,荡双桨,来相济!”就是其中代表作。
  此间,亲友们劝他,只要让一两个儿子回台入日籍,就可以领回在台湾的全部土地和财产,但许南英以梅花傲雪的品格,威武不屈的精神,贫贱不移的骨气严肃地表示:宁愿舍弃一切,也不向日本侵略者妥协,坚决不做亡国奴,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自题小照(前调)》:“已矣旧邦社屋,不死犹存面目!蒙耻作遗民,有泪何从恸哭!从俗!从俗!以是头颅濯濯。”《别台湾(“如梦令”)》:“望见故乡云树,鹿耳、鲲身如故;城郭(与“廓”通用)已全非,彼族大难相与!归去、归去,哭别先人庐墓!”再次让人们感受到了他那一颗思念故乡家园、始终不离不弃的拳拳游子之心。
  1916年9月,因林尔嘉之荐,他应邀赴苏门答腊棉兰为侨绅张鸿南编辑“事略”。一年内,他扶病急将“张君事略”编就,希望能够带些酬金回国。谁知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海上航船往来无定期。许南英滞留海外,精神愈加沮丧。就在他日日等候通航之际,不幸染上痢疾,于1917年农历11月11日溘然与世长辞,终年63岁。(《窥园留草》自序)
  许南英共有七子二女。其中大儿子许赞书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后出任厦门同盟会会长;三儿子许赞元在黄埔陆军小学毕业,又留学日本,后投身革命。
  1911年,许赞元率领敢死队,参加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进攻两广总督府。起义失败后,他身负重伤,侥幸脱险,成为“黄花岗烈士”仅有的两位幸存者之一。林青霞主演的电影《碧血黄花》中,曾塑造过辛亥先驱许赞元的形象。四子许赞祥即现代留学日本的著名画家许敦谷。五子许赞堃(又名许地山),则成为现代著名作家,《落花生》一文就是出自其手。抗日战争中出任香港抗敌协会理事,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死而后已。
  许南英的一生,历甲午之役、乙未割台、辛亥鼎革、袁氏称帝诸历史事变,浓缩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种种际遇。他遭遇国土沦丧之痛,切身体会清朝官场的腐朽,也亲身经历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这是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不幸和悲哀,但同时,也体现了他们那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时代风骨和知识分子坚强不屈的特质。许南英的诗记录了时代的方方面面,作风格朴实自然。后经其子许地山辑为《窥园留草》。《窥园留草》是“一个台湾名进士家破国危,幽忍凄切的心声,交织着很多地方掌故以及当时文人风雅际会言行的纪录。所以留草的文献价值,比同时代的一些诗文集更高得多”(黄典权)。1962年9月,台北银行曾将《窥园留草》重印出版,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147种,可见,其在大陆与台湾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彭冲与沧江小学”、“追溯往事”、“开辟闽粤公路先驱施大鎏”、“新加坡籍华人郭其超先生热爱故乡的事迹”、“林语堂先生爱国怀乡轶事”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许南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