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党部1943年在漳州成立的原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5539
颗粒名称: 台湾党部1943年在漳州成立的原因
分类号: K257.1
页数: 4
页码: 42-4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国民党台湾党部为什么于1943年10月在漳州小城成立呢?为什么其成立时间既不提前又不推后?为什么在香港筹备处运转两年而撤消并迁至漳州成立呢?这其中,当然有着许多原因,主要可能有三:。1941年12月8日,日本袭击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1月23日,蒋介石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先行会谈。《会议纪要》称:“双方一致同意,日本以武力夺取的东北四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归还中国。”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州、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他从香港转到漳州,上述缺憾因地而解除。翁俊明利用“人缘”关系在漳州筹备党部成立大会,“诸事顺适得多”。
关键词: 漳州 国民党党部 成立

内容

国民党台湾党部为什么于1943年10月在漳州小城成立呢?为什么其成立时间既不提前又不推后?为什么在香港筹备处运转两年而撤消并迁至漳州成立呢?这其中,当然有着许多原因,主要可能有三:
  一、从国际形势看,中、英、美、苏同盟国与德、意、日协约国(有说轴心国)两大阵营的世界战争已经形成,国际反对法西斯力量在壮大。1941年12月8日,日本袭击美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3年,太平洋战争逐步升级,美军在太平洋开始反攻,盟军战机频繁地出动,日敌失去蛮行一时的制空权。同时,日本侵占东南亚各国,使太平洋各岛屿对日“南进政策”进行激烈抵抗,其在南中国企图制造“华南国”的阴谋,也被我国军民逐步粉碎。同年夏秋间,中、美、英三国准备举行开罗会议。11月23日,蒋介石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先行会谈。《会议纪要》称:“双方一致同意,日本以武力夺取的东北四省、台湾和澎湖列岛,战后归还中国。”
  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州、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据《台湾事内》)处于这样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下,国民党台湾党部选择这一年成立正合时宜。
  二、由于中共提出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深入民心,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救中国于危亡时刻,中国战区第一战场和第二战场先后传来捷报,在华北、华东、中原、华南地区的日敌虽然困兽犹斗,但是难以举步再行横越,东南沿海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几乎被盟军和我军所全部替代。至此,中国抗战胜利透出曙光,因而收复台湾也可冀可望。蒋介石遂乘开罗会议之风,指示“政治、党务先行”于台湾,对内先作接管台湾宝岛的准备。1944年4月17日,国民党在中央设计局内设立台湾调查委员会做相关准备工作,派陈仪为主任委员,王芸生、丘念台等人为委员,草拟接管台湾计划,翻译台湾法令,研究政治、社会问题。还在中央训练团内设立台湾行政干部训练班,从事调查台湾实际情况和各界台胞思想动态的工作。看来,台湾党部决定于1943年秋成立,也是根据中国当时战局而作出的决定,也是出于对中国抗战胜利可望、台湾光复可冀的大胆判断。
  三、漳州是台湾的祖居地,漳州与台湾有着深厚的“五缘”关系。决定台湾党部在漳州成立的重要原因,乃系于此“五缘”。
  从地缘上说,漳州与台湾只一海之隔,近在咫尺,水路航程一夜可达,实在是台湾党部进入台岛最合适、最快捷的前哨基地和直通门户。漳州又是非沦陷区,政治、军事、社会、文化都在国民党掌控之下,台湾党部成立于斯地,有着相对稳定的环境和条件,人员往来,物资储运,可不担过大风险,从而给党部成立提供一个比较安妥的地盘。若成立于被日军践踏的香港(1941年12月9日沦陷),则环境与条件截然不同,况乎台港相距要比台漳为远。
  从血缘上说,近三四成台胞的血管里都流淌着漳州先人的血。因为他们的祖籍就是漳州,先辈从漳州移民台湾而代代传衍下来。抗战中已显露头角的台人连震东,故籍便是龙溪长洲;谢东闵是漳浦籍;林洋港是海澄籍;肖立云(焕章),乃东山故籍。所以,漳州人从来视台湾人为手足兄弟、昆仲同胞,特别愿意付给亲情,在相处中都以热烈的亲情给予协助和支持。184名台湾义勇队队员以漳州为基地,对侵厦日敌进行三次军事袭击,漳州人都暗中给予支持;400多名台胞流落漳州,就业、就学、从医、打工、住所、生活遇难处,漳人也尽力相帮和扶持。这种亲情的力量,客观上成为翁成功地成立台湾党部的精神因素。
  至于人缘、文缘,漳台同宗同根,肤色相似,文化同源,语言相通,民俗相同,饮食相近,人际和合,交往如故,翁俊明在香港做筹备工作,人生地不熟,闽南语与粤语不相通,彼此交流困难,相识朋友稀少,社会基础薄弱,相帮辅力匮乏,故筹备工作进展缓慢。他从香港转到漳州,上述缺憾因地而解除。翁在辛亥革命时曾任同盟会漳州机关部交通委员,与漳属辛亥老人和知名人士有过交往,缘分甚好。例如漳州上层人物陈兆基、陈亮、孙次典、林仲山、林者仁、黄谦若、林炳康(中央日报社长)等,都与翁俊明过从甚密,对翁的呼求无不应诺,见难无不伸出援手。翁俊明在漳筹备时,曾有几个流氓在他家附近作崇。翁即告黄谦若。黄给下人发话,几个作祟的流氓便在翁家门外销声匿迹。据说丘念台路经沦陷区潮汕,潜来漳州参加党部成立大会,头戴凉笠,身穿黑香纹纱汉装,一口蕉岭客话,一进马坪街,便被警察疑为奸细扣起来。翁俊明闻知,找到郭熏风便放了人。翁俊明利用“人缘”关系在漳州筹备党部成立大会,“诸事顺适得多”。

知识出处

芗城文史资料

《芗城文史资料》

本书记录的是一部巨书,一部再现漳州中心城区——芗城150多年地方文化历史的《漳州芗城文史资料》合订本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这部书共六卷八册,400多万字,文稿1000余篇,插图500多幅,反映了漳州百余年的政治风云、社会兴衰、人物足迹、物产风情、地方掌故和文化特色。作者大部分是漳州本地的各界人士或全国各地高校学术单位的教授及台湾、国外的漳籍同胞,年龄从清朝光绪年间出生的老者至新中国时代的新人,他们从“亲历、亲见、亲闻”写作原则再现漳州的百年沧桑,是漳州几代人心血的结晶。

阅读

相关人物

肖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翁俊明
相关人物
陈兆基
相关人物
陈亮
相关人物
孙次典
相关人物
林仲山
相关人物
林者仁
相关人物
黄谦若
相关人物
林炳康
相关人物
漳州
相关地名