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三蕾一鸿”是怎么一回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543
颗粒名称: 所谓的“三蕾一鸿”是怎么一回事?
分类号: D651
页数: 2
页码: 64-6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所谓的“三蕾一鸿”是怎么一回事?所谓的“三蕾一鸿”,其实是莫须有的、并非一个什么组织机构的正式名称,它只是文革初期,某些人为迫害业余文艺作者“创造性”地仿照当时报刊上流行的“三自一包”、“三和一少”等提法所捏造出来的专用名词。其所指的是我市在1958年以后所涌现出来的众多业余文艺小组中的“春鸿”、“芗蕾”、“蓓蕾”和“春蕾”等四个业余文艺小组。这些业余文艺小组当时都得到市文联的指导与支持,多次得过奖励。许多小组成员都是所在单位的工作骨干或先进分子,大家都尽可能做到业余习作与本职工作两不误;个别成员创作活动有成绩,还曾被选送参加全国的业余文艺作者代表大会。
关键词: 漳州 “三蕾一鸿” 事件

内容

所谓的“三蕾一鸿”,其实是莫须有的、并非一个什么组织机构的正式名称,它只是文革初期,某些人为迫害业余文艺作者“创造性”地仿照当时报刊上流行的“三自一包”、“三和一少”等提法所捏造出来的专用名词。其所指的是我市在1958年以后所涌现出来的众多业余文艺小组中的“春鸿”、“芗蕾”、“蓓蕾”和“春蕾”等四个业余文艺小组。
  那么它们是一些什么样的组织呢?原来在大跃进年代,我市曾出现过全民写诗抓创作的热潮,各种文学社、业余文艺兴趣小组如雨后春笋般在各机关、工厂,尤其是学校纷纷建立并开展各种活动。“春鸿文艺”早在1958年就由漳州二中学生郭建章等组织成立,后由陈玉旺、李志敏等继续组织活动。“芗蕾文艺”是漳州侨中教师陈如珂等人组织的。“蓓蕾业余文艺小组”才是1959年我在高中毕业后与同班学友叶升旗等共同组织的,其还于1962年在市文联的支持下与“春鸿业余文艺小组”合并组成“春蕾业余文艺小组”。这些小组均是一些爱好文艺的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由不同的成员自愿组合、分散活动的松散型的业余文艺组织。其成员在不同的工作、学习岗位,放弃休息,辛勤习作,然后汇集作品,一两个月才编印成一本油印刊物在内部互相交流。刊物从未对外公开发行,纯粹是种习作园地,作品经切磋修改后才转投正式报刊公开发表。
  这些业余文艺小组当时都得到市文联的指导与支持,多次得过奖励。许多小组成员都是所在单位的工作骨干或先进分子,大家都尽可能做到业余习作与本职工作两不误;个别成员创作活动有成绩,还曾被选送参加全国的业余文艺作者代表大会。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

相关人物

卢奕醒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