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往圣、为后学 百载无怠无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570
颗粒名称: 为往圣、为后学 百载无怠无荒
其他题名: 记漳籍旅台百岁老人庄世光
分类号: K820.857
页数: 6
页码: 160-16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1992年6月17日,台湾《联合晚报》载文《诗魂落魄古音稀》,报道“台北市信义路上的十方禅林近日邀请国宝级的汉语师庄世光开讲诗经;……庄世光过去两年来已在十方禅林开讲过史记、庄子、南华经、幼学琼林和战国策,日前才开始讲授诗经。透过他的吟诵,诗经充满声韵之美”。这位被誉为“国宝级的汉语师庄世光”是漳州人,早年在省立龙溪中学担任国文教员,百岁人生中竟然生活于台湾五十八年,为弘扬中华文化而毕其终生。家族中有开设漳州第一家钱庄的,有担任民国漳州第一届政府成员的。1934年,蒋鼎文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大搞新生活运动,即请年仅26岁的庄世光起草《龙溪县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宣言》。椎心屈北思前哲,鼓翼图南仗接班。
关键词: 漳州 百岁老人 庄世光

内容

1992年6月17日,台湾《联合晚报》载文《诗魂落魄古音稀》,报道“台北市信义路上的十方禅林近日邀请国宝级的汉语师庄世光开讲诗经;……庄世光过去两年来已在十方禅林开讲过史记、庄子、南华经、幼学琼林和战国策,日前才开始讲授诗经。透过他的吟诵,诗经充满声韵之美”。这位被誉为“国宝级的汉语师庄世光”是漳州人,早年在省立龙溪中学(今漳州一中)担任国文教员,百岁人生中竟然生活于台湾五十八年,为弘扬中华文化而毕其终生。
  漳州城区东南有一座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大宅,人称“庄厝”(今解放路63、64号),以古建筑样式和西式楼房风格隔街相对而立,堪称漳州第一屋。清宣统元年(1909年),庄世光降生于此,排行第八,即是此后人称“庄老八”,自取笔名“八哥”之由来。庄厝是漳州望族,清末民初显赫漳厦一带,最早建立家族式进出口贸易集团,从祖籍地平和、漳州直至厦门,然后通往台湾、菲律宾。家族中有开设漳州第一家钱庄的,有担任民国漳州第一届政府成员的。庄厝是获民国政府赐匾“民国元勋”的宅第。庄世光生于此等“钟鸣鼎食”之家,自幼接受私塾教育,古文基础较好。自有新式学堂以后,他三级跳似的读完华英初中、龙中高中和苏州工业高等学校,二十出头完成学业回漳,经漳州名儒徐飞仙推荐到省立龙中任教。
  庄世光精通古文,常用文言文在漳厦一带报纸发表文章,针砭时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开始,他曾于厦门《商学日报》辟一专栏“洪水滔天谈”,专门对抗战时期的民生、时政发表看法。因用文言文形式且文章短小精悍,故而别开生面,读者欢迎,一时声名远播。1934年,蒋鼎文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大搞新生活运动,即请年仅26岁的庄世光起草《龙溪县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宣言》。又如撰写《黑毛之死》,他就一穷人因生活无着而投九龙江之事,抨击漳州地方政府,引起社会轰动,以至后来有人以《拜读庄师“洪水滔天谈”献辞》誉之“借古讽今新孟子,当仁不让旧儒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漳州有“驱逐县长陈石”之事,也缘自庄世光犀利之笔,当时龙溪县长陈石,民间风传其有贪污行为,有一次县政府通知各家各户须向县府购一面国旗悬挂,庄世光以此发端,于《闽南新报》撰文:“悬国旗者,国之吉祥之大不吉祥,平白无故何以家家户户挂旗,个中缘由,……”一石激起千重浪,各界纷纷呼应,陈石只得引咎辞职。庄世光才华横溢,诗、书、画均见佳,所写的《岳阳楼记》一段字和画,约于七十多年后的2009年为漳州二中碑园选勒。庄世光善于用闽南音吟诵古文古诗,起伏的节奏,铿锵的音调,随平仄而轻重,伴情感而长短,且中气足音色佳,闻者为之陶醉。“五四”运动以后推行白话文教学,当时学校禁止国文课吟诵古诗文,当学生要求庄老师吟诵时,级长就会派几个学生到教室外“放哨”,以防学校当局找麻烦。
  1949年以后,庄世光离开家乡到香港再转台湾,竟然是一路为商家所邀请,教习店员学古文或用文言文撰广告、楹联而获取盘缠的。他到台湾以后,传播古诗古文,基本上是采用民间教育形式,或个别教学,或团体辅导,或课堂开讲,一直到一百岁还在解惑答疑,真是春蚕丝尽,蜡炬成灰一般地弘扬中华文化。
  据台湾《中国时报》介绍,庄世光入台不久,漳州乡亲逐渐得知这位当年著名的“少年古董”也来了,于是相继前往探望,带上子侄请庄老师教授古文,时不时请其用乡音吟诗,“纵然居室陈设简朴,茶壶始终不凉。”不久,便有国学名家于右任,吴稚晖与之聊叙,鼓励庄世光努力传播中华文化。于右任赠其字:“天留余地开新运,人以无私致大同。”吴稚晖赠其诗:“海内存知己,闽南庄世光,入海隔巷陌,疆卧竟在床,他生还可卜,感子故意长。”若干年后,台湾一些有识人士,唯恐下一代久居台湾而“数典忘祖”,以宗教形式建立“轩辕教”,奉炎、黄二帝为教主。此时,轩辕教属下团体慕名庄世光的国学造诣高深,遂请他用漳州话讲授《论语》,听者从三五人聚集到百人一室,无异于为有心亲近古代文化的现代人,打开一扇明窗。其时庄世光撰写多副楹联,嘱人思国念祖,如“高堂且喜儿孙孝,治室毋忘老祖恩。”“末自本来连不坠,子传孙去续其昌。”
  台湾有座“佛陀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净空法师;又有座“十方禅林”,主持人南怀瑾,这都是华人世界名望很高的道场。庄世光受聘在这两座道场讲授《诗经》《礼记》《论语》《老子》《尚书》《孟子》《庄子》《金刚经》《古文析义》《唐诗三百首》和《杜诗镜铨》。听者日多,后来庄世光用“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意趣,创办“修文会”,引领弟子用闽南语研读古文。不久,台湾媒体称“修文会”为现代私塾。入“私塾”者多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企业主管、大中小学教师、军政人员、僧尼,也有兴趣古诗文的市民、农民。这座“私塾”一办就二十年,及至祖孙三代为同学。有人撰文记修文会:“壬申之秋,某月某日,不佞偶步至佛陀教育基金会,忽闻有教书声自十一楼来者,谛听之,不觉肃然起敬,暗自惊叹曰:‘美哉!若斯之言教,是足以传授后学而无疑者也。吾奈何甘为不智者流,而交臂失之手?’遂折节愿执贽为后至之弟子。”并赞叹庄世光“孜孜授徒,常自谓课堂为其天地,以寿登耄耋,尚气雄万夫,出入经史,爬梳抉剔,凡所以‘引人入胜’、‘使人之意也消’者,是诚别有天地者矣!”台湾的《中国时报》介绍“庄世光‘以经解经’的教学形式,把古文的奥义还原在生活中,‘修文会’弟子由此涵养身心修为,并不忘关心社会、国是,他们异口同声的认为,生活脱不了古文内涵,反观现代社会缺乏这种认知,导致伦常沦落、乱象频生。”该报又用《中原古音传经典》为题说:“对多数现代人而言,显得生硬的古典文学,透过庄世光浅白的讲述,辅以因投入书中情境而自然流露的肢体语言,不但个个听得入神,而且在他们的课桌上几乎都放置了录音机,全程收入授课原音。放眼海峡两岸,至今能用中原古音韵吟诵古文的已寥寥无几,庄世光当属个中佼佼者。”
  庄世光以毕生精力在台湾弘传中华文化,而其怀国怀乡的情绪也时常跃于诗文之中。1992年漳州一中九十周年校庆,其寄诗回母校:“我本漳州一小儿,学于斯亦教于斯,虽经沧海今犹健,敢说芝山夙不知,元晦集成优入圣,安卿附尾更为奇,龙中九十周年庆,命世英才应可期。”当台湾学生为其在圆山大饭店设寿宴时,即刻想到漳州之圆山,道“日对圆山忆曩年,岱仙岩下水仙田。”又学生邀其游台北芝山岩,即对众人侃侃而谈漳州芝山,“紫芝山下想当年,谬以古文一马先。合郡竟惊词句美,满城徒颂姓名鲜。于今侘傺无人问,终古伊谁入史编。耄矣抱残仍守缺,管他身后听由天。”1997年香港回归喜讯传遍全球,时逢庄世光八八米寿,台湾一些诗社集体赠巨幅寿联,写道:“八千春八千秋八哥夫子当今八八;无量寿无量佛无极仙翁未始无无。”庄世光回赠《香港归还赋七律以祝》:“弹丸香岛庆归还,曾是蔡牵海贼湾。英帝论今非赫赫,清廷按古尚斑斑。
  椎心屈北思前哲,鼓翼图南仗接班。荡荡兴王河洛颂,龙登世纪正初关。”笔者是庄世光先生抗战时期的学生,以后有缘成其侄婿,是时拜读此诗,为之感染,步韵和诗一首:“百年耻雪庆同欢,千感曾游吊海湾。血染捐躯犹历历,烟销逐虏尚斑斑。旗恹落日嗟还去,星耀悬天赞接班。荡荡于今河洛颂,登楼切切赋乡关。”(此诗后编入漳州市政协《回归集》)。在庄老先生影响下,许多学生的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目前的台湾是忌谈“统一”,却有学生以《两岸统一》为题写诗:“人家已进太空去,我尚不能两岸同。何日和平统于一,私祭毋忘告孙公。”可见,中华文化是中华强盛力量之源。
  当2009年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庄世光先生含着百寿华诞喜庆之情,安详辞世,生前只留一句话:身后遗骨还乡。当然,老人的遗愿实现了,但是,他在台湾推广中华文化音声依存,在追思会上,台北修文会送上一副挽联:“是奇才是通人,一生求真求实;为往圣为后学,百载无怠无荒。”正是这位止于至善世纪老人的风采写照。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

相关人物

郭锦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庄世光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