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海峡东岸的纪念标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576
颗粒名称: 三、海峡东岸的纪念标的
分类号: K878.2
页数: 2
页码: 176-17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台北林语堂故居位于阳明山风景区,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是他人生最后10年的住所,兴建于1966年,由他亲自设计,采取中国四合院的结构模式,结合西班牙式的设计风格。“有不为斋”是林语堂的书房,书斋中铺着红色的地毯,摆着黑色的沙发。从书房进入卧室,卧室里有不少林语堂与家人的合影。故居中的餐桌、餐椅是林语堂自己设计的,每张餐椅上都雕刻了“凤”字图案,以表达对夫人廖翠凤的敬意。林语堂故居收藏着他的近60种著作和4000多种藏书、遗物、手稿以及他设计的“中文明快打字机”、“电动牙刷”以及“英文打字键盘”等模型,还有林语堂生前所用的各种烟斗。
关键词: 漳州 林语堂 故居

内容

台北林语堂故居位于阳明山风景区,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是他人生最后10年的住所,兴建于1966年,由他亲自设计,采取中国四合院的结构模式,结合西班牙式的设计风格。故居外墙依山而建,上面满是镂雕花纹。蓝色的琉璃瓦搭配白色粉墙,意境典雅精致。进入西式拱门,可见透天中庭,回廊上满是西班牙式螺旋廊柱。中庭的一角栽种着翠竹、枫香、藤萝等植物,造型奇特的石头堆砌出精巧鱼池,林语堂生前常常坐在池边大理石椅上,享受“持杆观鱼”的乐趣。“有不为斋”是林语堂的书房,书斋中铺着红色的地毯,摆着黑色的沙发。书斋角落里安置着一张写字台,桌面上放着笔、稿纸、放大镜、书籍和茶壶、茶杯。从书房进入卧室,卧室里有不少林语堂与家人的合影。故居中的餐桌、餐椅是林语堂自己设计的,每张餐椅上都雕刻了“凤”字图案,以表达对夫人廖翠凤的敬意。林语堂故居收藏着他的近60种著作和4000多种藏书、遗物、手稿以及他设计的“中文明快打字机”、“电动牙刷”以及“英文打字键盘”等模型,还有林语堂生前所用的各种烟斗。
  故居阳台是他往日赏景的地方,林语堂生前常在阳台上欣赏着远山美景,他说:“一人坐在阳台上独自乘凉,口衔烟斗,若吃烟,若不吃烟。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胧里,下面天母灯光闪烁,清风徐来,若有所思,若无所思,不亦快哉!”林语堂是1936年8月移居美国,1966年6月自美返台湾定居的。他说:“许多人劝我入美国国籍,我说,这儿不是落根的地方;因此,我宁愿月月付房租,不肯去买一幢房子。”他踏上台湾的土地,最感到惬意的一点,就是能够听到闽南话,如置身于景色秀丽的漳州老家。阳台下方,就是后院,大师的灵柩就安葬于此。
  台北林语堂故居于1985年5月以“林语堂先生纪念图书馆”的名义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3月,经过招投标,林语堂故居由佛光大学经营管理。2005年10月,东吴大学经竞标,取得故居的经营管理权。现在,林语堂故居经常举办林语堂学术研讨会和讲座。故居原来餐厅及客厅所在地,也成为供参观者吃饭喝茶的地方。使这里成了一处集文学、休憩、讲座、餐饮、研究于一体的多元化空间。经营者匠心独具,把主人的餐厅及客厅改为可啖饭啜茶之所,又专辟“阅读研讨室”,定期举行讲座、学术研讨会。讲座都是有趣亲切的主题,如有关林语堂、卓别林与电影,有关母亲节的话题,还有林语堂的饮食情趣等等,可以使来访者传承文学大师的精神,感受文化名人的生活。林语堂故居以这样一种充满灵性和活力的形象,磁石般地引来了市民与游客。每逢假日或天气好的时候,许多台北人会呼朋引伴,来此吃茶聊天,像林语堂当年那样:观中庭的池鱼,看观音山落日,或参加研习与讨论。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

相关人物

许初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