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省首届体育运动会的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659
颗粒名称: 参加全省首届体育运动会的回忆
分类号: G808.2
页数: 3
页码: 131-133
摘要: 1952年10月,龙溪体育代表队参加福建省首届人民体育运动会,我担任总领队。省运会在福州市南门兜体育场举行,这次全省体育运动会旨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通过运动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更好的后备力量。参加全省首届体育运动会有10支代表队,分别是福州、闽候、晋江、厦门、龙溪、龙岩、永安、建阳、福安和省直机关。参加的代表队无论强队还是弱队,纷纷展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福州、晋江代表队实力雄厚,有很多优秀运动员,作风强悍、技术全面。比赛结果获潜水一、二名,排球亚军,一万米第三名。
关键词: 漳州 教育 大跃进时期

内容

1952年10月,龙溪体育代表队参加福建省首届人民体育运动会,我担任总领队。省运会在福州市南门兜体育场举行,这次全省体育运动会旨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通过运动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更好的后备力量。参加全省首届体育运动会有10支代表队,分别是福州、闽候、晋江、厦门、龙溪、龙岩、永安、建阳、福安和省直机关。参加的代表队无论强队还是弱队,纷纷展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福州、晋江代表队实力雄厚,有很多优秀运动员,作风强悍、技术全面。
  我时任龙溪专署文教科副科长,队长杨育东,时任龙溪专署公安处办公室主任,副队长汤健,时任龙溪地委办公室秘书。杨育东技术全面,机敏、冷静、果断、战斗力强。汤健技术精湛、速度奇快、动作灵活。龙溪体育代表队参加比赛的项目有排球、篮球、一万米、200米、100米、跳高、跳远、拔河、潜水、手榴弹。比赛结果获潜水一、二名,排球亚军,一万米第三名。
  龙溪体育代表队有活力、有激情,全神贯注投入比赛,团队以顽强的奋斗精神,出色的团队协作,运动员思想积极向上,在困难环境中寻找战机,全力推进。因为来自五湖四海,集中排练,缺乏配合、实践能力。
  大赛前,在省委开会的地委书记蔡良承、地委宣传部长张平,特地到龙溪体育代表队驻地看望慰问全体运动员,领导同志的和蔼可亲、亲切关怀,给运动员力量和勇气,对大家是很大的鼓舞和促进。
  时隔六十年,对这些可亲、可敬的运动员,现在回忆起来感到无比兴奋和亲切,介绍一些当年比赛的趣事。
  排球运动在龙溪具有良好历史传统,群众性的排球运动欣欣向荣。这次赴省参加比赛的排球队基本上以漳州“乌龙”队和长泰排球之乡的队员选拔组成的,一队12人,当时比赛是9人制。龙溪、晋江两个队争夺冠军,龙溪队很快进入状态,快攻频频奏效,又加强发球攻势,一度给对方造成麻烦,实力雄厚的晋江队依靠弹跳优势,快速多变的网前配合取得有效的防守。龙溪队老将多,体力不足,攻防配合不够默契,到了第五场,晋江队牢牢掌握场上的主动,虽然龙溪队作风顽强,团结奋战,但比分距离一直拉大,比赛结局,龙溪队屈居亚军。
  潜水项目方面由东山县选送二位富有潜水技术经验的渔民参加,据介绍,抗日战争后期,制空权、制海权为我同盟军控制,出没在兄弟岛附近的日本飞机、日本舰艇常常被我同盟军击落炸沉海中,东山岛渔民经常潜入海中寻找捞回战利品。他们这二位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良好的潜水技术素养,每次下海潜水时间在15分钟左右。比赛前,大会特地为龙溪潜水员作了宣传,博得全场热烈掌声,比赛结果,林海水潜水八分钟荣获第一名,郑大水潜水五分钟,荣获第二名。
  参加万米赛的郑树根,身高1.70米,体重103斤,家庭贫困,靠出卖劳力为生,长期用两条铁板腿,往返于漳州——程溪之间,挑运笋类物资,上午走路去,下午挑担回,挑得重,走得快,大家叫他“飞人”,他风雨无阻,天天如此,练就一双飞毛腿。参加省体育运动会一万米竞赛在龙溪地区参赛的只有他一名,他是豪情满怀,踊跃报名、积极参赛。俗话说打战和打鸟不一样,走路和比赛更不同。郑树根缺乏实战经验。裁判员吹出号令,大家起跑了,他还愣着最后一人冲出。这位运动员靠的是实力、毅力、憨力,一路领先,有经验的晋江运动员一路跟在他后面,到了第20圈(1万米25圈),开始冲击,万米赛结束,郑树根荣获第三名。
  拔河赛一队10人,龙溪县组成的拔河队是从西北乡全劳力农民中选拔的,这批运动员身强力壮,粗犷有力,又有武术功底,拔河队队长叫黄海西,他是一位武术奇人,特长是金鸡独立,落地生根,四五人拉他不动,推他不倒,队员的希望寄托在这位武术奇人身上,但是开始比赛,哨子一响,很快就被拉过去了,为什么失败,原因是这位武术奇人需要在原地运用丹田传威作气,充实全身穴位,发挥作用,这样的气功需要二分钟,但裁判员不理这一套,哨子一响,比赛开始,我们的武术奇人还没有运气到位就被拉过去了。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彭冲与沧江小学”、“追溯往事”、“开辟闽粤公路先驱施大鎏”、“新加坡籍华人郭其超先生热爱故乡的事迹”、“林语堂先生爱国怀乡轶事”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阮位东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