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文衡殿哪吒信仰习俗与哪吒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579
颗粒名称: 漳州文衡殿哪吒信仰习俗与哪吒鼓
分类号: K892.2
页数: 9
页码: 181-189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文衡殿坐落在漳州市芗城区打锡巷。殿内主祀关帝君,配祀周仓、关平,附祀保生大帝、中坛元帅哪吒、虎将爷、玉皇上帝等神祗,是座道佛合供的庙宇。庙名随之改为“文衡殿”,并于路边竖一石碑“文衡公业,民国十四年立”为记。文衡殿庙宇不大,周围场地宽广,庙宇四周榕树遮荫,环境幽雅。1994年落实宗教政策,文衡殿得以恢复。1997年当地信众自筹资金,重新整修文衡殿。2000年5月被确定为漳州市级文物保护点。2000年7月被批准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恢复祭祀中的法事活动,哪吒鼓重新启用。哪吒死后其师傅收其魂魄,用莲花化身。其后玉帝封他为三十六天将第一总领使,永镇天门。
关键词: 文衡殿 哪吒 信仰习俗

内容

文衡殿坐落在漳州市芗城区打锡巷。殿内主祀关帝君,配祀周仓、关平,附祀保生大帝、中坛元帅哪吒、虎将爷、玉皇上帝等神祗,是座道佛合供的庙宇。
  文衡殿原名德安关帝庙,系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所建,殿前雕有石麒麟的底座是明代典型的雕刻物。清乾隆、咸丰年间曾重修,现存有清代蔡福美鼓铺造的哪吒鼓12面,龙蛇法鞭一对,咒符十余册及马锣、天尺等法器,还有屋梁下的古木雕“五弯账”、“古钱窗”、“山西夫子”古仪仗牌;另有东山岛铜陵帝君庙赠的“万世人极”匾,嘉庆年间“护国佑民”“浩气长存”横匾等。1925年德安庙善信组织兴办“公益事业”,如曾办“文衡小学”(现龙师附小前身),颇具影响。庙名随之改为“文衡殿”,并于路边竖一石碑“文衡公业,民国十四年立”为记。
  文衡殿庙宇不大,周围场地宽广,庙宇四周榕树遮荫,环境幽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衡殿的周围场地被征用。1994年落实宗教政策,文衡殿得以恢复。1997年当地信众自筹资金,重新整修文衡殿。2000年5月被确定为漳州市级文物保护点。2000年7月被批准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恢复祭祀中的法事活动,哪吒鼓重新启用。之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君圣诞日、九月初九太子爷诞日、十月初一、初二文衡殿社庆日,周边善男信女自备牲礼前往祭拜,伴随着哪吒鼓的吟唱和踏火习俗,祈求合境平安。
  哪吒信仰
  哪吒信仰是明代从道教圣地山西闾山传入漳州的,在漳州和台湾民间俗称“太子爷”,亦称哪吒太子、中坛元帅、哪吒元帅、三太子爷、哪吒三太子、金康元帅、金环元帅、罗车太子等。
  相传哪吒是殷纣王时代陈塘关总镇李靖之三子,拜师太乙真人习法,习得法力高强,勇武绝纶。在大闹东海后,为不累及父母,哪吒析肉还母,易骨还父,以报答父母恩。哪吒死后其师傅收其魂魄,用莲花化身。命他下山辅助武王伐纣,为姜尚中营神将。其后玉帝封他为三十六天将第一总领使,永镇天门。
  漳台民间鉴于哪吒太子神力高强,钦仰他的武勇,就尊称为“太子爷”祭奉。多由武人崇拜,又作小孩的保护神。一般庙宇尊为“中坛元帅”,统率东西南北中五营神将神兵,护卫社境。道教奉他为五营神兵神将的统帅,凡道士施法时,必恭请哪吒相助,以驱邪押煞。旧时社境若有瘟疫,就请道士作法驱邪,民众备妥牲礼犒祭,道士在庙中祭拜中营中坛元帅、土地、城隍、炳灵公等神明,然后在社境五方竖立五方旗,敲击哪吒鼓吟唱作法,招请各路神将前来驱逐瘟疫。
  哪吒信仰,在闽南民众中影响很大,明清漳籍民众徙台时,在很多地方都建庙祭拜或他庙寄祀,甚至民众家中神坛上也祭拜。人们对太子爷消灾解厄的法力笃信不疑。
  哪吒鼓与踏火
  哪吒鼓是道士作法时,为拜请各路神兵神将降临,而敲击的长炳扁手鼓,同时吟唱着请神的词曲。长柄扁手鼓,鼓面蒙牛皮,直径23cm,高13cm,柄长44cm,鼓棰长23cm;另配马锣和天尺一付。
  农历九月初九哪吒诞日时,作法开坛,是时在供桌上用108盏猪肝酒摆成八卦型。另法水(清茶)三杯居中,吟唱《开鞭咒》,开天门闭地户,敬请各路神仙降临前来驱邪杀鬼渡万民。然后吟唱《招营咒》,拜请东西南北中各路天兵天将。接着举行安营仪式,在文衡殿内屋顶四角梁上插上青、红、白、蓝纸旗各一面。再接着要做牙、饲马,在供桌上供发粿、三牲、甜面线、猪肝酒12盏和清茶,殿外殿埕备水桶盛“马草水”,内装有黄豆、稻草、水,犒劳天兵神将的马匹,当吟唱拜请每一路神将曲毕,需将桶内水舀出一碗泼在殿埕广场上以示饲马。
  农历十月初二是文衡殿社庆中的踏火日,是哪吒鼓吟唱表演的高潮。是日凌晨,法长带着哪吒鼓队沿社境吟唱,至各路口钉上镇符,意为驱邪,经虔诚进香与叩拜仪式后,信众把文衡殿内神像一一请出,哪吒鼓队吟唱拜请各路神仙的词曲。白天还行黑虎将军巡水和黑虎将军、哪吒神像巡社仪式。
  (一)黑虎将军巡水
  将文衡殿内的黑虎将军请出,前往东护城河中巡游,吟唱《黑虎将军咒》驱水中邪恶。
  (二)黑虎将军、哪吒神像巡社(俗称卖虎爷花)。
  哪吒鼓队员捧着装有桂花、菊花等的红桶盘,跟着黑虎将军、哪吒神轿到社内周边商店、居家中吟唱《哪吒调》《虎爷调》,把鲜花送给信众,收取鲜花款,所收款项用于殿中开支。漳州方言“白虎爷”缘于此俗。
  待到巳时,众人将社境内信众捐献的木炭堆在殿埕的土埕上,哪吒鼓队员沐浴、更衣,赤脚齐站在炭火堆前,手持贴着灵符的长柄手鼓吟唱《雪山和尚雪门开》,法长手持法器,口念符咒,将盐、米甩向火堆,(人们认为纯白的盐和米是最能除危解恶的灵物),插入灵符,用龙蛇法鞭开路,头旗冲过火堆,随后哪吒鼓队员、神轿冲过火堆,最后社境的人们,甚至连尚不知事的童子由父辈们抱着冲过火堆。若在家中有供奉神像,信众也端捧着神像过火,祈盼仙人显灵护佑家中老小。依踏火传统习俗,每人必过火三次,意为“过火无事尾”,过火后一切安然无恙。
  旧时传承的习俗,踏火仅男丁参与,待踏火结束后,妇人们从炭堆中取炭火回家当炉火,意为取回富贵吉祥,用取回的炭火烧出来的茶水当平安茶饮用,保佑全家平安。
  十月初三,供桌上用108盏猪肝酒摆成八卦型,法水(清茶)三杯居中,哪吒鼓队随着手中长炳扁鼓的节奏,吟唱《结界调》《平安君(赵子龙)调》,以示收坛。
  (三)特殊的迎送仪式——咬旗
  某社的社庆或神诞日、哪吒鼓开坛,邻社的哪吒鼓队都会前来祝贺一展技艺,这种哪吒鼓队的迎送仪式叫“咬旗”。
  当邻社的哪吒鼓队到来祝贺之际,本社的哪吒鼓必须整队前往社口迎接,如来不及调集哪吒鼓队,必须派两人持贺灯前往迎接,此曰挡阵,待全队调集齐备时,双方的头旗手持黑色营头旗,单手或双手左右挥动头旗,此为“展旗式”的招式随着哪吒鼓的节奏变化而变化,最后双方的头营旗架成十字型,以示亲热之谊,然后把对方迎进社中庙宇。
  哪吒鼓的队列次序为:头旗、天炉、手持长柄匾鼓的哪吒队员、马锣。迎进社时,双方队员纵队侧身屈膝行禹步,客进主退双方均为对称队形,并吟唱同调不同词的哪吒鼓音乐,展示各自的高超技艺。当把客队迎至庙宇殿内时,客队立两侧继续吟唱,主队蹲于殿外两侧吟唱。客队吟毕后执香,行礼拜神明,客队头旗在殿埕向神明鞠礼三次,双方哪吒鼓队纵队侧身屈膝行禹步依次退出,阵式为客退主进,直至送出社口。
  目前,漳州文衡殿哪吒鼓队尚能表演哪吒鼓吟唱和咬旗的技艺。2006年8月,曾为台湾台南圣帝殿众香客专场表演哪吒鼓技艺。2007、2008年还到芗城区群勇社区和新桥社区传授哪吒鼓吟唱技艺。2008年应漳州市老年大学之邀,到现场展示哪吒鼓技艺。
  (四)关于哪吒鼓与咬旗的艺术传承
  1、音乐
  采访者聆听了文衡殿的哪吒鼓队的吟唱,观看了咬旗的表演,被长柄扁形手鼓声和闽南腔似吟似诵似唱的粗犷热烈的音乐所震撼。演唱者爽朗欲醉的神态,实在令人心旷神怡。这种吟唱是对神的虔诚的表达,它所表现的韵律,是一种介于古老歌谣与民歌之间的音乐,旋律走向与咬字音韵的走向熨贴,是非常朴素古老的闽南民歌,这种音乐风格一直延伸和发展,影响了漳州音乐,如漳州民间曲艺答嘴鼓、锦歌里的杂碎调、地方戏曲的数板、芗剧里的杂念调等。
  2、舞蹈
  咬旗的表演很有亲和性和舞蹈性。东汉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记述了汉代百戏《东海黄公》:“东海黄公,赤刀粤祝(按《文选·李善注》‘赤刀粤祝’为‘赤刀禹步’)翼伏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盅,于是不售。”戏剧史学家们常把《东海黄公》视为中国戏剧的雏型,而哪吒鼓咬旗表演所行的则是侧身屈膝禹步,据专家考证,殷商占卜辞中的“巫”与“舞”相同,这种巫师步法曾被引用到古代舞蹈动作和戏剧台步。古代巫也是歌舞表演家和教师,所以漳州文衡殿哪吒鼓的咬旗所行的禹步可视为古老艺术传承,又不可忽视其对闽南艺术表演之影响。现在芗剧舞台表演也常用“侧身禹步”,这种表演步俗称“贼仔步”,常用于夜袭、窥视、窥探的表演。
  3、语言
  据闽南方言专家郭锦飚先生考证,“闽南方言形成、定型于唐、五代时期,是古代中原汉人移民带来的中原话(以河南洛阳话为代表)和闽南地区土话交汇融合的结果。它保留了上古和中古语言的一些特点和词汇”(引自芗城文史资料增刊郭锦飚编订《漳州话字音汇集》第1页)在文衡殿哪吒鼓乐的唱词《恩主关圣帝》中第4句“刀偃青龙似雪光”这里的“雪”字不读着xuě而读suat7,这种读法是用闽南话第七声的拼音去声的读法。这就是保留中古音的遗迹的体现,这种读法在闽南话中称为文读,在平常语言中也常用出现,如读唐杜牧《山行》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这里的“斜”不读xié,应读成文读siá。
  4、东渡台湾
  艺随人迁。明以后大批闽南人迁徙台湾,哪吒鼓乐也带到台湾,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9月漳州文衡殿哪吒鼓乐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时,仅台湾云林县就有斗南镇大东泰安宫、西螺镇朝兴宫、斗南镇顺化堂、虎尾镇福安宫、斗南镇天福宫、西螺镇元帅殿等6间庙宇提出联合申报,他们在联合申报书中指出:“哪吒鼓吟唱表演源自漳州,传至台湾,与台湾众多伺奉太子爷庙哪吒鼓吟唱表演是植根于海峡两岸民间民俗的精神纽带。由于明清时期众多漳州移民前往台湾开发创业,许多神明也被迎请到台湾,供奉于民间。在台湾伺奉太子爷的庙宫每年都会举行哪吒鼓表演,参加的信众多达数万人,显示出两岸民俗信仰的同根性。”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松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