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编纂、出版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593
颗粒名称: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编纂、出版纪实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9
页码: 198-206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总理与部分60周岁以上全国政协委员座谈,号召他们开展收集、出版文史资料工作,芗城政协立即响应,于当年7月成立“漳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革”期间文史资料工作中断,1979年恢复征集出版,至2009年文史资料工作五十周年时,共征集出版了38辑。
关键词: 漳州 文史 动态

内容

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总理与部分60周岁以上全国政协委员座谈,号召他们开展收集、出版文史资料工作,芗城(原县级漳州市)政协立即响应,于当年7月成立“漳州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60年7月,就出版了《漳州文史资料》第一辑,这是全国县级市最早出版的文史资料之一。“文革”期间文史资料工作中断,1979年恢复征集出版,至2009年文史资料工作五十周年时,共征集出版了38辑。但因种种原因,特别“文革”前出版的1~5辑,许多读者,甚至政协资料室、区档案馆、市图书馆都收集不全。为充分发挥文史资料的“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保存各界人士撰写的“三亲”史料,许多人士和有关部门建议政协重印“文革”前文史资料,让我区文史资料完整地保存下来,起到“辅证、补缺、匡误”地方史料的作用。
  读者和各界人士的建议很好,让我们感到为难的是“文革”前出版的“漳州文史资料”一本也没有保存下来。为此,我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注意收集“文革”前出版的《漳州文史资料》。从原政协办公室秘书林维南家中收集到“文革”前出版的1~3辑(铅印本),又从芗城区档案馆复印“文革”前出版的第5辑(油印本),尚缺“文革”前出版的第4辑。于是从存档的文史资料中找出文史资料的“目录”存稿,再从保存的稿件中找出第4辑的作者原稿。这样我们就有了我区各个时期出版的完整的《漳州文史资料》书籍或稿件。在此基础上,2007年2月1日召开我区文史资料工作座谈会,在讨论研究2007~2011年五年文史资料工作时,首次提出“编纂《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工作计划”,认为“‘文革’前和1979年以后出版的文史资料,许多几乎成为绝版,为保存地方资料,参加座谈会的同志,要求重新出版。经研究讨论,五年内按历史阶段,分成若干册,陆续编辑出版,作为向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和文史资料工作五十周年献礼。”
  经过近两年的准备,2008年10月,编纂、出版合订本的计划付诸措施,同年11月第一卷由振兴印刷有限公司承担打字、排版,并进行封面、封底设计,至2009年12月基本完成六卷八册的印刷、校对工作。2010年5月11日在芗城12楼会议厅举行首发式,向市、区机关有关部门、漳州市图书馆、在漳高等院校图书馆等赠书。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编纂、出版工作纪实简述如下:
  一、成立编委会及其编辑小组
  2008年11月7日,在区政协会议室讨论研究编纂、出版《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事宜。出席会议有魏方旭主席、赵慧真副主席等12人。会议认为编纂、出版《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十分必要,有重要意义,今后可用电子版建立网站,便于查阅地方史料。第三、第四卷可以为上、下册。封面、封底要请人设计,采用国画线条,能反映芗城古今风貌。会议决定成立编委会及其编辑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编委会
  主任 魏方旭
  副主任 赵慧真
  成员 阮位东 罗煜彪 杨苡贞 林婉勤
  王和贵 庄宗沛
  编辑小组 王和贵 庄宗沛 张大伟 李竹深
  汤怀亮 冯水国 郭谋忠 江焕明
  林南中
  在编审过程中,发现打字排版出现差错较多,为保证出版质量,决定成立校对小组,并建立与振兴印刷有限公司联系机制,促使书籍出版按时按质完成。校对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杨苡贞、林婉勤、黄珍宾、陈安辉、杨超铭、郭上人、陈金国、朱育丹、张奕菁、曾鼎文、杨南和。
  会议决定对“文革”前出版的1~5辑文稿,由编辑小组成员分工审阅,提出问题研究解决,为制定《合订本》编辑凡例提供依据与办法。
  二、制定编辑凡例
  在审阅《合订本》第一卷,即“文革”前出版的15辑之后,编辑小组各位同志提出许多问题需要统一口径,如词句的表达、史实有误、传闻失实、人物评述、标点符号不规范、错字、漏字等等。编辑小组于2009年6月初,综合各辑校阅中提出的问题,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合订本》“编辑凡例”,并报编委会审批,共八条。正如漳州芗城区政协主席魏方旭在《合订本》序言中指出:“我们以尊重历史为原则,保持原作的原貌。解放六十年,经历不同的政治时期,作者撰稿时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表述过程明显地呈现当时的政治特征,这是必然的,我们不以今天的观点苛求当年作者的认识。假如文章的史实有误,我们采用脚注的办法补叙于后,沿用历来在征集文史资料过程中容许两说并存甚至多说并存的做法。至于文字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个别的错字、别字或不规范的遣词造句,则在合订本校阅过程中直接进行修改订正。”《合订本》汇集芗城区(含县级漳州市)1~38辑,共1112篇文稿,我们只对“太平军”和“林语堂”两处采用脚注。如《合订本》第6页对“太平军”脚注:“据清乾隆《龙溪县志》光绪年间新增《纪兵》记载:‘同治三年九月,粤逆伪侍王李世贤,由汀州,永定一路窜入漳境,十四日陷郡城,大肆焚杀城乡男妇老幼,不屈死者数十万人。’马克思的《中国纪事》(1862年6月):‘他们(指太平军)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惶还要厉害。’”又如第352页对“林语堂”脚注:“中共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晓峰在《林语堂》画册序指出:‘漳州历来文化繁盛,名人辈出,文化形态多姿多彩,文化内涵深厚悠久,形成了漳州独特的文化魅力,其中林语堂先生的影响更是巨大而深远。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向中国介绍西方文化,是我国最优秀的双语作家之一,在国际文坛上享有盛誉。林语堂是中国文坛的荣耀,更是漳州人的骄傲。’”
  三、《合订本》的规格、样式及出版
  编委会2008年11月7日讨论研究,提出:书籍规格为787×1092毫米,1/16开本,版面为29行×30字(175毫米×240毫米)。文稿采用连码编排,内页左上角注“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右下角注“原单行本书名、辑数”;内页采用70克轻型纸,封面为300克铜版纸复膜及UV;照片插入文稿,锁线胶包装订;使整部书达到色彩饱和,无明显色差,整齐规范、干净。封面、封底采用图画线条,能反映芗城古今面貌,可以请人设计,最好有2~3份设计图案,供大家讨论研究采用。根据会议研究精神,编委会负责印刷、校对工作的王和贵、杨苡贞两位同志,经常与印刷公司总经理林丽琪及打字、排版、设计人员沟通,取得共识,保证印刷质量。关于封面、封底的设计,同时请芗城区广电局李鹏副局长及印刷公司小蔡,按我们的要求,各设计出两种清样,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原有清样的特色,结合编辑小组成员讨论研究意见,确定出封面、封底以《漳州府志》府城为图襯底,芗城区政协主席魏方旭为封面题写“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篆字,右上角为省七建水电队庄伟才篆刻;封底刊载照片为芗城各历史时期建筑物,一卷是唐松州书院、二卷是唐南山寺、三卷上册是宋漳州文庙、三卷下册是明八卦楼(现代重修)、四卷上册是明香港路石牌坊、四卷下册是中国女排塑像、五卷是林语堂纪念馆、六卷是芗城区政府办公大楼。
  《合订本》的规格、式样及每卷封面、封底,由印刷公司打出清样,由编辑部小组、校对人员逐卷进行校核,经区政协赵慧真副主席审定,保证整套书的质量。同时考虑读者的收藏,把六卷八册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装在特制的书盒内,既大方又美观,受到读者的称赞。
  四、关于出版经费问题
  在提出编纂、出版《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计划时,区政协领导就明确表示,出版经费由我们筹措,这就给编辑小组成员最大的支持。从开始交付印刷公司打印、排版、印刷过程中,区政协各位领导就分头向区七届政协委员宣传出版《合订本》的重要意义,是为我区文化建设办好事,许多政协委员,特别是经济界委员和各界中的企业家,积极响应号召,捐献资金,保证《合订本》按时、按质出版。芗城区七届政协委员赞助出版《合订本》名录如下:
  滕秀兰、黄进昌、唐松树、林清泉、林溪山、吴阿波、林铭煌、林志成、黄文钟、杨加辉、林莉、范瑞忠、韩文州、许志军、林和杰、戴竹平、吴茂坤、徐立群、林意红、陈志忠、游海燕、柯炜阳、蔡立克、李明渊、张耀辉、林淑华、钱林毅、蔡林志伟、陈良发、蔡子立、罗秀恋、杨家财、陈增加、黄海霸、彭阳兴、陈嘉庆、庄志勇。
  五、举行《合订本》首发式
  2010年5月11日,在芗城区政协府办公大楼12层会议厅,召开《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首发式。出席会议的有区政府主席魏方旭,副主席蔡月莲、赵慧真、程海平、高彬彬,区政府副区长黄建国,区人大副主任苏惠卿,市方志办主任侯淑慈,以及区政协原副主席、离休老干部阮位东。
  应邀出席首发式有市方志办、市党史研究室、市档案局、市文化局及漳州市图书馆;区委办、区政府办、区人大办、区纪委办、区广电局、区文体局、区方志办、区党史研究室、区档案局;闽南日报、海峡都市报、漳州电视台、漳州广电报、芗城广电中心;以及《合订本》全体编审、校对人员,赞助出版《合订本》的政协委员、振兴印刷有限公司和区政协机关全体人员等近百人。
  首发式由赵慧真副主席主持,魏方旭主席在首发式讲话,他说:“我荣幸地与各位共同见证《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的出版发行。”在这部“巨书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相信大家会感到欣慰和激动。”他在回顾芗城文史资料历程之后,指出:“在今天《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首发式上,我要代表芗城区政协对历届的原中共漳州市委、现在的中共芗城区委对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指导、关心和支持致以衷心的感谢,对历届政协领导为文史资料倾注心血表达由衷的敬意,我更要对一代又一代的广大政协委员和文史员们,相继几十年承前启后不懈的努力,为文史资料的生存和发展作出无私的奉献致以深切的谢意。”区政协文史办王和贵向与会人员介绍“芗城文史资料工作五十年的历程”。老干部阮位东在会上谈了亲身体会,他说:“我对文史书本喜欢看也喜欢学”,“一是从中学习多方面知识,其中很多史料是一般书本难见到、学到的;二是对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有了深刻的认识;三是结识了不少社会各界人士,交了一些朋友。”漳州市图书馆馆长张大伟和《合订本》编辑成员庄宗沛也在会上发言,分别对该书的作用和价值作了阐述。
  最后,由区政协领导向与会的单位、报社、电视台、漳州市图书馆、驻漳高校图书馆、赞助出版的政协委员以及编辑、校对人员赠送《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

附注

附: 1、庄宗沛《再现漳州》(《闽南日报》2010.5.26)(照片) 2、郑来珍《传世藏书抢救芗城历史记忆》(《闽南日报》2010.7.6)(照片)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