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哪吒鼓与咬旗的艺术传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585
颗粒名称: (四)关于哪吒鼓与咬旗的艺术传承
分类号: K892.2
页数: 4
页码: 186-189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采访者聆听了文衡殿的哪吒鼓队的吟唱,观看了咬旗的表演,被长柄扁形手鼓声和闽南腔似吟似诵似唱的粗犷热烈的音乐所震撼。演唱者爽朗欲醉的神态,实在令人心旷神怡。这种吟唱是对神的虔诚的表达,它所表现的韵律,是一种介于古老歌谣与民歌之间的音乐,旋律走向与咬字音韵的走向熨贴,是非常朴素古老的闽南民歌,这种音乐风格一直延伸和发展,影响了漳州音乐,如漳州民间曲艺答嘴鼓、锦歌里的杂碎调、地方戏曲的数板、芗剧里的杂念调等。古代巫也是歌舞表演家和教师,所以漳州文衡殿哪吒鼓的咬旗所行的禹步可视为古老艺术传承,又不可忽视其对闽南艺术表演之影响。
关键词: 哪吒鼓 “咬旗” 艺术传承

内容

1、音乐
  采访者聆听了文衡殿的哪吒鼓队的吟唱,观看了咬旗的表演,被长柄扁形手鼓声和闽南腔似吟似诵似唱的粗犷热烈的音乐所震撼。演唱者爽朗欲醉的神态,实在令人心旷神怡。这种吟唱是对神的虔诚的表达,它所表现的韵律,是一种介于古老歌谣与民歌之间的音乐,旋律走向与咬字音韵的走向熨贴,是非常朴素古老的闽南民歌,这种音乐风格一直延伸和发展,影响了漳州音乐,如漳州民间曲艺答嘴鼓、锦歌里的杂碎调、地方戏曲的数板、芗剧里的杂念调等。
  2、舞蹈
  咬旗的表演很有亲和性和舞蹈性。东汉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记述了汉代百戏《东海黄公》:“东海黄公,赤刀粤祝(按《文选·李善注》‘赤刀粤祝’为‘赤刀禹步’)翼伏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盅,于是不售。”戏剧史学家们常把《东海黄公》视为中国戏剧的雏型,而哪吒鼓咬旗表演所行的则是侧身屈膝禹步,据专家考证,殷商占卜辞中的“巫”与“舞”相同,这种巫师步法曾被引用到古代舞蹈动作和戏剧台步。古代巫也是歌舞表演家和教师,所以漳州文衡殿哪吒鼓的咬旗所行的禹步可视为古老艺术传承,又不可忽视其对闽南艺术表演之影响。现在芗剧舞台表演也常用“侧身禹步”,这种表演步俗称“贼仔步”,常用于夜袭、窥视、窥探的表演。
  3、语言
  据闽南方言专家郭锦飚先生考证,“闽南方言形成、定型于唐、五代时期,是古代中原汉人移民带来的中原话(以河南洛阳话为代表)和闽南地区土话交汇融合的结果。它保留了上古和中古语言的一些特点和词汇”(引自芗城文史资料增刊郭锦飚编订《漳州话字音汇集》第1页)在文衡殿哪吒鼓乐的唱词《恩主关圣帝》中第4句“刀偃青龙似雪光”这里的“雪”字不读着xuě而读suat7,这种读法是用闽南话第七声的拼音去声的读法。这就是保留中古音的遗迹的体现,这种读法在闽南话中称为文读,在平常语言中也常用出现,如读唐杜牧《山行》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这里的“斜”不读xié,应读成文读siá。
  4、东渡台湾
  艺随人迁。明以后大批闽南人迁徙台湾,哪吒鼓乐也带到台湾,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9月漳州文衡殿哪吒鼓乐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仅台湾云林县就有斗南镇大东泰安宫、西螺镇朝兴宫、斗南镇顺化堂、虎尾镇福安宫、斗南镇天福宫、西螺镇元帅殿等6间庙宇提出联合申报,他们在联合申报书中指出:“哪吒鼓吟唱表演源自漳州,传至台湾,与台湾众多伺奉太子爷庙哪吒鼓吟唱表演是植根于海峡两岸民间民俗的精神纽带。由于明清时期众多漳州移民前往台湾开发创业,许多神明也被迎请到台湾,供奉于民间。在台湾伺奉太子爷的庙宫每年都会举行哪吒鼓表演,参加的信众多达数万人,显示出两岸民俗信仰的同根性。”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松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