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订本》的规格、样式及出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596
颗粒名称: 三、《合订本》的规格、样式及出版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2
页码: 203-20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文稿采用连码编排,内页左上角注“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右下角注“原单行本书名、辑数”;内页采用70克轻型纸,封面为300克铜版纸复膜及UV;照片插入文稿,锁线胶包装订;使整部书达到色彩饱和,无明显色差,整齐规范、干净。封面、封底采用图画线条,能反映芗城古今面貌,可以请人设计,最好有2~3份设计图案,供大家讨论研究采用。根据会议研究精神,编委会负责印刷、校对工作的王和贵、杨苡贞两位同志,经常与印刷公司总经理林丽琪及打字、排版、设计人员沟通,取得共识,保证印刷质量。同时考虑读者的收藏,把六卷八册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装在特制的书盒内,既大方又美观,受到读者的称赞。
关键词: 《合订本》 规格 出版

内容

编委会2008年11月7日讨论研究,提出:书籍规格为787×1092毫米,1/16开本,版面为29行×30字(175毫米×240毫米)。文稿采用连码编排,内页左上角注“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右下角注“原单行本书名、辑数”;内页采用70克轻型纸,封面为300克铜版纸复膜及UV;照片插入文稿,锁线胶包装订;使整部书达到色彩饱和,无明显色差,整齐规范、干净。封面、封底采用图画线条,能反映芗城古今面貌,可以请人设计,最好有2~3份设计图案,供大家讨论研究采用。根据会议研究精神,编委会负责印刷、校对工作的王和贵、杨苡贞两位同志,经常与印刷公司总经理林丽琪及打字、排版、设计人员沟通,取得共识,保证印刷质量。关于封面、封底的设计,同时请芗城区广电局李鹏副局长及印刷公司小蔡,按我们的要求,各设计出两种清样,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原有清样的特色,结合编辑小组成员讨论研究意见,确定出封面、封底以《漳州府志》府城为图襯底,芗城区政协主席魏方旭为封面题写“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篆字,右上角为省七建水电队庄伟才篆刻;封底刊载照片为芗城各历史时期建筑物,一卷是唐松州书院、二卷是唐南山寺、三卷上册是宋漳州文庙、三卷下册是明八卦楼(现代重修)、四卷上册是明香港路石牌坊、四卷下册是中国女排塑像、五卷是林语堂纪念馆、六卷是芗城区政府办公大楼。
  《合订本》的规格、式样及每卷封面、封底,由印刷公司打出清样,由编辑部小组、校对人员逐卷进行校核,经区政协赵慧真副主席审定,保证整套书的质量。同时考虑读者的收藏,把六卷八册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装在特制的书盒内,既大方又美观,受到读者的称赞。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

相关地名

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