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勇挑建设家乡重任,肩负抗日保台使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677
颗粒名称: 三、勇挑建设家乡重任,肩负抗日保台使命
分类号: K81
页数: 3
页码: 158-160
摘要: 回籍之后,台南官绅推举许南英管理圣庙乐局事务。盖因此前,他曾率众力倡重修庙宇,而深受当地乡绅赞许,感恩在怀之故。据光绪十六年,安平县绅士许南英等佥禀:窃惟古今祀典,御灾捍患有功德于民者,例得专建祠宇,俾资崇报。此时,安平陈县令也聘请他担任“蓬壶书院”山长一职。可见其炽热的爱国爱乡之心。号召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割台既成,台湾人组成台湾民主国抗日,日军由北而南,逐一攻陷抵抗各地。不过,由于许南英手中士兵太少,难以形成有效抵御防线。在汕头,他投靠许氏宗亲子荣、子明兄弟两人。本来是准备要到揭阳认祖归宗的,但因祖谱已失,无法核对,只好放弃。
关键词: 漳州 抗日 许南英

内容

回籍之后,台南官绅推举许南英管理圣庙乐局事务。盖因此前,他曾率众力倡重修庙宇,而深受当地乡绅赞许,感恩在怀之故。据光绪十六年,安平县绅士许南英等佥禀:窃惟古今祀典,御灾捍患有功德于民者,例得专建祠宇(即吕祖宫),俾资崇报。(《台阳见闻录》清唐赞衮撰)此时,安平陈县令也聘请他担任“蓬壶书院”山长一职。
  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于对台湾设省后的新设施包括机器、矿物、实业的兴趣,许南英不但潜心研究,而且据此明确提出机器、矿务或其它实业都应自己学会了自己办,异族绝对靠不住的真知灼见。可见其炽热的爱国爱乡之心。为奉命办理垦土化番事宜,他辞去了“蓬壶书院”山长一职,并组织创办了“浪吟诗社”。甲午年春,鉴于他对台南的一事一物,了然于胸,唐巡抚特聘他充当台湾通志局协修,凡台南府属的沿革风物都由他汇纂。
  甲午战争后,日本割台前,国势危急,许南英毅然从戎,坚决主战,时被任命为“团练局”统领,领辖两营兵马,参与防卫守备。面对严峻的形势,他悲愤赋诗,痛斥满清腐败无能:“牢羊已失成蛮触,市虎纷传幻战和。一局残棋浑未定,甲兵何日洗天河?”其师友施士洁也积极参与抗日保台运动。写下了《同许蕴白兵部募军感迭前韵》等诗篇,明知“难凭内外双重险”也不愿“坐弃东南一大州”。号召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马关条约签订后,各地发生乱事,台南附近有刘乌河叛变,一重溪、菜寮、拔马、锡猿、木冈、南庄、半平桥、八张犁诸社也都很不安静,许南英及时将这些乱事平定,分兵住扎在各社。另据《台湾通史》(连横著)的《独立纪》载:“……其义民则进士许南英之台南团练、吴汤兴之新竹义军、林得谦之十八堡义军,于时土匪颇发,辄招抚之.各乡均办保甲,沿海亦练渔团,助守望。”《东方兵事纪略》(姚锡光著)对此也有专门记载。
  割台既成,台湾人组成台湾民主国抗日,日军由北而南,逐一攻陷抵抗各地。在台南安平港,刘永福布防叫许南英守城。不过,由于许南英手中士兵太少,难以形成有效抵御防线。此后,唐景崧、丘逢甲、刘永福相继逃回大陆,其中兵饷被刘永福带走,在这种情况之下,台南士绅认为不宜死守,劝许南英撤军东渡。9月3日,许南英无奈之下,令夫人吴慎携带儿女先行渡海,自己则将所有的私蓄、现金都散给部下,后在几个得力弁目护送下,逃出城外。日本当局到处张贴画像捉拿许南英。乡人只得将他秘密掩送到安平港,乘竹筏转登轮船内渡厦门。最后转往广东潮汕(汕头)与家人团聚。
  又据《让台记》(吴德功著)载,“闰五月初七日(公历六月二十八日),台南绅民议请刘军门永福为民主,并设议院、粮台。……设筹防局,以兵部郎中许南英、分(?)部郎中陈鸣锵为局长,分五段筹防。东段举人林际春,西段职生李清泉,南段职生吴敦迎,北段职生曾兆琦,中段举人林鸿藻,布置周密。时南路土匪蔓延,使许南英带勇平之。……”正如汪春源所言:“亡何割台祸起,时春源以公车阙诣上书不报,君(许南英)与台帅同仇戮力,賷志不酬,恝然为蹈海之举。”(见《窥园留草·汪序》)从此,他以“遗民”自居。“四万万人黄种里,头衔特别署遗民”(《和易实甫观察原韵》)。
  在汕头,他投靠许氏宗亲子荣、子明兄弟两人。一家人住在汕头鮀浦(在今汕头地级市鮀莲街道)附近的桃都围村许氏祠堂里。本来是准备要到揭阳认祖归宗的,但因祖谱已失,无法核对,只好放弃。不久,在子荣等人资助和介绍下,许南英远渡南洋(泰国、缅甸、新加坡)谋生,从而掀开了他海外生活的一页。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彭冲与沧江小学”、“追溯往事”、“开辟闽粤公路先驱施大鎏”、“新加坡籍华人郭其超先生热爱故乡的事迹”、“林语堂先生爱国怀乡轶事”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许南英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