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式新思的洋银之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551
颗粒名称: 巧式新思的洋银之伪
分类号: F820.4
页数: 6
页码: 89-9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钱币盗铸之风在我国古已有之,番钱输入后,私铸银元随之而起。于是“洋银之伪,有夹铜、有钻铅,巧式新思,无奇不有。”各地仿铸的番银,有“广版、福版、杭版、苏版、锡版、土版、吴庄、行庄”等名称。闽南一带同样是番银仿制之风盛行,《清史稿》卷一七二《祁寯藻传》记载,“道光十九年……并禁漳泉两府行使夷钱夹带私铸者。”说明当时番银仿制现象已引起清廷的重视并加于禁止。该币出土时夹馅处已裂开,呈“三明治”模样。类似这种《克劳斯世界钱币目录》上没有记载的年号铸币,在闽南还另外发现几枚。
关键词: 漳州 钱币 洋银

内容

钱币盗铸之风在我国古已有之,番钱输入后,私铸银元随之而起。于是“洋银之伪,有夹铜、有钻铅,巧式新思,无奇不有。”各地仿铸的番银,有“广版、福版、杭版、苏版、锡版、土版(江西所铸)、吴庄、行庄”等名称。(《清史稿·食货志五·钱法》)闽南一带同样是番银仿制之风盛行,《清史稿》卷一七二《祁寯藻传》记载,“道光十九年……并禁漳泉(漳州、泉州)两府行使夷钱夹带私铸者。”说明当时番银仿制现象已引起清廷的重视并加于禁止。
  笔者根据现今的实物资料,认为这一时期闽南“番银”仿制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夹芯币。该币仿造西班牙双柱双地球币,币值2R(即2里亚尔,属二角型),外层为银皮,内夹铅坯,币径26毫米,毛重6.2克,夹板铅坯重2.9克,币面印铸时间是1748年(图1)。该币出土时夹馅处已裂开,呈“三明治”模样。
  2、铅质币。该币仿西班牙卡洛斯四世头像币,币值8R(即8里亚尔,一元型币),直径40毫米、重15.6克,币面没有铸造时间,币文存在诸多错误。该币重量与真币相差甚远,声音哑,这类仿制币民间较易识别,当时可能是作为冥币或其它民俗用途使用(图2)。
  3、黄铜币。该币仿造西班牙卡洛斯头像币,币值8R,直径39毫米、重21.4克,币面铭铸时间为1796年,币面还有许多钱庄打印的戳记,说明该币曾在市场流通使用过(图3—1)。另有英国“站洋”等当时市面常见的流通币的铜质仿制币(图3—2)等。
  4、铜镀银。该币仿墨西哥“鹰洋”,币值8R,直径38毫米、重25.9克,铭铸时间是1878年(图4—1)。另有一枚直径38.5毫米、重量25.9克,从币面看,表面银层已部分脱落,该币重量与实际重量较接近,当时可能参与流通使用(图4—2)。此外,笔者还见有一枚标铸1899年英属海峡殖民地币值20分的仿铸币,该币直径22.5毫米、重4.5克,正面是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头像,背面中间是币值“20”,表面银层已部分脱落(图4—3)。
  5、翻砂版币。用翻砂法铸造的钱币,文字形制与真品差异较大,此方法主要用于制作大批量低劣的假币或臆造币。(图5)
  结合闽南一带存留的其它早期仿制币,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特点:
  1、仿制币以当时流通较广的西班牙双柱、墨西哥鹰洋、英国站洋等为主,其它的铸币则少见。
  2、仿制品种从主币到辅币都有,以主币的仿制数量为多。
  3、仿制币的材质有铜、铝、夹铅(或夹铜)、包银、镀银等形式。
  4、仿制币大多制作粗劣,币文、图案常见错漏。
  5、仿制币既有掺假混入市场流通,也有作为民俗品或者冥币在民俗仪式时使用。
  此外,有一枚铭铸1770年,币值1/2里亚尔的卡洛斯头像银币(图6)。该币上的年份比《克劳斯世界钱币目录》记载的最早的卡洛斯头像币的铸造时间还早两年。该币包浆老旧自然、立体感强,年号亦没有挖补改刻的痕迹。钱币界有人认为该币是仿制币,有的认为是试铸币或戏铸币。
  该币直径16毫米,重1.5克,正面为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侧面头像,边缘环铸拉丁文“CAROLUS·ⅣDEI·GRATIA”,“Ⅳ”代表卡洛斯四世,下方是铸造年号“1770”;背面是王冠、盾徽及海格力斯(大力)双柱,边缘拉丁文HISPAN·ETIND·R·OM·F·F,OM是墨西哥的代号,表示该币为西班牙王国在其殖民地墨西哥铸造。
  与1772年以后铸行的同等面值币相比,该币边缘字体较大,重量略轻,其币面为三世(Ⅲ)头像图案,而边缘拉丁文却铸成四世(Ⅳ)。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在位的时间是1759至1788年,这枚铸造于1770年的卡洛斯头像银币,处于“双柱双地球币”即将停铸和“卡洛斯头像币”还未正式铸行的交界期。
  类似这种《克劳斯世界钱币目录》上没有记载的年号铸币,在闽南还另外发现几枚。部分藏家认为这些年号特殊的铸币与现存资料不符,应属民间仿制,令人疑惑的是如果属于仿制币,其仿铸设备可称先进,从币面文字、图像及边齿等判断,该币似乎已采用机器冲压铸造,且设备技术应该较为先进,而当时民间能否具备这样的条件尚存疑问。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南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