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票据看漳州的金融史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555
颗粒名称: 从老票据看漳州的金融史实
分类号: F832.957
页数: 5
页码: 112-116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近几年,笔者陆续从闽南民间收集到一些金融票据史料,这些旧时的典契、银票、股票、存款单、收据等,蕴含着早期闽南地区金融、交通、商业等诸多信息,可以填补官方文献的一些空白。透过这些故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闽南经济、金融、民生的一些真实细节。典当在闽南又称“当店”、“当行”、“当铺”等,是一种为私人提供质押放款的古老行业。这件已有150多年历史的民间典契字迹清晰、内容完整。一批其银当日凭中亲收足讫。从中可以管窥当年漳州地区民间典当文书的格式、内容,以及药店行业的经营情况。
关键词: 漳州 旧银庄 金融业

内容

近几年,笔者陆续从闽南民间收集到一些金融票据史料,这些旧时的典契、银票、股票、存款单、收据等,蕴含着早期闽南地区金融、交通、商业等诸多信息,可以填补官方文献的一些空白。透过这些故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闽南经济、金融、民生的一些真实细节。
  典当在闽南又称“当店”、“当行”、“当铺”等,是一种为私人提供质押放款的古老行业。这件已有150多年历史的民间典契字迹清晰、内容完整。典契封套上书:“已玖月,典得元伍兄药店器具物件全备,去典价佛拾贰员。”
  典契内容是:“立出典字人爵超,为因要银吉用,愿将大和堂店内橱架、柜台,药斗、木盒、椅桌及一切杂物器具一应典与功弟永盛承受,前去开设生理。当日三面议定典价,佛银拾贰元折重七两四钱四分正。其银即日凭中亲收足讫。其店中家计(具)委系自置之物,与房亲叔侄人等无干,亦无曾典挂他人,财物倘有不明等情,出典人自当理清,不及受典人之事。自典之后,银无利,物无税。任从典主前去开张,生理财源涌进,此系两此甘愿,各无抑勒。恐口无凭,今立典字一纸,付执为照。
  一批其银当日凭中亲收足讫。批照。
  一批其店内一切家计(具)、器具约至明春正月交付,逐一点明,约至贰拾年外,许典人备足字内银赎回,原字原物。批照。
  一批其余存药料丸散至明春正月点明过筛,即照漳州现行时价折算;若干作八折折实,未用的,不得算钱。批照。
  在见(即中亲人):理言(签名花押)。
  咸丰玖年(1859年)月日,立出典字人爵超(签名花押)。”
  典契后附橱架、柜台,药斗、木盒、药研、锡灯架等药店内器具的名称及数量。
  研读该契,笔者认为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该典契上使用货币名称“佛银”,还言及“佛银”与银两的折价比率,记录了当年金融及货币的流通和兑换情况。“佛银”是清中期至民国初期闽台等地对西班牙“本洋”的一种称呼,该文书不仅印证了“佛银”在漳州的流通,而且由契中的“佛银拾贰元折重七两四钱四分正”,可以推断当时漳州地区一枚外国“佛银”折合银两约六钱二分。
  其次,典契所列药店内的橱架、柜台,药斗、木盒、椅桌及药具器皿,是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药店经营用具,这对了解咸丰时期漳州地区药店的陈设及使用和经营加工情况,提供了一份翔实可靠的实物清单。
  再则,典契中的典当物、典价、出典人、中亲、时间等内容记录完整清楚。从中可以管窥当年漳州地区民间典当文书的格式、内容,以及药店行业的经营情况。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南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