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路鸡与连尾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590
颗粒名称: 带路鸡与连尾蔗
分类号: K892.2
页数: 3
页码: 195-19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漳州地区的广大农村,结婚喜庆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这些传统的婚俗,许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没有了,有的至今还相沿下来,在广大的农村,时有所见的“一对带路鸡、两棵连尾蔗”的婚俗礼物。昔时新娘出嫁要坐轿。故“也好”便成为女士的代名词。新娘出嫁,轿子要由四个男人抬,故有“四个恭喜抬一个也好”的俗谚。如今,新娘出嫁坐轿不时行了,代之以汽车。新娘出嫁时,虽然时下嫁妆时兴金首饰和家用电器,但是“带路鸡”是不能没有的。“带路鸡”到了新郎家,完成使命。当新娘入洞房后,媒人或大姑嫂抓紧把红头绳解开,将“带路鸡”放进床下。
关键词: 漳州 带路鸡 连尾蔗

内容

漳州地区的广大农村,结婚喜庆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这些传统的婚俗,许多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没有了,有的至今还相沿下来,在广大的农村,时有所见的“一对带路鸡、两棵连尾蔗”的婚俗礼物。
  昔时新娘出嫁要坐轿。在闽南地区有个俗谚:“四个恭喜扛一个也好”,什么是“恭喜”、“也好”呢?旧时,妇女生的孩子,若是男的,人们向她道喜连称“恭喜!恭喜!”,因此“恭喜”便成了男士的代名词;若是生女,人们也向她道喜,连说:“也好!也好!”故“也好”便成为女士的代名词。新娘出嫁,轿子要由四个男人抬,故有“四个恭喜抬一个也好”的俗谚。新娘上轿时,长辈要站在轿前一再吩咐:“坐轿坐得正,才会得人痛”(痛,闽南话疼爱之意)。花轿离地,新娘要放声大哭,一是表示舍不得离开生养父母,二是闽南有个俗语:“哭好命”,有哭必有福。所以,那些平时不轻易痛哭流涕的姑娘,此时也得拉腔拿调的大哭一场。如今,新娘出嫁坐轿不时行了,代之以汽车。有趣的风俗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新娘出嫁时,虽然时下嫁妆时兴金首饰和家用电器,但是“带路鸡”是不能没有的。带路鸡要成双成对,即一只即将下蛋的母鸡和一只刚会啼叫的公鸡。用一条九尺长的红头绳,一端系住母鸡的脚,一端绑在公鸡的脚,双双放入笼中,由伴娘护送到新郎家。“带路鸡”到了新郎家,完成使命。当新娘入洞房后,媒人或大姑嫂抓紧把红头绳解开,将“带路鸡”放进床下。此时围观者很多,人们等着看热闹是“公鸡”先出来呢?还是“母鸡”先露脸?往地上撒几粒米,如果公鸡先走出来,满场沸腾,意为“头胎是查埔(男)”。若是“母鸡”先露脸,人们也欢声笑语。闽南话的“鸡”与“佳”谐音,寓意用九尺红头绳绑“带路鸡”,象征夫妻恩爱和睦、家庭幸福,预祝白头偕老、天长地久。婚礼中喜气洋洋,又很热闹,所以这个习俗在边远农村还有人乐而为之。
  婚礼中还有掀头巾一俗,头巾长五尺,红绸为料,盖在新娘头上,前短后长。新娘入房即举行掀巾礼,掀巾前,由媒人或长辈说一吉利话:“由前掀到后,两人吃到老。”然后由新郎手拿巾角,轻轻地掀下来。深夜闹洞房结束,新娘要坐在床沿,等新郎先上床,才把鞋脱下放在新郎的鞋上,表达一对新人能步调一致,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心愿。翌日早晨,新娘由人陪伴,给公婆敬甜茶。敬茶时,新娘落落大方地称道:“阿爸阿母请吃甜茶”,公婆接过茶,笑咪咪地说:“儿是子,儿媳也是子”,表明长辈的慈爱之心。喝过甜茶,公婆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还礼,一家人欢声笑语。
  新婚的第三天,新娘就要回娘家“做客”,在当天黄昏前又要返回夫家,按传统的婚俗,必须带两支有头有尾的甘蔗。这两棵“连尾蔗”非常粗壮,蔗叶完美苍翠,和“带路鸡”一样,也用九尺红头绳绑住甘蔗头尾两端,回到新娘房,就将这两棵甘蔗放在门后,寓意夫妻两口子,今后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头好尾”,美满幸福,这就是闽南漳州地区农村流传下来的“带路鸡与连尾蔗”婚姻风俗。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

相关人物

吴亚登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