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青礁的颜师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564
颗粒名称: 走出青礁的颜师鲁
分类号: K820.857
页数: 4
页码: 131-13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漳州的三月,是木棉花开的季节。木棉树高直挺立在稍显寒意的季节里,张扬地将火红的花蕊高高彰显。如此傲然不驯,又如此怒放火红,所以才会有人把它与眼中的英雄做太多的联想。在这样的火红季节,不由让我想起一个火红的人物,一个在800年前足以让古城漳州自豪的人物——颜师鲁。颜师鲁,字几圣,宋龙溪青礁人,世居漳州城区西桥。绍兴十二年进士,曾任国子监丞,后外放江东、浙西。提起颜师鲁,令人想起他的一首诗《第一山》,“孤城不隔长安望,落日空悲汴水寒。”在那轮如血的残阳里,颜师鲁这个久远的历史人物渐渐向我走来。颜师鲁的言行无一不体现了上述思想。治丧期间,朝廷派颜师鲁赴金国报丧。
关键词: 漳州 人物 颜师鲁

内容

漳州的三月,是木棉花开的季节。木棉树高直挺立在稍显寒意的季节里,张扬地将火红的花蕊高高彰显。如此傲然不驯,又如此怒放火红,所以才会有人把它与眼中的英雄做太多的联想。在这样的火红季节,不由让我想起一个火红的人物,一个在800年前足以让古城漳州自豪的人物——颜师鲁。
  颜师鲁(1119-1193年),字几圣,宋龙溪青礁人,世居漳州城区西桥。绍兴十二年(1134年)进士,曾任国子监丞,后外放江东、浙西。提起颜师鲁,令人想起他的一首诗《第一山》,“孤城不隔长安望,落日空悲汴水寒。”在那轮如血的残阳里,颜师鲁这个久远的历史人物渐渐向我走来。穿越历史的尘烟,让我们看见这位爱国爱民的朝廷命官已年迈如斯,却还为了破碎的故国,别妻抛子,离乡背井。
  正是在这种悲怆中,我突然就理解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纵观他一生,无论是卑微的番禺主簿,还是位高权重的吏部尚书,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外放任地方官,他都处处以百姓为怀,他都处处以国家为重。《宋史》称他“遇事尽言”、“大节确如金石”。这样的画像是恰如其分的!
  的确,在我们能看到的资料里,颜公一生忠直尽言。他在朝为官时耿直无私,直言不讳,敢于谏政。这缘于他理学家的思想。他说:“人最重要的,就是孜孜不倦按理学的准则,教育自己,改造自己。”
  颜师鲁的言行无一不体现了上述思想。淳熙四年(1177年),颜师鲁外调为江东提举。那时正逢天洒雨水,日无精光,都人相惊。朝中大臣没有一个人敢说及灾异。而颜师鲁却在离京向孝宗皇帝辞行时,以天候变化喻朝政得失:“田里未安,犴狱未清,政令未当,忠邪未辨,天不示变,人主何繇省悟!愿诏中外,极陈得失,求所以答天戒,销患未形。”细细读着颜师鲁的这两句话,我仿佛看到了颜师鲁是如何坦诚相谏,他的言语正气有力,足以让周围不敢言的百官失色、汗颜;他的言语掷地有声,足以对得起他身上的朝廷官服。果然,孝宗皇帝听了,肯定了他的奏语。
  这样的情景让我想起了唐朝被唐太宗喻为“镜子”的魏征,颜师鲁何尝不是这样的一面镜子呢?淳熙七年(1180年),朝廷改任颜师鲁为监察御史。在任期间,为了广开言路,颜师鲁向皇上奏请增加御史台官员名额。当时有个外官名叫葛掞,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因走后门得内殿举荐,将要调补御史职。颜师鲁得知后坚决抵制,并急忙向皇帝上奏说:“近年来,一些人善于逢迎巴结,钻营向上爬,勾结受皇上得宠的人。一旦大权在握,竭力搜刮民膏,启用这种‘人才’,到头来贪而败国。即使朝廷没有能臣,也不可启用这种人。师鲁虽不肖,也不愿跟这种人列为同僚!”他坚定的态度,诚恳的语气终于让朝廷改变了决定,只好把葛掞改任为祠观官员。颜师鲁任御史三年,孝宗皇帝褒扬他能“知无不言”。
  有幸作为颜师鲁800年后的同乡,我为他感到自豪。除了追求人格的超俗,政治上的坚定外,他还追求民族气节。淳熙十四年(1187年),太上皇宋高宗去世。治丧期间,朝廷派颜师鲁赴金国报丧。依照旧例,宋廷每年都要派使者去金国,而金国必以戴花、歌舞等礼仪来迎接宋使。颜师鲁向孝宗皇帝辞行时说:“现在是我国悲痛的时节,金国如果不尊重我们的礼仪,强迫我接受戴花、歌舞等娱乐活动,我宁愿死也不做违反丧事礼节之事。”果然,由于师鲁誓死守礼,出使期间,金国撤去一切娱乐仪式和活动,维护了宋朝尊严。我似乎看到了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同样的理直气壮,同样誓死维护国家的利益!
  颜师鲁爱国亦爱民,他做官时所到之处皆做有益于百姓的事。在福清时,开陂修水利,灌溉农田;粮食失收时,开仓平粜、赈济饥民。淳熙十六年(1189年)颜师鲁以龙图阁直学士衔出任泉州知府。他减免海船诸税,免除永春百姓受“预借”赋税之苦,解除安溪百姓补纳逃亡产税的负担。淳熙末年,推持“经界法”,豪绅官吏乘机侵夺土地,百姓大受其害,颜师鲁遂奏请孝宗制止。他还留意学校教育,修葺孔庙;改善道路交通,修整洛阳桥。颜师鲁官至大中大夫,爵封漳浦郡侯,赠宣奉大夫,谥定肃。在漳州还流传很多关于颜师鲁的民间故事,如《颜师鲁保李纲反秦桧》《奏请皇帝为青礁神医吴真人立庙奉祀》《颜师鲁、颜颐仲祖孙先后修葺漳州三坪寺》等。这些故事无一不体现家乡人民对他的怀念。
  历观颜师鲁为官五十多年的仕途,从骨子里讲,他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做官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他一生的追求恰如他留下来的另一首诗《琼花》中所描写:
  后土祠中二月暮,琼花放后有蜂来。
  东君不怕春归去,留待诗人一夜开。
  冰清玉洁的琼花恰是他一生的写照。在当时世事纷扰的南宋,他显得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
  木棉树高高擎起的是一团燃烧的火红,在属于火红的季节里,我们当然遥想这位能与英雄花相映的火红人物。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颜师鲁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